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了α-环糊精(α-CD),并利用α-CD与难溶性药物喜树碱的主客体包合,成功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金粒子喜树碱增溶制剂(CPT-αCD/AuNPs)。研究表明,CPT-αCD/AuNPs的增溶效果可达29.04μg/m L,优于绝大多数载体;载体本身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金粒子-药物的多价效应和增溶效应的双重作用使这种新型体系表现出远优于自由喜树碱(CPT)和单纯环糊精包合CPT的癌细胞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秀霞  杨玉娜  李仲谨  李凯斌  耿肖莎 《功能材料》2012,43(21):2973-2976,2980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合成β-CD微球载体,使其对甲芬那酸进行包合;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包合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电镜扫描、红外、X射线衍射和热重对微球及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微球1g,甲芬那酸的浓度0.003g/m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7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最佳包合条件下的载药量为1.90%,包封率为79.2%,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载药温度>β-CD微球的量>甲芬那酸的浓度>载药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β-环糊精(pCD)微球,再用顺丁烯二酸酐(MAH)改性制得丁烯二酸单酯化β-CD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改性β-CD微球粒径、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的温度和200r/min~300r/min的电动搅拌,环氧氯丙烷(EPI)和β-CD的质量比为15∶1,复合乳化剂司盘-80和吐温-20...  相似文献   

4.
对β-环糊精(β-CD)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β-CD接枝的聚丙烯酸(PAA)聚合物,通过公式换算计算出β-CD的溶解度增加了6倍以上,并且随着接枝率的升高,其溶解度逐渐增加。研究证实,接枝到PAA链上以后,β-CD仍然能够有效地包结二乙烯三胺(DETA)分子,并且这种包结也具有pH依赖性。也就是说在改性前后,当pH值为11.5时,β-CD包合DETA的能力最佳,从1H-NMR上可以计算出其包合比为1∶1;而降低或者升高pH值后,都不能形成有效包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由改性磁性Fe3 O4纳米粒子、β-环糊精(β-CD)、丁二酸酐(SA)制备了具有pH值敏感的β-环糊精磁性微球;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并探讨了微球的pH值敏感性和磁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β-CD微球为核壳结构,粒径为20μm左右,具有良好的磁性和pH值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然后再用Na3P3O9进行阴离子化得到阴离子β-CDP微球.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分别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阴离子微球对Pb2+、Cu2...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大小及壁厚可控的α-氧化铝空心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SC)等手段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氧化铝空心微球分散性较好,可通过调节加入的葡萄糖浓度及硝酸铝量,得到大小及壁厚不同的氧化铝空心球,烧结温度对微球粒径大小影响不大,当烧结温度上升900℃时,壳层结构由不定形态变为γ-Al2O3,当烧结温度上升到1 100℃时,可得到α-Al2O3氧化铝空心微球。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流粉碎和表面处理等方法,将经过包合反应的β-环糊精(β-CD)掺混到聚乙烯中,获得了分散均匀、性能良好的薄膜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用硬脂酸、松香等表面处理剂对β-CD进行表面处理,不仅能使填料在膜中分散均匀,而且可使其成膜后粒径减少近一半,从而获得了重要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空心陶瓷微球表面复合钴-铁合金.首先,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仪( EDS)分别对化学镀前后的空心陶瓷微球进行表征;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镀钴-铁空心陶瓷微球的结晶状态;最后,用网络矢量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测试镀钻-铁空心陶瓷微球的电磁损耗和磁性能,并通过计算分析微球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化学镀,空心陶瓷微球表面沉积了均匀、致密的钴-铁合金.镀钴-铁空心微球(2.5g/cm3)在2~18GHz的频率范围内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并且强于单种金属镀层的空心陶瓷微球,具有宽频的吸收特性.另外,热处理还能改善镀层钴-铁合金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分别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以阿司匹林为目标印迹分子,分别以丙烯酰胺、β-环糊精(β-CD)为功能单体,合成了阿司匹林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2种聚合物微球的红外光谱红移表明丙烯酰胺与Asp之间作用以氢键为主,而β-CD与Asp之间形成氢键和包结并存的两种作用方式.吸附研究表明两种分子印迹微球对Asp保留了印迹效应,且两种分子印迹微球均存在两种不同亲和力的结合位点.但P(βAsp)对Asp的结合性能与P(AAsp)相比更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羧甲基纤维素(CMC)组装到Fe3O4上得到Fe3O4-羧甲基纤维素(Fe3O4-CMC),再用戊二醛将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到Fe3O4-CMC上,制备出Fe3O4-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Fe3O4-CMC-PEI)微球。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震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CMC-PEI微球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其对Cd2+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MC组装到Fe3O4表面,Fe3O4-CMC和PEI在戊二醛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得到Fe3O4-CMC-PEI微球。Fe3O4-CMC-PEI微球的粒径为10~30nm,饱和磁化强度为55.20A·m2/kg。Fe3O4在微球中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仍为纯单一相的反尖晶石型结构。Fe3O4-CMC-PEI微球对Cd2+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容量为69.44mg/g,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3P3O9和Fe3O4对β-环糊精(β-CD)微球进行改性,制备出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剂,并用来吸附铜离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吸附剂呈较好的球形,粒径较改性前有所增大。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到吸附工艺优方案为: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1.5h,超声功率100%,m(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V(Cu2+)=1∶40,此条件下吸附量和Cu2+除去率平均值可分别达到2.691mmol/g、96.26%,各因素对反应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温度、投料比、超声功率、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以BJO-0930酚醛树脂空心微球为原料,通过酸洗、预氧化、碳化三步工艺,成功制备球形度好、强度高的碳空心微球,并与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热压成型得到轻质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碳化温度、循环酸洗、预氧化等对碳空心微球强度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分别通过压缩性能以及热导率测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直接碳化得到的碳空心微球破球率高、强度低;通过循环酸洗可以有效去除树脂球的灰分,破球率由28.07%降低至18.03%;进一步预氧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碳空心微球的强度,其破球率和等静压破球率分别为10.03%和17.34%;制备得到的酚醛树脂/碳空心微球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热导率降低至0.115 W·m~(-1)·K~(-1),压缩强度为46.02MPa。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胶束聚合法合成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三元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β-环糊精(β-CD)与两亲聚合物疏水基团之间的包合作用构建了黏度可调的主客体包合体系。通过旋转黏度计、电导率仪和原子力显微镜探讨了包合体系的黏度调控规律。结果表明,β-CD包合两亲聚合物疏水基团可降低两亲聚合物黏度并增强溶解性,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通过竞争包合作用可部分恢复体系黏度。通过改变溶液中聚集体数量,可实现对主客体体系黏度的二次调控,但调控幅度减小。包合体系的黏度随温度、NaCl浓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包合作用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环保经济的溶剂热法,在不使用任何模板和催化剂的条件下,以乙二醇为溶剂,制得由五氧化二钒(V_2O_5)纳米棒组成的α-五氧化二钒(α-V_2O_5)空心纳米微球。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可知,α-V_2O_5空心纳米微球直径约2μm,壁厚约250nm。将α-V_2O_5空心纳米微球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1mol氯化钾(KCl)水系电解质和1mol聚乙烯醇(PVA)/氯化锂(LiCl)(PVA/LiCl)固体电解质分别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mA/cm2时,在固体电解质中,α-V_2O_5空心纳米微球电级的比电容达到346mF/cm2,进行6000次循环充放电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高达82%。α-V_2O_5空心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吕伟  周明  刘长隆 《材料导报》2012,26(22):23-26
以白葡萄球菌作为模板,通过醋酸锌和三乙醇胺(TEA)反应成功得到ZnO空心微球。采用SEM、TEM、XRD和TG表征所得的ZnO空心微球,得到了空心微球的基本形貌,并发现了细菌模板在高温下易去除的特点。还研究了不同细菌和三乙醇胺(TEA)加入量以及静置时间对空心微球的影响,发现加入高浓度的细菌液和TEA溶液以及长时间的静置有利于空心微球的制备。最后确定了细菌在整个ZnO空心微球制备过程中的模板作用,但单纯的细菌不足以使ZnO覆盖在其表面形成空心微球结构,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修饰,而实验中加入的TEA就是用于修饰细菌表面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苏精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β-CD与紫苏精油的比值、温度、时间、超声时间对紫苏精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紫苏精油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显示最佳的包合条件为:β-CD与紫苏精油比值7:1(g/g)、温度53℃、时间100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精油β-CD包合物的包埋率约73%。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证实了紫苏精油β-CD包合物的形成,为其作为天然抗菌剂和防腐剂应用于食品活性包装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聚合物粒子与SiO2粒子之间的亲和力及SiO2粒子在聚合物粒子表面的吸附,首先使用共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功能化苯乙烯(PS)粒子,合成了聚(苯乙烯-共-4-乙烯基吡啶)(P(St-4VP))粒子。然后在NH4OH/乙醇介质中,将溶胶-凝胶法生成的SiO2粒子包覆在P(St-4VP)粒子表面,聚合物核被溶解得到SiO2空心纳米微球。随着P(St-4VP)粒子中共单体4VP含量以及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增加,SiO2空心纳米微球的壳层厚度增加,且壳层表面变得粗糙。随着PVP用量增加,SiO2空心纳米微球的平均尺寸下降,其壳层从松散粗糙变得致密光滑。NH4OH用量增加对SiO2空心纳米微球尺寸和形态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自组装方法制备的丝素蛋白(SF)微球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直接在SF微球表面涂覆硅层,随后高温锻烧制备介孔二氧化硅(SiO_2)空心微球并研究了氨水用量对SF微球表面沉积SiO_2胶粒的影响。通过SEM表征显示,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SiO_2胶粒在SF微球表面的沉积量增大;SF/SiO_2复合微球锻烧后经TEM和比表面积测试表明,SiO_2微球具有良好的空腔结构,比表面积为92.127m~2/g,孔体积为0.477cm~3/g,孔径为4.56nm。研究证明,在没有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条件下,SF能够诱导SiO_2胶粒沉积,为制备介孔SiO_2空心微球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聚合包覆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及其与聚苯乙烯(PS)、聚α-甲基丙烯酸(PMAA)的共聚物,制备表面不同亲水/疏水性质的双重磁响应温敏复合微球。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及Zeta粒度仪(DLS)等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呈现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50nm~300nm;在复合微球温敏聚合物中引入亲水/疏水链段可以有效调节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SCT),随着温敏聚合物亲水性的提高,微球LSCT向高温移动,且该微球具有良好的双重磁响应特性(磁靶向响应性和磁热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