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木材的燃烧性能研究--锥形量热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锥形量热计(Cone Calorimeter)对多种木材在阻燃处理前后的燃烧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木材在阻燃处理前后燃烧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经阻燃处理的材料其热释放速率显著降低,推迟了燃烧波峰出现的时间,因而可以安全应用于建筑室内。而普通的木材由于热释放速率大而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研究还发现普通木材燃烧都会形成两个波峰。锥形量热计能精确测量材料的热释放速率、烟密度等数值,对于研究材料的燃烧性能和正确使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CONE法研究木材阻燃剂的阻燃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锥形量热仪法,评价木材阻燃剂FRW的系列产品FRW-C1和FRW-C2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热辐射功率为50 kW/m2时,FRW-C1和FRW-C2阻燃处理红松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比红松素材显著降低,点燃时间、残余物质量分数和火灾性能指数均比素材大幅提高,二者均能有效地降低木材燃烧时的热释放和发生强烈火灾的潜在危险性,阻燃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CS/h-BN/APP层层自组装涂层阻燃杨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杨木的阻燃性能,利用带正电性的壳聚糖/六方氮化硼(CS/h-BN)聚电解质溶液,以及带负电性的聚磷酸铵(APP)溶液,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技术,通过两聚电解质溶液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在木材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CS/h-BN/APP薄膜涂层.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均匀分布在木材表面,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涂层阻燃木材试件的热释放速率、烟释放速率显著降低,第2放热峰出现时间晚于未处理木材试件,且在燃烧过程中的残余物质量始终高于未处理木材试件,完全燃尽时间则比未处理木材试件多出约100s,阻燃效果随着自组装涂层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涂层阻燃木材试件的CO、CO_2气体生成量明显降低,表明阻燃涂层能有效降低木材烟气及毒性气体释放;涂层阻燃木材试件较未处理木材试件更好地保持了木材本身的结构,显示出了良好的抵抗火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古建筑木构件材料在火灾下的燃烧特性,使用锥型量热仪对古木材试样的点燃时间、临界辐射强度、热释放速率、燃烧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等燃烧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发现3种不同厚度试样的临界辐射强度分别为8.81,9.40,10.55 kW/m2。试样厚度增加会使古木材点燃时间延长,临界辐射强度增大,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所形成的双峰值曲线的峰值降低。燃烧气体中CO2体积分数曲线与热释放速率所绘制出的曲线的形态一致,同一厚度的试样在不同辐射强度下其燃烧特性呈现出显著区别。与新木材相关燃烧特性参数对比,劣化后的古木材临界热辐射强度降低、点燃时间减小,5 min内平均热释放速率较高。研究表明,古建筑木构件材料燃烧特性有显著变化,可为古建筑火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真空加压浸渍技术应用到樟子松木材阻燃浸渍研究中,利用真空加压浸渍技术提高难处理材樟子松木材的载药率,增强樟子松木材的阻燃性能。选用FRW木材阻燃剂配制阻燃剂溶液,樟子松木材为研究试样,以不同条件下的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法和常压浸渍处理法阻燃处理樟子松木材试样,研究真空度、真空时间、加压压力、加压时间等因素对樟子松木材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樟子松阻燃木材处理工艺为:真空度0.1MPa、真空时间10~20min、加压压力0.6MPa、加压时间20~30min、阻燃液质量分数10%。并对比不同载药率的樟子松木材试样的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量(THR)、总产烟量(TSP),得出其最佳载药率为11%~12%。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7)
本文以APP、磷酸铵处理木塑复合材料,利用锥形量热仪(CONE)对其阻燃后的木塑复合材料燃烧性能进行评价,进一步探讨阻燃剂种类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铵与APP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木塑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总放热量以及总烟释放量,显著增加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成炭率,对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的纳米复合物,对其进行膨胀阻燃,并研究了氢氧化铝(ATH)对该体系的协效阻燃作用。利用锥形量热法,分析了该类复合物的燃烧特性,包括引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火灾性能指数、火灾增长指数、CO释放速率、质量损失率等,分析燃烧残留物形貌。结果表明,添加了ATH与IFR协效阻燃剂的HDPE/LDH纳米复合材料火灾危险性进一步降低;在LDH的加入量为1%,IFR与ATH的添加量分别是4%与39%时,二者协效阻燃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选取带有表面树脂漆的桦木和楸木,采用锥形量热仪,选取25、35、45、55kW/m~2的热辐射通量,分析不同热辐射通量条件下的点燃时间、燃烧初期热释放速率特性、总热释放速率、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等,得出表面漆对木材燃烧特性与烟气毒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漆对桦木的最小点火能并无较大影响,减小了楸木的最小点火能;表面漆明显增大第一个热释放速率峰值;涂有表面漆的木材燃烧时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会出现一个峰值;表面漆对木材燃烧特性的影响与木材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合木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木材单板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自由基引发剂,采用真空加压浸注-热固化法制备了3种塑合木单板,利用锥形量热仪对这3种塑合木及其素材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素材相比,塑合木的点燃时间延长,热释放总量增加,但热释放速率峰值略低,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热释放趋于均匀化,火灾性能指数提高;塑合木单板产生的烟气总量增大,但烟释放趋于平缓且滞后;CO的生成量有降低趋势并有所滞后,烟气毒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试验、热重分析、锥形量热仪研究膨胀阻燃剂(IFR)和金属醋酸盐对膨胀阻燃聚丙烯(IFRPP)的阻燃性能、热降解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IFR的添加能明显改善IFRPP的阻燃性能,金属醋酸盐的添加会进一步增强IFRPP的阻燃性能。IFR和金属醋酸盐之间存在阻燃协效作用。IFR和金属醋酸盐的添加会降低IFRPP的热稳定性,提高高温下的残炭量,金属醋酸盐存在催化成炭作用。IFR的添加降低了膨胀阻燃聚丙烯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生烟速率、总生烟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生成量,金属醋酸盐的添加会进一步降低以上数值。IFR的添加能明显降低IFRPP的火灾危险性,共同添加IFR和金属醋酸盐的IFRPP的火灾危险性最低。  相似文献   

11.
刘珩 《时代建筑》2005,(3):28-33
文章指出,建筑从根本上说是“想”与“造”的事情,这决定建筑师应具备双重身份:“艺术家”和“营造师”,一方是建筑理想,另一方面是营造现实。建筑师得在两个角色和两个阶段之间做出选择,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实现两者平衡,而建筑实践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就在于建筑师能否在当下突破自己,却又总能找到另一种平衡的可能性。作者以在南沙的建筑实践表达了这种立场。  相似文献   

12.
张轶伟 《山西建筑》2012,(31):19-21
从中日传统建筑的构成差异出发,将这种差异概括为围合与分隔,秩序与自由,内向与外向,装饰与内涵四部分,通过对这些构成差异的研究,便于把握中日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的空间观与建筑观。  相似文献   

13.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14.
陈晓  欧洋  李刚 《中外建筑》2007,(8):33-35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论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阐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济南经济发展的非矛盾关系,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例,运用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前沿的理论、原则及科学的保护方法,探讨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建筑其建筑形态当能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其室内外空间环境当能营造出文化氛围以及对公众的亲和力,其建筑功能的设计当有一个较为长 的眼光以满足广播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回顾上视大厦的设计过程,总结了对以上问题的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安徽省淮南技工学校异地重建项目设计为例,探索了应对当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建筑创作语境转变,以"集约高效、适技生态、健康活力、平实适用"为原则的当代职业技术学校设计。  相似文献   

17.
陈中月  朱俊  朱永红 《安徽建筑》2009,16(6):87-88,92
中小桥涵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分析计算关系到中小桥涵跨径及总体方案的拟定,对保障公路安全、节省公路造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公路中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介绍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公路中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低碳技术对于节能减碳有关键作用。通过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可有效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消费的低碳化。但目前国内缺少明确统一的绿色低碳技术评价标准和交易转化机制,不利于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本文对国内绿色技术验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绿色低碳技术验证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公共服务“双碳”平台可为绿色低碳技术评价、转化与推广机制的赋能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章海斌 《华中建筑》2001,19(2):60-61
设计是一种迷人的事业,同时又极富挑战性,该文就如何科学地把握设计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设计过程可分为分解提纯和组织复合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杨舢 《华中建筑》2003,21(2):23-27
受到西方先锋艺术的影响,以赫佐格和德. 默隆(H&deM)与卒姆索托(Peter. Zumthor)为代表的瑞士建筑师开始重新审视建筑本体,面对材料和建造的真实,探询它们所隐含的情感意义与矛盾冲突.然而在具体的探索道路上,他们之间各有差异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本文试图对他们的建筑艺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