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检测是材料开发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材料类型、磁性能、磁体形状等的不同,永磁材料磁性能有多种测试方法:闭路测量、脉冲磁场条件下开路测量、整体磁瓦直接测量、极面嵌入线圈无损测量以及采用亥姆霍兹线圈对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测量,对五种测量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现有的检测方法提出一些扩展方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磁测量度量服务工作的内容、磁测量的基准以及量子力学在磁测量中的应用,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磁测量仪器的要求,介绍了各种磁性材料:顺磁材料、反磁材料、弱磁材料和铁磁材科的试验项目、方法、设备和误差,指出了精密磁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路面材料的亮度系数是道路照明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虽然国际照明委员会有推荐的典型数据,但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选用。我国至今为止尚没有任何路面材料的实际亮度系数测量数据。根据亮度系数的定义,设计了专用的路面材料亮度系数测量装置并对深圳市区的典型路面材料进行了初步测量。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测量原理、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4.
传导电流可以反映电介质中载流子运输过程的许多微观特性。为了研究传导电流与空间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开发研制了一套可以同步测量电介质材料空间电荷与传导电流的系统。该测试系统重点设计了电极系统,通过将下电极分区域进行设计,实现了同步测量传导电流和空间电荷的功能。利用本系统分别对PE材料和ZnO材料进行了空间电荷及传导电流的测试,测量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对电介质材料进行空间电荷的测试,并能够同步测量材料的传导电流。  相似文献   

5.
剩磁、矫顽力、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是永磁材料最基本的磁性能参数,是反映永磁材料磁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这些磁性能参数可以辨别永磁材料的优劣,指导选材和制订生产工艺。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对影响测量的因素以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本文采用国标GB/3217—1992《永磁(硬磁)材料磁性试验方法》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了铝镍钴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参数,并按照技术规范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方法,分析计算了铝镍钴永磁材料磁性能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厚度和方块电阻是用于气体扩散层的碳纤维材料的两个重要性能参数。本文针对碳纤维材料的测量要求,研制了一种测试台架。将测试台架与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和直流双臂电桥结合使用,通过测量多个型号碳纤维布试样,验证了测量系统的一致性,对比分析了碳纤维布试样的性能。在对被测碳纤维材料施加多种压强的条件下,测量并分析厚度与方块电阻跟压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瞬态热带法热物性测试技术中加热功率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瞬态热带法的基本原理,对实验测量中加热功率的选取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选取方法。通过对被测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初步估计,采用查图法选取恰当的加热功率,可避免因加热功率选取不合理而影响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通过对不同种类材料的测量,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瞬态热带法更适合于测量导热系数小于2 W/(m·K)的绝热材料、建筑材料、散体及液体材料,而不适合测量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采用弓形测试法,搭建了对频率选择表面(FSS)微波吸收材料的反射率测量系统.整个测量过程在微波暗室中进行.系统主要通过LabVIEW设计的程序由VISA接口控制矢量网络分析仪HP8720ES,实现对测试FSS样品反射参数的数据采集,并由角锥吸波材料反射参数进行参数修正后计算得出测试样品的反射率.本系统的测试结果与NRL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相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测量系统具有典型可靠性,其对FSS微波吸收材料的测量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9.
被测材料布氏硬度通常采用力加载测量实验获得。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为基础,研究被测材料布氏硬度值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布氏硬度测量误差产生的根源和布氏硬度测量的力加载特性,对整个材料布氏硬度测量全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依据蒙特卡罗方法进行大样本的材料布氏硬度测量仿真,统计分析后获得材料布氏硬度测量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进而在理论上分析具体材料布氏硬度测得值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最后采用HB-3000C进行布氏硬度测量为例论证本文力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一种用开口波导测量高损耗材料介电特性的理论和测量技术.在三公分与八毫米波段对蒸馏水和乙醇等材料进行了测量。所得结果与已发表的有关数据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对热刺激电流的关键部件——试样容器和控温系统作了重要改进,扩大了负温区和试样厚度的测量范围。改进后的试样容器也可用于-170℃(或更低温度)至 200℃范围内介电材料的电导的测量。用新装置对几种材料进行了测量,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如粘结磁体及纳米晶交换耦合磁体等新材料)的出现,用传统的基于对低矫顽力材料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永磁测量方法来测量这些材料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取样、均匀磁化、饱和磁化及磁场的测量方式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再认识,对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对新出现的一些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磁导率表征着磁性材料基本的电磁物理特性,是磁性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高磁导率(相对磁导率μr>100)材料,测量其磁导率的方法比较成熟,多采用加工成闭合环行铁芯,在其上缠绕线圈、施加激励电流,进而测量感应电压并再换算的方法确定。而对弱磁材料(相对磁导率μr在1附近)磁导率的测量,则需要设计特殊的磁化装置,对其特定形状的样品进行测量。本文针对已有弱磁材料磁导率测量方法因需要取样,会改变被测弱磁材料磁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机械加工弱磁材料样品、不会造成被测弱磁材料磁特性改变、适用于大体积弱磁材料磁导率测量的新方法。以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确定了该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可能的主要误差来源,验证了它的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永磁材料开磁路测量中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重点研究了磁滞后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表明用脉冲磁强计(PFM)测量钕铁硼圆柱样品时,由于磁滞后效应,出现了内稟矫顽力HCJ偏高的现象。此外,还引述了永磁材料开磁路国际比对测量的结果。从这些测量结果可知,由于局部退磁场的存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并不适于各向同性永磁铁氧体小球样品B-H特性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材料标准化阻抗的测量方法与原理。研究分布电容C0对绕线法测量结果的巨大影响,指出C0可能使线圈的等效电感变为本身串联电感的很多倍,也可能使线圈的总等效电感变为负值。提出测量线圈分布电容的方法,给出绕线法测量时修正C0影响的方法。对终端短路同轴腔测量磁谱和材料阻抗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铜-金刚石系列电接触材料导电性的测量,分析了该体系材料中合金化元素和组元相-金刚石,铌和镉等含量对材料电阻率的影响,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在所研究成分范围内,添加成分对铜基体的导体电性影响很小,材料电阻率均可以满足电器地材料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电阻率是电触头材料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用直流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金属合金的电阻率,是一种较成熟的方法,方法简便,测量准确,误差小。对一般的金属合金,常采用电位端跨距大于300mm的夹具,电位端跨距大,电阻大,夹具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对电触头材料,由于其材料多为贵金属,成本高,限制了试样的长度,因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测量薄片材料复介电常数的改进TE01n谐振腔法.本方法将待测样品从短路活塞处抬高,即在待测薄片样品下面垫上已知复介电常数材料,以提高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如有必要也可以在待测薄片样品的上面压上一块已知复介电常数材料,提高样品材料的平整度,以减少空气隙带来的误差.文章推导了TE01n腔测量多层介质的理论计算公式,只要知道垫片和压块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通过实验测量和软件计算,就可以求得中间待测薄片的复介电常数.运用这种改进方案,我们对几种样品进行了测量,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测量热电薄膜平面内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一体化的测量装置。本装置可用于测量室温到300℃温度范围内薄膜材料平面内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测量过程简单,测量成本低,且不会对薄膜造成损伤。实验证明,在薄膜两端沉积一层导电性好的铜膜后,该测量装置完全可以忽略接触电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稳定性好,精度高,可满足纳米薄膜热电材料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的一体化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现有窗口式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测量传感器安装时间较长、维护时需要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间隔停电等缺点,研制了1种介质窗口式VFTO测量系统,通过介质窗口实现了测量传感器与GIS内气体的隔离。探索了不同密封介质窗口材料对测量系统频带的影响,为了实现对VFTO工频分量的准确测量,优选聚四氟乙烯作为介质窗口绝缘介质板的材料。测量系统频率响应试验结果表明:介质窗口式VFTO测量系统高频截止频率175 MHz,低频截止频率10 Hz。此外,利用该种传感器在252 kV GIS回路对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暂态过电压进行了数百次的分合闸测试,传感器的分压比保持恒定,验证了传感器长期测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