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教育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指出教育学科的学科地位与理论建设不仅困扰着中国教育研究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症结所在主要交织在三个方面:1)实践主义的社会科学观;2)指涉价值的先验理论;3)日常论题对科学抽象的遮蔽,对教育学科的这些预设前提进行重思,将有助于推进教育学科理论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塑德、治学立业和明确道德责任、促进人生环境和谐的现代价值。感恩是道德主体对他爱行为的道德认知,是道德主体推己及人、积极互动的道德回馈。然而,由于历史上对于感恩道德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知,导致了传统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上存在着很多缺陷,不利于感恩教育的实施。基于此,本文认为当代感恩教育应在汲取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精华的同时从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领域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人文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现当代人文教育的式微是由于过分倚重于科学教育造成的,或者说是由科学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危机。这种委过于科学教育的草率做法并不能解释清楚人文教育衰落的真正原因,也误解了科学教育。本文旨在澄清科...  相似文献   

4.
理性主义哲学与结构主义哲学都存在缺陷:前者在特别关注普遍性的同时,忽略人的特异性;后者在寻求普世性的、与人无关的境界时,排斥个体的人的世界.阐释学哲学与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对理性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质疑与逆动:拆解普世性结构,重构个体性视野中的结构,让每个人都进入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境界,让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心灵和特有的视角走进文本.阐释学哲学与后结构主义哲学,不止对于人文,而且对于自然,有存在的必然性,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和不可以复制的人,而自然界也远不是单一性与唯一性所能解释的.阐释学体现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类文化的尊重.阐释学哲学与后结构主义哲学,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较之理性主义与结构主义,更能张扬人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科学与人文契合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并非是天然对立的,相反,从它们的起源、形成以及真正内涵来看,它们具有同一性。高等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目标,必须通过科学与人文化人的机理,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全的人。从价值角度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契合包括三个层面:学科融合、课程综合、素质养成。以“科学和人文同体互补”的理念指导三个层面实践的融合,才能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智能控制的学科发展与学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智能控制的学科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和智能控制学科的建立。简介智能控制学科发展概况之后,研究了我国的智能控制学科教育。文中以中南大学智能控制课程建设为代表,总结本课程建设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反映了我国智能控制课程的发展和现状。本文最后展望了智能控制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本文分别从视角、对象和基点三个方面反思教育发展研究,提出要在社会维度审视的同时强调国家维度,在深化教育发展之多元化发展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反思教育发展,从教育发展与社会国家目标的互动中寻找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在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培养健全人格———即“全人”的教育思想 ,依据当前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特点 ,提出了艺术教育的融合模式 ,分析了融合模式确立的时代、教育、文化和艺术的基础 ,构建了艺术教育学科间、课程间、教学间、社会间、资源间有效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要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分为两类: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概念有科学、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观、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概念有人文、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人文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科学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从近代的崛起到当下的贬谪。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经历了从主流到退隐、从复兴到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产物。这种制度文明包括制度环境和现代大学制度两个方面,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大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步伐,一是要把大学当作学术 组织来建设;二是要建立强大的独立的研发建制,推进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要改造科学院与大学系统的关系,强化大学的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先进制造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MAS的车间控制系统结构模型,讨论了模型中不同智能体的功能与作用。并利用开放式数控系统和Intranet组成的DCN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软件开发费用少、性能好等优点,在该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网络车间制造系统。  相似文献   

13.
Small additions of chromium to Cu---Zr alloys or zirconium to Cu---Cr alloys are widely use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s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re are conflicting opinions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seudobinary system Cu---Cr2Zr. From calculation of the Cu---Cr---Zr phase diagram using the CALPHAD metho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pseudobinary has been ruled out. A number of isothermal and vertical sec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together with the liquidus surface. The reaction scheme for the whole system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论理工科大学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不能等同。我们坚决反对那种不顾国情,不问具体情况,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力图取消思想政治教育而完全以心理教育取而代之的论调与作法。但不可不论二者之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相互交叉、重叠,从方法论上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本体论上说思想政治素质以心理素质为载体,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它素质能否到位。在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要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的基础地位和载体作用。首先,强化心理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理工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赫钦斯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大学观.他认为,大学是探索学术的社会,是真正的学者的社区,是独立思想或批判的中心.大学负有培养人、发展科学增进知识、批判社会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智.现实中的大学陷入了专业主义、孤立主义、反理智主义的困境,大学只有统一于形而上学,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Acta Materialia》2000,48(1):371-383
Material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s today provided to students by a wide range of departments, programs and institutes.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se are what we term “core MSE” departments. These departments practice the discipline of MSE, providing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in, and 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field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The elements are structure, processing,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Viewing this MSE as a discipline (while simultaneously as a part of a larger discipline) provides new directions for, and freedom in, curriculum reform. It also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 focus for our research efforts and guiding their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7.
聚焦电子束离子束双束系统由于其电子束与离子束同存于一个腔体内,可以使用电子束扫描直接了解欲加工样品的形貌并确定加工位置,转换至离子束便可以直接加工,所以在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光子晶体、一维纳米材料电极等工艺上有不可取代的优异条件,成为微加工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详细介绍了利用美国FEI公司的DB235系统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光子晶体、一维纳米材料电极等新技术的工艺过程,并与其它一些相关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Results from a recent reassessment of the state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MSE) education are reported. Survey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chairs and heads of materials programs, faculty members engaged in computational research, and employers of material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mai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data was compiled to assess current course offerings related to CMSE, the general climate for introducing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MSE curricula, and the requirements from the employers’ viewpoint. Furthermore, the availabl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by the community are examined. The surveys show a general support for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content into MSE education. However, they also reflect remaining issues with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a gap between the tools being taught in courses and those that are used by employers.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necessity for a comprehensively developed vision and plans to further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to MSE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视角论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面对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在比较中外教育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基础上,从教育资源(力、物力)配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一是缺钱,二是缺乏有效机制的认识,探讨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投入的资源配置模式及高等学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首先,认识到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他国经验的现象后,回顾与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不同时期引进和学习国外许多做法的基本特点;其次,针对全盘移植,有针对性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及其体现本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等,进行了有关内容的讨论;再有,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来走过了一条依附式发展道路的观点;最后,还就今后学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出了有关的五点认识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