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地区和加拿大休伦超群晚太古代至始元古代的含金和(或)铀单成分石英卵石砾岩中卵石的氧同位素组成,以确定源区的性质。即使是在同一手标本的相邻卵石内任一样品中石英卵石的δ~(18)O值变化约为4‰或更大,偶而高达8‰。另外,δ~(18)O值很不同的相邻卵石内流体包裹体中,保存了不同的同位素特征。这种总体不均一性表明,砾岩发生同化作用后,卵石间并未发生大的同位素交换。所以,这些卵石的氧同位素分析值,结合矿物和流体包裹体的详细研究,为说明卵石群体性质,并进而说明主要的沉积来源性质提供了有用的手段。休伦含铀矿石中的石英卵石的δ~(18)O值围绕均值10.2‰呈正态分布,几个偏离样的δ~(18)O<6‰,有一个样的δ~(18)O为14.6‰。相反,维特瓦特斯兰德含金-铀矿石中卵石的δ~(18)O值呈平缓峰态分布,偏向高δ~(18)O值(平均11.4‰),通过与太古代花岗者、伟晶岩和中温绿岩金矿脉这些通常认为的砾岩矿床源岩的δ~(18)O值相对照,可推断铀来源于花岗岩,而金来源于中温绿岩金。燧石卵石的δ~(18)O值(9‰—11.5‰)相对地比太古代和元古代海相燧石的δ~(18)O预期值(通常≥17‰)低,这就有效地排除了海相燧石,并由此排除了含金铁建造和热水沉积是金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2.
在含金银的浅成热液脉状矿床中,热水的混合和沸腾导致溶液温度下降和溶质离子浓度的变化,被认为是这种矿床矿物沉淀的一个基本机制。根据沉淀矿物的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热水的来源、溶液的化学性质和矿物的形成温度。沸腾的热流体温度高于100℃时,热流体氧同位素的变化是不明显的。沉淀矿物的同位素组成分晶效应也小。深部热流体与低温浅成水混合,由于热水的~(13)O/~(16)O比值降低,δ~(18)O值也下降。溶液温度降低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尽管流体δ~(18)O值因为混合而降低,而沉淀矿物的δ~(18)O值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从串木野矿床所见到的浅成热液矿脉矿物δ~(18)O值来看,不排除流体沸腾的可能性或流体的混合。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由溶液中含碳组分和温度控制。在近中性和pH值较低条件下,流体沸腾可使沉淀的方解石δ~(13)C突然增加。从串木野矿床的脉状方解石δ~(13)C值可以表明它是在pH值为6—7的条件下沉淀的。  相似文献   

3.
对娘娘宫金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受EW向断裂带石英脉控制,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矿床矿石δ34S总平均值为2.91‰,变化范围为1.6‰~4.9‰,显示了热液硫同位素特点;铅同位素结果集中在原生铅区内,显示了古老的铅体系特征,说明金源可能来源于新太古代富金建平群大营子组;氢氧同位素投点结果靠近雨水线,表明成矿热液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含金石英脉包体的Rb-Sr年龄为186.6 Ma,与闪长岩脉的成岩年龄具有一致性,显示两者成因上的联系。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为混合热液成因的石英脉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4.
潘春蓉  杨海林  潘家永 《同位素》2017,30(4):225-231
棉花坑铀矿床是我国华南重要的大型花岗岩型铀矿床,该矿床碳酸盐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本研究对棉花坑铀矿床深部矿体不同期次的方解石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该矿床矿前期、成矿期、矿后期都发育方解石,从早到晚,方解石的δ~(13)C_(PDB)值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而δ~(18)O_(SMOW)值矿前期最低,成矿期与矿后期方解石的δ~(18)O_(SMOW)值变化范围与平均值相似。棉花坑矿床矿前期方解石δ~(13)C_(PDB)为-4.9‰~-6.0‰,平均值为-5.5‰,与幔源的CO_2的碳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平均值相似,而成矿期与矿后期由于CO_2发生脱气作用引起同位素分馏而降低,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来自地幔去气作用,方解石的δ~(13)C_(PDB)-δ~(18)O_(SMOW)组成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证实棉花坑铀矿床成矿流体中CO_2矿化剂由地幔去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5.
相山云际矿床铀成矿流体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C、O同位素及其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研究,探讨了矿床铀成矿流体来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的δ~(13)C_(V-PDB)和δ~(18)O_(V-SMOW)值分别为-9.4‰~-3.1‰和4.7‰~15.4‰,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地幔;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61 5~0.376 0 Ra,明显高于地壳特征值(0.01~0.05 Ra),显示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特征;~(40)Ar/~(36)Ar值为314.4~334.1,略高于大气Ar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说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大气降水成分,并有地幔Ar的加入。综合分析认为云际矿床铀成矿流体为深源成因,其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马里Loulo测定了采自Birimian年代(2.1Ga)含金电气石化砂岩及其上下盘的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样品中的氧、氢、碳、硫同位素组分,砂岩经受了两期构造形变。样品取自3个不同的矿体——Loulo 0,Loulo 3和P64。 Loulo 0矿体石英脉δ~(18)O值具有一致性,氧为16.1‰—16.6‰(SMOW)(一个样品为+11.6‰除外)。电气石化砂岩的碎屑石英颗粒的δ~(18)O值也是16.1‰。电气石具有高的δ~(18)O值(+13.9‰),全岩的δ~(18)O值也较均匀,为13.2‰—15.7‰,最低值(13.2‰和14‰)是取自下盘样品的δ~(18)O值。 Loulo 0和P64矿体的白云岩中氧的δ~(18)0值为15.1‰—19.5‰(SMOW),δ~(13)C值为—13.5‰—  相似文献   

7.
昆士兰Cracow和Ukalunda金-银矿化由充填石英矿脉、裂隙及角砾岩带构成,其围岩是强烈破碎的绿磐岩化蚀变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陆源火山岩相,构造背景、蚀变类型以及复杂的矿物学,均表明这些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围岩中~(18)O亏损特征与在火山作用下产生的对流热液系统中大气水的参与是一致的。Cracow石英具明显的低δ~(18)O值,为—2.0——3.4‰,这是高纬度大气水热液系统的典型值,它与推测的二叠纪时期澳大利亚的位置是一致的。而Ukalunda石英中的δ~(18)O值变化范围大,从5.1‰至14.9‰,该值反映了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和较陡的地热梯度。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以确定构成重要勘探目标的δ~(18)O异常带规模和形态以及围岩的矿物组分。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低温热液金矿床可分成硒型和碲型2种类型。硒型金矿床赋存在沉积岩和火山岩中,而碲型金矿床则产在火山岩中。硒型由Ag、Pb、Zn和Mn矿化伴生,而碲型则与Cu和Bi、以及极少数与Hg和T1共生。并且硒型以出现大量的冰长石、绢云母和碳酸盐,缺少重晶石为特征。碲型则以碲型金矿床中普遍存在有铜矿,象硫砷铜矿(还有铋矿如辉铋矿)为特征;但是在硒型金矿床中,铜矿稀少且没有铋矿。在碲型金矿区,绢云母蚀变是普遍的,而在硒型金矿区是以绿磐岩和钾蚀变为主。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碲型和硒型的形成温度分别为200—300℃和150—270℃。硒型和碲型硫化物的硫δ~(S4)S分别为-8‰—+5‰(平均0‰)和-3‰—+7‰(平均+2‰—3‰);同时表明碲型硫化物硫的火成源和硒型的火成源和沉积源。碲型硫化物硫的δ~(34)S范围为+18‰—+29‰,同时提出一个火山源的SO_2气体的分布。碲型矿化流体硫和氧活度一直比硒型的高,而碲型矿化流体的pH值则一直比硒型的矿化流体低。这些地质、矿物学、地球化学上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同由低温热液矿化相伴生的那些活动地热系统的比较指出:(1)硒型和碲型存在于相同地热系统中不同的2个部分;(2)碲型形成比硒型更紧靠热源;(3)碲型形成矿化地点比酸-亚硫酸盐型远离火山中心;(4)火山源的SO_2气体的分布和主岩的类型是重要的因素。矿体流体化学性质(氧活度、硫活度、pH值、硫同位素成分)的不同导致了日本含碲和硒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日本本州岛中部的远野砂岩型铀矿区地层由中新统下部的湖相沉积岩(18~22Ma)和上部的海相(15~16Ma)沉积岩组成。方解石和黄铁矿是该地层中的主要成岩蚀变产物。湖相和海相的方解石和黄铁矿的特征差别很大。湖相沉积物中方解石的δ~(13)C值低(-19‰~-6‰PDB),而海相地层中的δ~(13)C值高(-11‰~+3‰)。这意味着海相碳酸盐在上部海相沉积岩中所起的作用较大,下部湖相地层中方解石的碳既来源于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又来源于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碳。上部海相地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的低δ~(34)S值(-14‰~-8‰CDT),表明有少量海水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而下部含褐煤长石砂岩中自形-半自形黄铁矿的高δ~(34)S值(+10‰~+43‰),意味着大量封闭体系的海水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在湖相地层成岩期间,由于海水硫酸盐大量的细菌还原与伴随的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有机质的水解反应,产生CH_4和CO_2促进形成了大量自形-半自形的黄铁矿。在此阶段,由U~(6+)还原为U~(4+)形成了铀矿物(铀石和晶质铀矿)。湖相沉积物中成岩蚀变和铀矿化环境的特点是Eh值低,在低Eh环境下,CH_4和HCO_3~-的浓度几乎相等,还原硫的形式(H_2S,HS~-)在水溶硫形式中占优势,而海相地层中的成岩蚀变的特点是SO_4~(2-)在溶解硫形式中占优势。湖相地层中的现代地下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不同类型样品C、N和S元素含量以及C/N和C/S的差异极大,导致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联机系统的进样量和检测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极大。进样量和信号强度对EA-IRMS测定δ15N和δ34S的影响将导致样品测量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应对样品中目标元素含量低或样品稀缺等限制,本研究重点关注EA-IRMS测定δ15N和δ34S的信号强度依赖性特征。结果表明,EA-IRMS在小元素进样量或弱信号强度条件下测定δ15N和δ34S需要进行空白校正。在1.71~561.93μg N和3.74~100.62μg S的进样条件下,同位素标准物质δ15N和δ34S的测定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18‰~0.54‰和0.21‰~0.88‰,测定精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57‰和0.27‰~0.54‰。该联机系统对高C/N和C/S(>200)木材标准物质测定时,其δ15N平...  相似文献   

11.
确定了构造活动区发育的第三纪矿脉系统中方解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氘含量。矿脉系统由3组不同走向的方解石脉(Ⅰ、Ⅱ、Ⅲ)组成,根据穿切关系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年龄。每组脉具有其特征的方解石δ~(18)O和δ~(13)C值:第Ⅰ组为-7.9‰和+1.59‰;第Ⅱ组为-15.3‰和+0.54‰;第Ⅲ组为-15.9‰和+1.73‰,而最老的一组(Ⅰ)的流体包裹体δD(-23.9‰)与以色列海岸平原雨水和地下水的流体包裹体δD相似,最年轻的一组(Ⅲ)的δD值(-49.6‰)与Hermon山的雨水和地下水的相似,可以认为δD的差异是由于同位素“高程效应”造成的。结论是,水文系统的主要变化与Hermon山区的形成及其高程有关,利用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第Ⅰ组(35℃)第第Ⅱ组(64℃)矿脉的形成温度,形成温度表明本区矿脉发生在浅部(1.7km)。方解石δ~(18)C表明,围岩是脉状方解石的来源,并且由于压力释放δ~(13)C有约1‰的变化。根据方解石的溶解度取决于压力和造成水力压裂及压力下降后不断增加的孔隙压力循环,讨论了矿脉形成的比较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格兰尼特山位于落矶山成矿省的南部,是拉拉米造山运动抬升的几个前寒武基底地块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前寒武地块向北、北西倾,但是,由许多不连续的丘岭构成的格兰尼特山则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出露长约110 km,宽20 km,其面积约为2 200km~2。怀俄明州格兰尼特山的花岗岩岩石提供了美国怀俄明州Crooks Gap,Gas山和Shirley盆地铀矿床的铀源。格兰尼特山的前进热液蚀变岩石包括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和钠长石化花岗岩和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它们的全岩平均δ~(18)O值分别为7.1‰(17个样品),6.3‰(6个样品),4.7‰(26个样品)。6个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样品的单矿物δ~(18)O值平均为石英8.9‰,长石6.4‰。3个相应的钠长石化花岗岩的石英和长石的δ~(18)O分别为8.1‰和5.6‰;而4个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得出的δ~(18)O平均值石英为5.6‰,长石为3.2‰。蚀变花岗岩~(18)O亏损表明,与低~(18)O的流体(可能是大气降水)的相互作用有关,该流体为后期事件从花岗岩中淋滤铀造成了先决条件。△_(石英-长石)同位素分馏显示,热液蚀变是在温度为363±50℃的条件下产生的,热液流体的δ~(18)O估计为—6.9‰,水/岩比值约为O.4。格兰尼特山的热液蚀变事件很可能对铀的迁移造成重大的影响。在深达426.7 m的钻孔剖面中发现,强烈的破碎带、低的δ~(18)O值,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与铀的高度富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说明部分铀的活化是由热液蚀变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内华达州Humboldt县Sleeper矿床的带状金-银富矿脉具有类似于National地区和日本Hishikari矿床这类浅成低温矿脉系的结构和矿物学特征。这些矿脉所有富矿的形成深度约小于500m。其特征是:(1)Au/Ag比相对高(典型地>1);(2)银金矿是金矿化阶段中的主要矿石矿物,其含量要比共生的硫化物和硫盐矿物多得多;(3)作为主要脉石矿物的细粒二氧化硅普遍存在。早期的研究认为,胶体二氧化硅和金粒对Sleeper矿床富矿石中产生富金条带是很重要的。原生二氧化硅性质和银金矿沉淀物的识别及其沉淀期后结晶史对于了解Sleeper矿床富矿脉内金的沉淀过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石生苔藓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区域性大气硫源的指示作用,连续两年采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石生苔藓样品,测定δ34S值;并结合已有的雨水、煤的硫同位素值等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样品δ34S值均偏正,平均为+4.9‰,取值范围为+1.9‰~+9.6‰;石生苔藓δ34S值与空气中S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南昌、抚州两市苔藓δ34S值的取值范围与其对应城市大气降水δ34S值的变化区间相接近;研究区内土壤相对富集重硫,且土壤中可溶性硫主要受大气硫沉降影响。结果表明,石生苔藓的硫同位素组成对区域性大气硫源具有指示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主要来自人为成因硫和生物成因硫,可能还有远距离传输硫等其他硫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诸广南长江地区的黏土蚀变特征,在对棉花坑矿床开展野外工作和室内镜下观察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棉花坑铀矿床的热液蚀变伊利石进行了分析研究。伊利石的产出形式分为碎裂充填型、长石原位蚀变型和构造脉型三种,结晶度平均值分别为0.336、0.315和0.395,伊利石结晶受水/岩比和温度共同限制。伊利石的δ~(18)Ο值在0.4‰~9.1‰,δD在-92.4‰~-73.7‰。根据稳定同位素测试和计算,得出形成伊利石流体中水的氧同位素特征和前人研究中成矿晚期流体中水的氧同位素特征一致,同时根据计算所得伊利石形成温度在50~170°C,与成矿晚期流体温度一致;根据形成伊利石的流体中水的氢氧同位素投图可知其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成矿晚期流体来源一致,因此认为伊利石是棉花坑铀矿床成矿晚期特征蚀变矿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若干太古界Witwatersrand超群和早元古界Huronian超群石英卵石砾岩中的硅质碎屑氧同位素组成鉴定其金、铀含量和物源间的关系。应用常规的和激光荧光技术测量石英、石英岩和燧石卵石以及砾岩基质中各个砂粒级石英颗粒的氧同位素组成。这些砾岩的单个样品中石英和石英岩卵石和石英砂的δ~(18)O值的明显的不均匀性表明它们已保存了源岩的δ~(18)O值。其基质具有典型变质结构的砾岩中单个砂粒保存原始δ~(18)O值意味着氧和二氧化硅的活动性有限和少量粒间流体存在时压溶作用下的重结晶作用。沿金矿主“矿脉”(砾岩)石英卵石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卵石δ~(18)O值反映物源区的局部变化,来自同一矿山中含金铀的主矿脉和直接上覆的含铀的Monarch“矿脉”的石英卵石和石英砂的总体δ~(18)O值分布是相同的,意味着其源岩的总体相似性。中Rand组砾岩间矿石含量及金/铀比值的差别与其沉积学上的差别是协调的。 整个Huronian超群不同砾岩的石英卵石δ~(18)O值分布指示物源上的明显差别。这些砾岩在金含量和δ~(18)O值≥11.5‰的石英卵石的比例间存在粗略的正相关。 石英砂和石英卵石δ~(18)O分布间的差别有助于鉴定沉积源。将石英卵石砾岩中石英卵石和石英砂的δ~(18)O值与可能的源岩的石英δ~(18)O值对  相似文献   

17.
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系统深循环过程十分复杂,对该区域地热资源的评估具有较大影响。加深对地热水起源、演化和循环过程的研究,对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较大的意义。地热流体中碳硫硼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是研究地热水来源、地热水循环深度和地热水作用过程的方法之一。对亚东—谷露断裂带中北段地热水进行了系统性采样,测量了碳硫硼同位素。进行了碳硫硼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同位素特征源于地热流体对围岩和地层的淋滤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该地热系统中碳的主要来源为碳酸盐的溶解,与区域上分布的碳酸盐地层有关。谷露和续迈地热田δ34S具有较大的分散性,显示出硫来源的非单一性,δ34S均在大气碳酸盐和蒸发碳酸盐范围内,δ34S同位素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热储层中的硫酸盐矿物。谷露地热田具有较低的δ11B值和较低的Cl/B比值,较高的硼含量,且硼含量和硼同位素值相对集中,表明硼主要源于地热流体对围岩的淋滤作用。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中硼含量极少,主要起到对地热水中硼含量的稀释作用,不改变地热水中的δ11B值。...  相似文献   

18.
Telfer金矿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Paterson省,是澳大利亚大型金矿之一。该矿自1977年开采以来其产金总量已超过125t。 矿床产于北西向的Telfer穹隆内,金和伴生铜呈一系列垂向上叠置的层控或层状的金-铜硫化物石英矿脉产出。成矿时代为晚元古代(700~600Ma),成矿主岩为上Yeneena群(约1000~750Ma)低变质海相沉积岩系。硫化物矿石和蚀变矿物(碳酸盐和电气石)的C、O、B、Pb、S同位素资料以及电气石和黄铁矿成分数据表明,成矿流体中硫和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沉积主岩,而不是晚元古代花岗岩类。 矿区花岗岩类主要起着驱动热对流体系运动的热源作用。在对流体系中,含盐变质热流体从其流经的深部沉积围岩中萃取Au、Cu、S。Teler弯隆所在的北一北西向线性构造是一区域规模的深部构造,它可能将这些深部流体聚集到上部层位中成矿。  相似文献   

19.
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南部布莱克多姆(Blackdome)矿区的始新世浅成热液Ag-Au-(Sb-Cu-Fe-Zn-Pb-S-Se-As)矿床进行了溶液包体研究和稳定同位素分析。贵金属矿脉赋存于钙-碱性火山岩系内,是大气成因地下水在地表以下0.5—1.1km渗入火山堆积物的裂隙而发育形成的矿床。部分裂口,由于沸腾地热系统和水流体的影响,使主岩岩石形成层状硅酸盐及钾长石化蚀变。火山岩主岩的普遍青磐岩化表示它以前具地热田的特征。地热溶液为低盐度-0.21-2.07wt%NaCl,密度为0.72-0.81g/cm~3,δ~(18)O值为-6.8至-8.8‰(SMOW),δD值为-125至-134‰(SMOW)。在含水的交代作用时期,氧同位素交换造成偏离“雨水线”的正位移。少数在δD值内正位移,偏离原生雨水线的数值是因为氢从裂口系统或与围岩的氢选择交代作用而发生亏损。Blackdome矿床明显属于冰长石-绢云母型的火山岩主岩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2=0.97),而降雨量在300mm~500mm的采样点,δ~(13)C值随降雨量变化不明显(R2=0.04);三工河流域纯C3植物采样点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呈现明显的富集效应,即土壤剖面下层δ~(13)C值大于上层,其平均差值为1.01‰,与其他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一致;而沙质荒漠和土质荒漠采样点剖面下层与上层SOCδ~(13)C平均差值为4.33‰,其变化趋势与纯C3植物采样点相反,且其表层δ~(13)C值接近C4植物来源,底层接近C3植物来源,推断其地上历史植被可能经历了由C3到C4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