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通过对850初轧机带翻钢机推拉床托辊的受力分析与计算,结合现场实际,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及改进,并提出一系列合理合理使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小型连轧生产线上开发大规格螺纹钢的生产工艺过程。在φ32mm螺纹钢开发过程中,针对老式生产线原设计没有考虑大规格棒材的生产,结合生产线实际解决了大规格棒材生产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及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增全 《钢铁厂设计》1998,(3):18-31,30
介绍了杭州钢铁厂全连续无扭小型轧钢工程的主工设计特点,并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了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首钢矿业机械厂皮带机分厂,拥有链辊、缓冲托辊、梳形托辊、螺旋托辊、摩擦调偏托辊、注油托辊等6大系列62个品种的托辊生产能力。由于绝大部分托辊产品没有皮带跑偏的调整功能,仅有调整皮带跑偏功能的“摩擦调偏托辊”,在实际运行中的调偏性能又很差,因此出现了市场逐年萎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鞍钢第二初轧厂有Ф1150初轧机1台.Ф850~Ф500连轧机12台,最高年产量可轧锭430万吨。液压推钢机安装在初轧机受料辊道上面.用于将上入受料辊道而被固定挡板挡住的钢锭推离挡板.送至初轧机制成板坯,或再经过12架连轧机轧制成222^2-60^2的方坯.参看图1。  相似文献   

9.
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厚板厂中厚板轧机的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轧机前后辊道运行规律,开发出辊道节能数学模型,应用到生产线轧机后,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国产胶带输送机及其托辊的基本情况,以及与国外几种托辊的比较和差异,分析影响托辊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托辊结构设计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型生产线轧辊使用情况的分析,利用现有的轧辊系统,开发了用一套轧辊生产多个规格H型钢或只需更换3架万能轧机的轧辊就可生产尺寸相近H型钢或工字钢的轧辊共用技术,轧辊占用率降低30%,导卫件降低15.3%,吨钢成本降低18.7元。  相似文献   

12.
对鞍钢第二初轧厂初轧机轧辊在冷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冷却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V”形喷嘴为核心的冷却装置,经两年多的在线运行,证明此装置可显著提高初轧曙的使用寿命、降低辊耗,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3.
于振宇 《江西冶金》2009,29(1):14-16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同时不影响正常生产,实验轧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合硬质合金辊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硬质合金辊环的发展情况和进行复合硬质合金辊环研究的意义,在对复合硬质合金轻环的性能及国内外复合硬质合金辊环的研究和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复合硬质合金辊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复合铸钢支承辊工作条件、性能要求、生产工艺及特点,重点介绍了中国复合铸钢支承辊的制造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高速钢复合轧辊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论述了高速钢复合轧辊的制造工艺和材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对高速钢复合轧辊的研究重点应放在高碳高钒(铌)系高速钢的成分设计、组织控制和优化复合轧辊界面结构上。  相似文献   

17.
辊式矫直机的两种矫直力计算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中厚板辊式矫直机热态矫直时进行的现场力能参数测试的实验数据,把基于“虚拟支点”的矫直力新的计算模型与传统矫直力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矫直力计算模型过于保守,新的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的矫直力状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轧辊孔型的重新设计,对轧辊装置进行了改造,将普通曼氏穿孔机改造为小角度锥型辊穿孔机,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大了扩径能力,大幅降低了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9.
以高碳、高铬、高镍、高钼为特征,采用多元合金变质强化,通过铸造、热处理和机加工,山东省四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出了高性能高铬辊。材料基体组织为奥氏体、贝氏体或马氏体,碳化物主要是M7C3,含量20%左右,显微硬度可达HM1800,并呈不连续的条块状、颗粒状和菊花状。抗拉强度540MPa,冲击韧性7.5J/cm2,距表面120mm处硬度达HRC59.3。用于矫直辊及焊管轧辊,材料利用率达77.5%以上。同时指出,轧辊制造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高合金化、以铸代锻及双金属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于斌  王义栋  杨旭  郭宝安  何安瑞  刘宏民 《钢铁》2014,49(11):42-45
 根据板形控制理论和现场实际工况,研究了1 580 mm热连轧精轧机组机型配置,基于中值弯辊力,开发了与各机架机型适配的支承辊和工作辊辊型,扩大了弯辊力对辊缝的调节能力,建立起与工作辊辊型匹配的窜辊工艺制度,形成了正弦工作辊VCR支承辊、长行程窜辊和强力弯辊这3项控制的组合技术方案。生产实践表明,长行程WRS技术分散了轧辊热变形,使工作辊磨损曲线平缓、光滑,结合辊型与弯辊技术可以保持承载辊缝形状正常和可控,实现了热轧带钢板形和断面形状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