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明星  邱波  夏凡  刘辉 《人民长江》2011,42(23):34-38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三峡水库干流5个代表断面,通过2010年现状水质调查监测结果与1998~2009年历史水质资料的比较,深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三峡水库干流水质良好,年度水质为Ⅲ类;蓄水前以Ⅲ类为主,蓄水后以Ⅱ~Ⅲ类为主;从水库上游至下游,沿程水质逐渐趋好;蓄水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与蓄水前相比,其沿程降低趋势更强,水质超标污染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中某些污染物会以吸附态的形式吸附在泥沙上,因此,分析水库形成后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化对研究水环境的变化具有积极意义。以实测泥沙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个多月相似年份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实现后的第一年,同蓄水前相比,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库中至库首的干流江段,泥沙含量年均值比蓄水前下降了90%以上,且汛期下降幅度最大;同一水域泥沙含量的季节性差异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从库尾至库首泥沙含量呈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在蓄水后出现的新特征,可合理解释某些水质参数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变化情况,结合库区地形和城市分布情况,设立了监测断面。利用1999~2008年的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藻类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TP、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总体稳定,水体悬浮物含量下降,藻类光合作用条件改善,使库区干流藻细胞密度总体增加,且呈库尾至库首逐步上升的趋势。藻密度峰值出现季节由蓄水前的冬季转变为蓄水后的春季;但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浮游藻类种群结构组成基本一致,均是硅藻、绿藻、蓝藻占主体,蓄水后群落结构总体仍表现为河流型生态群落结构特点,只是库首段水体喜静水性的藻类在蓄水后检出频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库区河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峰 《人民长江》2008,39(1):7-8
通过对三峡库区干支流水文断面蓄水前后多年水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了蓄水前后库区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135 m蓄水及156 m蓄水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库区溶解氧浓度有所降低,悬浮物浓度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也大幅下降,和悬浮物密切相关的污染物质总磷、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降低.长江沿程干流及上游支流乌江、嘉陵江水质受蓄水影响不大,下游支流小江、大宁河则受长江壅水影响,局部水环境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体质量变化情况,选取水库干流全程和主要支流典型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库区干流水质较好且总体稳定,但支流水质总体较差,支流回水区各断面水质以Ⅳ类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与蓄水前相比,支流水质明显下降,大部分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状况,部分支流回水区的局部河段发生了水华。水质分析结果为针对性地制定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水质演变趋势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现状及其在蓄水前、135m蓄水后和156m蓄水后3个阶段的演变趋势,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干流现状水质总体较好且蓄水前后保持基本稳定;库区支流蓄水后水质有所下降,现状水质总体较差;部分支流的局部区段在蓄水后发生了水华。结合库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7):94-94
最新环保监测表明,与蓄水前相比,三峡水库蓄水成库一周年来,水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指出:“与2002年相比,2003年三峡库区水质无明显变化,仍以III类水质为主.”环境监测表明;长江干流断面Ⅳ类水质减少,水质为Ⅱ类和Ⅲ类的比例升高.三峡总公司总工程师曹广晶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库区水质没有大的变化,与蓄水前基本持平.”三峡总公司是三峡大坝建设单位,同时也负责三峡水库坝前库区的利用和日常管理工作.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二期蓄水,至今已达139m水位.曹广晶说,根…  相似文献   

8.
漫湾水库水温水质的回顾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漫湾水电站环境监测站资料,对水库蓄水前后水环境中水温、水质因子的变化进行初步分析,认为下泄水量的水温与天然状态比较变化不大,对环境影响很小,而水质则较天然状况稍差。库区上游江流域兰坪铅锌矿是库区水质重金属污染来源,黑惠江则可能是库区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向家坝水库电站蓄水初期大坝上下游水质的变化情况,在大坝上、下游分别设置了2个水质监测断面,对库区初期蓄水及下泄水进行了监测。依据完成的21次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向家坝水库蓄水及下泄水的水质类别和主要水质参数进行了蓄水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水质监测断面及金沙江干流水质在向家坝水库蓄水初期稍有改善,并逐渐趋于平稳,部分水质参数变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蓄水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三峡水库135 m蓄水后1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135 m蓄水对库区干流江段未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库区部分支流局部区域的水质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资源,维护库区的水质安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垭水库蓄水后,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经分析,江垭水库运行初期水质变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库区水质指标含量有所变化,如碳酸根、硫酸根较蓄水前分别减少了32.3%和34.5%,而TN、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分别增大了0.89倍、1.40倍、1.65倍;库区水质指标沿程变化不显著。大坝下游河道水化学类型由库水的CIICa型转变为CIIICa型,坝基廊道排水、坝体渗水为1-A类型,温泉水为2-A类型,均属软水。库水水体pH呈弱碱性,温泉水呈中型,坝体渗水和坝下水呈碱性。各种水体阳离子均以钙、镁离子为主,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库水中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均未超过III类标准,总体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水温结构,对库区及下游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的水温监测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蓄水后水库下泄水温对下游河段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库区水温的影响、库区水温分层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以及小浪底水库下泄水温变化对下游河道水温和防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开始出现水温分层,且对库区水质扩散有一定影响;春夏低温水下泄对下游农田灌溉影响程度有限,冬季温水下泄有利于下游防凌,但防凌作用主要通过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的调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江垭水库淹没区底质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对水库蓄水后库水水质的影响,在江垭水利枢纽蓄水前,对淹没区内河流底质和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布设44个采样断面(点),对样品中的Cu、Pb、Zn、Cd、Cr、Mn、FeO2、Hg、As、总磷、氟离子、有机质、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以及半挥发必表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垭库区河流底质和淹没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基本符合自然背景范围;入河支流是干流主要污染,使淹没区底质和土壤中Cd、总磷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和不同水位的蓄水,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2003~2009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考虑粪大肠菌群,三峡库区重庆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各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大多为Ⅲ类(含优于Ⅲ类水),少数断面个别年月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较严重。干流2003~2009年Ⅲ类水质类别所占比例为58.9%~80.56%,且比重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平缓;支流2004~2009年Ⅲ类所占比例为80.3%~96.96%,年变化趋势平缓。三峡水库蓄水6 a来,库区江段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武娟  吕平毓 《人民长江》2011,42(11):74-76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为了研究三峡库区水质如何变化这一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近几年水质数据的分析,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别对库区干流6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和主要支流的3个代表断面近6 a(2003~2008年)的主要污染指标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趋势以下降变化为主,总体水质状况6 a来基本趋于好转;库区重庆江段受总磷污染较为严重,且以呈上升变化为主,应加强对其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运行后的库区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8~2019年三峡库区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水质质量指数(WQI)综合评估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上游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现象大于下游;2008~2019年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16年是干流总磷浓度变化的突变节点,干流的总磷浓度在2016年之后有显著下降趋势;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低于干流,丰水期水质质量指数低于枯、平水期。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峡库区蓄水前后监测的水文、水质及泥沙资料,分析水文、水质、泥沙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蓄水前后泥沙的变化引起的水质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蓄水后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库区含沙量显著减小,引起相应的浑样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小.水库运行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影响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开发的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水流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重点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污染物输移转化特性和水质分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三斗坪水位175m条件下,回水区断面平均流速比建库前减小4倍左右,平均有机污染物自净降解速率和大气复氧速率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1倍。由于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成倍延长,有机污染物排入水库后的自净降解总量较天然河道状况增大,因而,建库后加水区内断面平均有机污染物浓度较天然河道状况明显下降,但是,断面平均溶解氧浓度与天然河道状况相比也明显降低,对于守恒类污染物,建库前后水质变化不大。因此,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影响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19.
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向家坝水库蓄水期间金沙江干流6个断面11个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金沙江干流采样断面可分为两组,即上游断面和中下游断面,其中,上游断面水质参数可概括为4个主成分,中下游断面可概括为5个主成分。此外,结合向家坝库区蓄水情况,分析了上游断面4个主成分随水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库区水位上升,由于水体中泥沙的沉降作用以及上游来水的稀释作用,各水质参数含量明显降低,蓄水后水质明显优于蓄水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水质数学模型,对梯级电站建设前后的CJ江干、支流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预测CJ江2020年5个梯级电站建设后干流水质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梯级电站水库蓄水后各坝址处平均DO质量浓度将较建库前略有下降,BOD5和NH3-N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TP质量浓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