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MBS-g-GMA)核壳粒子用于聚碳酸酯(PC)的增韧,并在PC/MBS-g-GMA共混物中引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以提高性能。PBT的加入使MBS-g-GMA在PC中分散更均匀;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进一步提高,PBT质量分数为20%时,冲击强度接近700J/m;PBT提高了PC/MBS-g-GMA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使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断裂形态表明,PBT加入后共混物应力发白区尺寸增加,剪切屈服更明显,共混物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核壳结构改性剂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共混物。动态力学测试(DMTA)结果表明,PBT与PC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ABS的引入导致PBT、PC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相容性提高;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BS的加入,PBT/PC体系中PBT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为1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制得了具有不同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的一系列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考察了核壳比对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核壳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而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大;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橡胶粒子不能引发银纹,而发生聚集形成的橡胶粒子簇引发了大量的银纹成为共混物的主要形变机理。  相似文献   

4.
高韧性PET/PBT合金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的POE-g-GMA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冲击强度最高可达890 J/m,实现超韧;基体的剪切屈服和橡胶粒子的空洞化是增韧PET/PBT共混物主要形变机理。  相似文献   

5.
PBT/PMMA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PBT/PMMA、PB/PMMA/PC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动态力学行为和形态,讨论了PC对PBT/PMMA共混体系的性能及形态的影响。指出PC的存在导致共混物中PMMA的粒径变小,使PMMA对PBT显示出增韧效应,但对PBT-PMMA的相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ABS改性剂的核壳比对CPVC/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聚丁二烯(PB)上接枝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单体,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核壳比的ABS改性剂,将其与氯化聚氯乙烯(CPVC)熔融共混制得CPVC/ABS共混物,研究了ABS核壳比对CPVC/ABS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PVC与接枝SAN不相容;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ABS...  相似文献   

7.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 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苯乙烯(St),制得 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 PVC) 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 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 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 当MBS壳层中 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 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 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 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8.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不同聚丁二烯(PB)含量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共聚物, 共混改性聚苯乙烯(PS), 使PB含量控制在20wt%。通过对接枝共聚物PB-g-PS接枝度的测定, 分析了不同接枝度对橡胶粒子分散状态以及橡胶粒子内部结构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接枝度对改性聚苯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认为橡胶粒子只有在1~3μm时才能对聚苯乙烯进行有效增韧, 然而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粒径约为300nm的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冲击韧性提高很大。此时, 接枝共聚物具有最佳核壳比PB/PS为70/30, 橡胶粒子呈均匀分散状态, 且最大冲击强度为124.9J/m, 相当于纯聚苯乙烯冲击强度的10倍。   相似文献   

9.
以丁腈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共聚物[NBR-g-(GMA-co-St)]为相容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PBT/PP)复合材料。通过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丁腈橡胶接枝物进行结构分析,通过力学、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过程中加入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同质量比的苯乙烯能有效地提高相对接枝度,降低交联度;NBR-g-(GMA-co-St)具有增韧作用,添加NBR-g-(GMA-co-St)使PBT/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上升,拉伸强度下降;NBR-g-(GMA-co-St)的加入使分散相粒子尺寸变小,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相容剂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3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苯乙烯(St),制备了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为70/30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苯醚(PPO)和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一系列HIPS/PPO/PS/PB-g-PS共混物,研究了PPO/PS的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IPS/PPO/PS共混体系中引入PB-g-PS后,HIPS中的大粒径橡胶粒子(2μm~4μm)和PB-g-PS小粒径橡胶粒子(300 nm)具有良好的协同增韧作用;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当PPO/PS质量比在25/75~50/50范围内3时,共混物冲击强度出现突变式增大,由300 J/m提高至600 J/m。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增加,PB-g-PS弹性体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获得明显改善;当PPO质量分数低于10%时,主要为银纹屈服形变;当PPO质量分数高于20%时,主要为剪切屈服形变。  相似文献   

11.
曹亚南  张玉芳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6):147-151,155
为了丰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品种,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G)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组成比例的PBT/PP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法和毛细管流变仪等手段测试了共混物,考察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共混物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PBT/PP为不相容体系,选择共混物PBT/PP为70/30(质量比)时加入3种增容剂,发现增容剂对PBT/PP共混的增容效果为:EMGPOE-g-GMAEVA-g-MAH。共混物的熔点无明显变化,分解温度增加,耐热性增强。对比不同种类增容剂含量为1份的共混物,其表观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改性共混物是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同时接枝到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而后将接枝产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反应性共混,通过改变POE/LLDPE比例确立了PBT/(POE/LLDPE)-g-GMA共混物分散相的最佳组成。以此为基础考察了GMA加入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及相形态的影响,并对共混物的形变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OE/LLDPE比例为50/50时冲击强度最大,在此组成下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着GMA加入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GMA加入量(GMA/(POE+LLDPE))为5%时达到最大值;体系黏度随GMA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过量的GMA会导致严重的交联,不利于分散相的分散,从而降低了增韧效率;橡胶粒子的空洞化促使基体发生剪切屈服是其主要的形变机理,LLDPE的引入能促进PBT发生进一步形变,从而提高增韧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核壳结构乳液,经处理制得丙烯酸酯共聚物(ACR),再用ACR对聚碳酸酯(PC)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和用量、交联单体的用量对聚合物乳液的影响,以及ACR含量、核壳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单体等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物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胶平均粒径减小。在乳化剂用量一定时,随乳化剂中OP-10的增加,乳胶平均粒径增大。在核壳结构乳液中核壳质量比为75/25,交联单体用量为8%,乳化剂用量为3%的条件下,共混物中ACR质量分数为6%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使用交联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BDDMA)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是使用交联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的2倍。随着ACR含量的增加,PC/ACR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扫描电镜表明,ACR在PC/ACR中分散粒径大于乳胶粒径。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核-壳结构共聚物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BM)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达99.75%,乳胶粒径(dz)在353.3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75,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观察到PBM明显的核壳结构。当核壳比为75/25时出现脆-韧转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BM(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8.63倍。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PBT的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核壳比为75/25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与PBT间相容性最好。SEM观察共混物的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选取POE对PP进行增韧,确定PP/POE二元共混物具备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的最佳比例。然后固定PP基体比例为85%,将PP、POE和PE 3种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备一系列三元共混物。借助SEM观察,在PP基体中发现了POE包覆PE的核壳结构分散粒子。通过建立这一系列三元共混物的形态-性能(屈服强度、悬臂梁冲击强度和落锤冲击能)关系,研究PE核相的核壳分散相的增韧机理。此外,通过Wu氏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比较了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单独POE增韧PP能大幅度提升韧性但是会使材料强度降低;核壳结构分散相可使三元共混物的强度和韧性达到基本平衡,在最佳条件下相比原始PP韧性提高约2.5倍。  相似文献   

16.
AIM 核壳增韧剂/ PVC 树脂共混体系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制的丙烯酸丁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结构增韧剂( PBA-g-PMMA, AIM) 与聚氯乙烯( PVC) 树脂熔融共混, 制备了AIM/ PVC 共混物。研究了增韧剂粒子在PVC 中的分散和空洞化、AIM/ PVC 共混物的断裂与脆韧转变。结果表明, 球形的增韧剂粒子能够在PVC 树脂中均匀分散并对PVC 有很好的增韧作用, 在PVC 树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15 %AIM 时, 冲击样条以韧性方式断裂; 样条冲击断面周围应力发白区域内产生了空洞。提出AIM 增韧PVC 的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与塑料基体剪切屈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步法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具有核壳特征凹凸棒土(AT) / 聚丙烯( PP) / 聚碳酸酯( PC) 三元复合材料。利用TEM 观察复合体系的亚微相态。使用万能材料拉力机、冲击实验仪等手段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并对三元复合体系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PC 连续相中形成了以AT 为核、PP 为壳的分散相。这种核2壳结构特征相包容粒子对PC 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且强度较PP/ PC 二元共混体系有所提高。结合冲击断面形貌的SEM 分析, 认为AT/ PP/ PC 三元复合体系中的增韧机制主要是界面脱粘、空化作用和AT 对分散相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PBT/BA-MMA-AA三元共聚物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壳-棱”型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BA-MMA-AA)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研究显示,BA-MMA-AA含量较低时,BA-MMA-AA中羧基对PBT分子链的干扰导致了共混物中PBT的熔点和结晶度下降;随BA-MMA一从含量的提高,其异相成棱作用导致PBT的成棱速率和结晶速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共混物中PBT的熔点和结晶度.采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试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发现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常数K显著变小,最大结晶速率时间tmax和半结晶时间t1/2均变短,表明加入BA-MMA-AA使PBT的成棱速率和结晶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熔融法制备EPDM-g-GMA及其与PBT的共混增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EPDM-g-GMA对PBT的增韧作用及其增韧机理,在XSS-300转矩流变仪上根据自由基聚合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EPDM-g-GMA 及其PBT/EPDM-g-GMA,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考察接枝反应中特征官能团的存在,根据红外工作曲线测定了改性样品的接枝率,获得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共混物断面的微观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当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2.3,分散相粒径在0.5μm左右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可达49.7kJ/m^2,比纯PBT提高了30倍,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可以改善EPDM与PBT间的相容性,EPDM对工程塑料PBT的增韧作用是通过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结合,增强界面粘结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马来酸二丁酯接枝改性的高压聚乙烯(LDPE-g-DBS)的共混物。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BT 和 LDPE-g-DBS 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酯交换反应程度与 LDPE-g-DBS 的接枝率、熔融共混时间和催化剂的添加量有关,反应影响体系的热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