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问题,除了单纯自然灾害以外,多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都与经济活动有着的关系,以全球环境变化,人口剧增,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等为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都是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当今的环境问题源自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环境哲学以整体论世界观,从而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的“合理的协调”关系,这是环境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主宰地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同时也消耗着庞大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沉重压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快速发展的城市,如何避免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的生态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根据威海几年来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际,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生态改善,居民生活与城市管理以及招商引资与污染防治之间关系等方面,阐明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一致性,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的城市,完全可以在优先保障发展权,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和们人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高技术、强开发一直成为千百万人行动的模式。这些原则促成了工业社会初期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这种模式向全球的推广,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发展的困境是世界现危机的产物。技术科学取得的大成功掩盖了这种危机。然而,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加剧。“持续发展”的提出,把发展与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人类生存与生态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平等密切相关。其发展战略也相应经历了以下过程:由利用环境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市规划》2007,22(2):118-118
随着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提升,建设“生态城市”(Eco-city)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理想模式,强调城市建设发展要充分融合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人类与环境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环境为人类提共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和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资源,而人类在不断利用与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自觉与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前,世界正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环境设计和生态文明时代。大城市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积聚地和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集中的空间载体,正面临着生态文明的挑战。城市环境设计和生态化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发展过程和必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经济、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当代人类在面临能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等危机情况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环境价值和生存发展观。这种以人为本,通盘考虑长远发展的观点已引入了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的最后20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工业社会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信息社会则以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1世纪是人类对之充满各种期望的时代.在这新世纪的伊始.人类住区将如何进一步再发展.以达到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从生态住区、它的规划目标、生态住区的功能、近接居住环境、住区环境保障等方面分别述要,展望了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的前景,理念和相关规划要点,也为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居住水平后住区规划的再发展提出可研究开拓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的严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文章以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结合兰州市现状,重点分析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兰州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对策和建议,侧重构建、扩充生态空间规划,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人类不断地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安全,因此,人类不得不对生态问题引起重视。通过乡村建筑存在的选址、质量、布局、样式问题,提出建筑规划、节能、节材、绿化设计、文化塑造的策略,使建筑做到节能、环保、绿色,为居民提供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朱郁 《云南建材》2009,(4):22-24
人类的不断进步.带来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但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3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趋严重,资源短缺以及末端治理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人们不得不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重新审视经济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子,于是“清洁生产”理念和实践应运而生,“清洁生产”是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化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光宇 《建筑》2003,(2):50-53
一、生态革命与城乡建设生态化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从蛮荒时代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发展到现代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的更替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目前,正在世界兴起的生态革命,是一场技术、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深刻革命,它正在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由工业经济转向生态经济(或知识经济),人类社会也将由工业社会 (或城市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由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在工业文明短短的200多年间,我们这个世界被迅速改变。它创造…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4)
<正>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都让位于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已经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基本国策中,足以证明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窥见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1群众的环保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未来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这样的小区会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相似文献   

16.
现在环境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又一重大挑战,如何缓解并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使用生态建材,并就生态建材产生的背景、定义、特征、类型、应用与发展以及使用生态建材所的意义这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6,(8)
本文介绍了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发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两个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态观念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情调维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关系,所以将其引入设计思维方式中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条件即为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指标体系以及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研究。当然,同时其也可拓宽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浅谈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楚华 《广东建材》2008,(5):180-181
现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但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聚集,污染、噪声、拥挤和城市的恶性膨胀,人居环境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身心健康,使得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来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闫彩虹 《山西建筑》2006,32(4):53-54
探讨了环境对居住模式的影响,分析了人文环境对居住模式的影响,阐述了居住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指出人类住区规划应具有整体观和动态的发展观,以准确把握人类居住地与环境演进过程,创造优良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