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NaOH溶液对氟树脂/漆酚/三氯化铁复合涂膜的表面进行化学处理,考察了溶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涂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涂膜表面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接触角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有所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用不同浓度的碱液处理达到最小接触角的刻蚀时间不同;经NaOH溶液处理后的涂膜表面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突起。  相似文献   

2.
不同截面疏水性微肋阵内减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桂林  管宁  张承武  刘志刚 《化工学报》2016,67(4):1258-1268
采用疏水液处理紫铜微肋阵表面,分别在截面为圆形、菱形和椭圆形微肋阵实验段内形成接触角分别为99.5°、119.5°和151.5°(水为工质)的疏水性表面,实验测试各个工况下流道内流动阻力和压力降,分析了不同截面形状对疏水性微肋阵内减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接触角增大时,压力降变化率在微肋阵内的变化规律随截面形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同一接触角下,椭圆形微肋阵内压力降变化率随流量增加而逐渐减小,而菱形和圆形微肋阵则先减小后保持常数。相同Reynolds数(Re)下,3种截面实验段中减阻率均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加。接触角相同时,椭圆形微肋阵内阻力系数变化因子随Re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菱形和圆形则先减小后保持常数,接触角为151.5°时最小阻力系数变化因子分别为50.81%和58.68%。  相似文献   

3.
崔晨华 《粘接》2022,(10):32-35
为了提高基于施工造价管理的建筑密封材料的粘接性能,研究了无水碳酸钠含量、水胶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丙烯酸加入量和糖醇加入量对密封材料胶粘剂的接触角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无水碳酸钠含量增加,密封材料胶粘剂的黏度和接触角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水胶比从80∶100增加至200∶100,密封材料胶粘剂的黏度逐渐降低、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加。随着水解时间增加,密封材料胶粘剂的黏度逐渐降低、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加;随着水解温度增加,密封材料胶粘剂的黏度和接触角逐渐降低。随着改性剂丙烯酸或者糖醇加入量增加,密封材料胶粘剂的黏度和接触角逐渐增大,当丙烯酸加入量为6、21 g时,胶粘剂的黏度分别为916、1 720 mPa·s、接触角分别为41°和56°,而糖醇加入量为5、17.5 g时,胶粘剂的黏度分别为800、1 750 mPa·s、接触角分别为38°和47°;此时基于施工造价管理的建筑密封材料胶粘剂具有较高的黏度和接触角。  相似文献   

4.
冷却水系统对降低挤压造粒机组筒体温度、保障安全、长久、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场检测中发现排气口附近存在明显的水气化声音,同时发生剧烈的振动。因此本文通过腐蚀形貌和最大蚀坑深度变化研究引起冷却水系统发生剧烈振动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进水温度的增加,结构钢最大蚀坑深度减小,结构钢腐蚀形态由点蚀转变为全面腐蚀。随着进水速率的增大,最大蚀坑深度先迅速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腐蚀形态由全面腐蚀向点蚀和冲刷腐蚀转变。因此,要抑制不均匀腐蚀(点蚀和冲刷腐蚀)发生,进水温度应≥50℃,进水速率应<5 m/s。  相似文献   

5.
采用硫酸溶液处理天然橡胶表面以改善其粘结性能。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电子扫描电镜(SEM)、能量分析光谱(EDX)、接触角分析等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天然橡胶表面粘结性能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天然橡胶表面的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SEM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处理后天然橡胶表面的粗糙度和微裂纹增多,有利于胶粘剂的润湿和渗透;EDX测试结果显示,橡胶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多,表明引入了含氧极性基团—C O、—COO-等。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T-型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用质量分数为80%的H2SO4溶液处理15 min时,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10.67 kN/m。硫酸处理可改善天然橡胶表面的表面形貌、化学性质及其润湿性,有利于粘结强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天然橡胶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丙烯酰胺接枝法对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进行亲水化改性,考察了硝酸浓度、接枝时间以及水解时间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随硝酸浓度增加,接枝度先增后降,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随接枝时间延长,接枝度先增加后几乎不变,水接触角先减小后趋于恒定;随水解时间延长,接枝度几乎不变,而水接触角先减小后趋于恒定。优选的亲水化改性条件下,PP多孔膜的接枝度为1 147μg/cm2,水接触角由124°降至47°。过膜压差为0.5MPa时,聚酰亚胺/PP纳滤复合膜的纯水通量和对1 g/L的Na2SO4溶液的截留率分别可达11.89 L/(m2·h)和92.8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碳酸酯在盐酸、甲酸、氢氧化钠等酸碱溶液以及甲醇、己烷等有机溶剂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外观、质量和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酸碱试剂浸泡后表面有腐蚀坑、有机溶剂浸泡后溶胀,质量因降解或溶胀减小或增加;冲击强度下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大,材料因腐蚀降解或溶胀受到破坏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模拟含H2S/CO2高温高压井下腐蚀环境,研究温度对80SS油管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80SS油管钢的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00℃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6.13 mm/a);150℃时腐蚀速率下降到4.14mm/a.随着温度升高,材料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膜由致密、覆盖均匀逐渐变得颗粒粗大且疏松,当温度超过100℃时,腐蚀产物膜又变得颗粒较小且致密;膜的厚度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80SS油管钢的腐蚀形态为均匀腐蚀;在温度低于100℃时腐蚀产物膜主要由FeCO3和FeS0.9组成;高温(150℃)时,腐蚀中夹杂了Fe的氧化,产物膜主要由FeO(OH)、FeCO3和FeS0.9组成.  相似文献   

9.
对LNG储罐用碳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对比分析了氧化处理碳纤维和三聚氰胺接枝改性碳纤维与未改性碳纤维的表面结构、表面形貌、浸润性、拉伸性能和界面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对碳纤维进行氧化和接枝改性后,碳纤维表面成功接枝三聚氰胺,并以OC-NH、C-N和C=N化学键形式存在,当三聚氰胺接枝改性25min及以上时,碳纤维表面的纵向沟槽深度有不同程度减小。三聚氰胺接枝改性处理后,不同反应时间下三聚氰胺接枝改性后的碳纤维在水中和在二碘甲烷中的接触角有不同程度降低、表面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单丝拉伸强度会有不同程度减小,且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在水中和在二碘甲烷中的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能逐渐增大,单丝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反应时间为35min时改性碳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为3.75GPa。三聚氰胺接枝改性处理后,三聚氰胺接枝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会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随着三聚氰胺接枝改性时间的延长,三聚氰胺接枝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水性聚氨酯(WPU)/SiO2纳米杂化物(WPUS),将WPUS和水性聚氨酯乳液复配制得复合涂膜。通过纳米粒度仪测定了WPUS及不同WPUS含量复合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拉伸实验机、视频高速接触角测量仪和吸水率测试等研究了不同WPUS含量复合涂膜的微观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随WPUS含量增大,复合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逐渐增大,但都保持在100 nm以内;随着WPUS含量从2%增大到10%,涂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SiO2分布变得不均匀,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WPUS含量为4%~6%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加入WPUS后,复合膜的耐水性提高、透光率减小,但透光率都保持在90%以上,其中700 nm处透光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建筑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板结构表面疏水能力,采用电化学氧化方式在XPS板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结构,并对制备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表征了超疏水涂层结构及其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提高苯三腈加入量后,接触角先增大后降低,加入40 mg/L的苯三腈时,形成153.9°的最大接触角,滚动角减小到5.8°;提高电沉积...  相似文献   

12.
高淑君  李国辉 《粘接》2022,(3):105-108+112
从工程量清单计价角度出发,采用化学浴的方法对建筑碳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优化了氢氧化镍改性时间,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前碳纤维表面除有较浅的原始纵向加工沟痕外,表面较为整洁;经过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后,碳纤维表面附着物逐渐增加并在改性时间为3 h时形成垂直碳纤维表面生长的氢氧化镍纳米片,表面质量较好。随着改性时间延长,改性碳纤维在水中和在二碘甲烷中的接触角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表面能、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特征;在改性时间为3 h时取得接触角最小值,表面能、弯曲强度最大值;改性时间为1、2、3和4 h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相较未改性碳纤维分别提升26.2%、52.6%、82.1%和54.3%;氢氧化镍改性碳纤维适宜的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3.
在中性盐雾条件下研究紫铜的腐蚀行为,揭示电子产品紫铜在中性盐雾腐蚀的规律,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紫铜单位面积失重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其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缓。随着盐雾时间的延长,紫铜的自腐蚀电位先降低再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保温时间对熔融石英陶瓷析晶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凯  夏风  肖建中  黄世俊  占炜  黄源 《硅酸盐通报》2010,29(6):1451-1455
熔融石英陶瓷具有良好性能,广泛应用于高技术领域.本文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熔融石英陶瓷析晶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增加,熔融石英陶瓷体积密度随之增大,抗弯强度先增大后逐渐降低;当保温时间大于5 h后,熔融石英开始析出α-方石英晶体,析晶程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加剧.结合表面显气孔率、内部气孔电镜照片以及XRD图谱,分析气孔大小、分布及结晶相对抗弯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电气石,制备出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的微晶玻璃。通过DTA、XRD、SEM等测试技术,探讨了不同的晶化时间对高岭土负离子微晶玻璃的负离子释放量及抗弯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负离子释放量逐渐减少;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则呈现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晶化时间为90 min时,抗弯抗压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王雅彤  范吕慧  孙昊 《当代化工》2021,50(2):308-311,491
利用微波发泡方法制备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代木包装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不同发泡时间和温度对新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研究各组分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含量越高,材料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逐渐增大;随甘油、瓜尔豆胶添加量增加,发泡材料抗压和抗弯强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微波发泡温度以及时间设定为75℃、...  相似文献   

17.
油气藏水驱过程中,存在大量离子交换过程,从而导致水相中离子浓度的改变,为了研究这一动态过程,以石英为研究对象,用接触角测定仪研究了MgCl_2浓度对石英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之间的接触角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接触角总是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速度初期较大,后期较小,随着MgCl_2浓度的增加,接触角先增加后减小,并不是单调变化过程;MgCl_2降低了水在石英表面的润湿速率,但润湿速率并不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单调降低,而是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8.
彭建杰 《橡胶科技》2024,22(7):0387-0391
研究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氧老化,EPDM硫化胶的硬度、拉伸强度、交联密度总体呈增大趋势;过氧化物体系硫化胶料的老化因数都大于1,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老化因数变化很小;半有效硫黄硫化体系硫化的EPDM胶料的接触角随老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过氧化物体系硫化的EPDM胶料的接触角随老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  相似文献   

19.
何照荣  范志卿  王大成 《化工进展》2018,37(12):4533-4542
通过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在铜基换热表面制备微纳结构改性表面,以自制换热表面性能测试装置进行改性表面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实验。改性表面随加工电流改变而具有不同粗糙度、孔隙率和粗糙度因子,表面接触角范围在117.4°~133.5°。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表面的微纳结构提高换热面的池沸腾换热效果,临界热流密度较光滑铜表面提高了26%~87.8%,最大传热系数提高了48.1%~213%。改性表面的传热系数随着粗糙度增大而减小,而临界热流密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孔隙率的增大使得改性表面的传热系数也随之增大,临界热流密度则是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临界热流密度随着粗糙度因子的增大而降低,传热系数则是先增大后降低。粗糙度对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较小,孔隙率和粗糙度因子是强化池沸腾换热的关键,孔隙率和粗糙度因子分别影响了气泡核化密度和实际接触面积,提高了气泡脱离频率,带走更多的热量,但两者间存在互相制约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5):1092-1095
以原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源,使用St?ber法,制备出分布均匀、粒径大小可控的纳米SiO_2颗粒,探讨了氨水用量、改性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其粒径的影响。以二氯二甲基硅烷作为纳米SiO_2的修饰改性剂,采用激光粒度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纳米SiO_2颗粒粒径和接触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t?ber法制备的纳米SiO_2颗粒粒径平均在40 nm,当氨水用量逐渐增加时,纳米SiO_2颗粒粒径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逐渐升高时,纳米SiO_2颗粒粒径逐渐减小;当反应时间逐渐增加时,纳米SiO_2颗粒粒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后趋于稳定。改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_2接触角随改性剂二氯二甲基硅烷用量的增加而变大,其接触角在40.9~146.1°范围内可调。当二氯二甲基硅烷的用量为7.5%时,接触角达到最大值146.1°。修饰改性后纳米SiO_2颗粒可减少其团聚,颗粒更加分散均匀,由此实现了通过改性剂加量对纳米SiO_2颗粒表面润湿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