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使用单螺杆挤出发泡系统研究了聚丙烯(PP)/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共混物的发泡成型过程,研究了口模温度和发泡剂用量对发泡样品膨胀率、泡孔密度以及口模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PP发泡样品的最终膨胀率对温度的关系呈现一种山峰状分布,从而说明了高温下的气体散失及低温下熔体的硬化结晶是影响发泡样品膨胀率的2个因素.此外,PDMS的加入能大大提高发泡剂含量较高时PP发泡样品的膨胀率,对于质量比为98/1/1的PP/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PDMS共混物,当发泡剂质量分数为5%时得到了最高膨胀率接近23倍的发泡样品.  相似文献   

2.
分别使用双螺杆挤出机、配备不同结构螺杆或强剪切机头的单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产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或使用配备三段式螺杆的单螺杆挤出机挤出PP/PET,只能制备出PET以球状形态均匀分散在PP连续相中的共混物,不含有任何微纤;使用配备有头部直槽混炼件的单螺杆挤出机挤出PP/PET,部分PET会形成短而粗的微纤;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淬冷法挤出PP/PET,可生产出微纤直径约为5 μm、长径比超过20的原位微纤共混物;采用强剪切机头及头部配备有直槽混炼件螺杆的单螺杆挤出机挤出PP/PET,可生产出微纤直径约为5~7 μm、长径比超过20的原位微纤共混物,且该方法操作简单、辅助设备少、具有工业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PP/POE)共混物沿双螺杆挤出方向的相态、分散相尺寸和相结构演化的标度行为。结果表明:当POE的质量分数为20%时,分散相粒径(d_p)在挤出阶段后期增加;当POE的质量分数为60%时,平均特征长度(L_m)沿螺杆挤出轴向位置一直增加;此外,共混体系相结构的演变具有动力学自相似,且当POE质量分数低于60%时分形维数D_L沿着螺杆挤出位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PP/AS/DCP反应共混中SEBS的添加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聚丙烯(PP)/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共混物反应挤出过程中添加热塑弹性体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对PP/AS共混物降解的抑制效果对接枝反应的促进作用。对反应经物中PP相MFR、红外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航向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观察结果表明,加入SEBS不但可以抑制反应共混中PP和AS的降解,而且可以大大促进反应共混中的接枝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填充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PP/BR和PP/NBR的CaCO3填充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共混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流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珍 《中国塑料》1994,8(1):28-31
文章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聚丙烯(PP)共混物的熔融流变行为。采用索氏抽提法研究表明PS与PP产生了接技反应,PS用量在0~20wt%范围内,10wt%共混物接技量为最大,同时在PP中分散的PS粒径最小。随着PS含量的增加,减少了熔融粘度,组成-熔融粘度曲线在PS为10wt%时略有所弯曲,通过接技反应,增大了PP粒子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以均聚聚丙烯(PP)为原料,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为增韧材料,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PP/OBC共混材料,用SEM、DSC分析OBC对PP断面相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测试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OBC在PP基体中分散较均匀,形成了以PP为连续相,OBC为分散相的“海-岛”结构;合20%OBC的PP/OBC共混材料,与纯PP材料相比,熔融峰温度和熔点分别下降了4.47和4.81℃,熔融结晶温度上升2.3℃,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42.43%和2.77倍,柔韧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型多单体接枝物增容PP/PVC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制了多单体接枝物PP g (St co MMA) ,并利用其增容PP/PVC共混体系。讨论了共混物组成、相容剂用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 ,加入PP g (St co MMA)增容PP/PVC共混体系后 ,共混物熔体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 ,粘流活化能增加 ,非牛顿性有增大的趋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 ,SEM照片证明了多单体接枝物对PP/PVC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焘  杨红 《中国塑料》1995,9(2):32-36
本文对PP/CPE共混合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动态粘弹仪等有关设备研究了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CPE对PP的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同时还改进了阻燃性,但体系的拉伸强度随CPE的加入而降低,表面硬度,维卡软化点和流动性也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EPDM/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用透射电镜分析比较了EPDM/PP共混物硫化前后的形态结构及力学和加工性能,讨论了共混设备、硫化体系对EPDM/PP共混物硫化前后形态结构及力学与加工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及加工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衣康酸接枝聚丙烯 (PP-g-ITA)、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PP-g-MAH)3种相容剂增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体系,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相容性的改善源于相容剂与EVOH之间形成的酯键和氢键。扫描电镜显示,PP-g-AA、PP-g-ITA、PP-g-MAH的增容作用依次增强,共混体系中相容剂增容作用越强,分散相尺寸越小,界面结合越牢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PP/EVOH增容共混体系中EVOH组分的结晶温度低于不含相容剂的共混体系EVOH组分的结晶温度,PP组分的结晶温度变化则相反。增容共混体系与不含相容剂的共混体系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10 MPa,吸油率降幅达0.8 %。  相似文献   

12.
PP及PP/HDPE复合材料的等通道转角挤压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黄承亚  赵耀明 《塑料工业》2006,34(Z1):166-169
研究了聚丙烯(PP)和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E)加工中的宏观形变情况。结果表明,PP长方形网格线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其形变角约40°,A路径的二次ECAE加工使试样的塑性形变加大,平行四边形的形变角减小到33°,C路径的二次ECAE加工使平行四边形形变恢复为与PP试样未ECAE加工前的长方形,表明采用不同的ECAE加工路径可获得不同形变结构的试样;最佳的ECAE挤出速率为3 mm/min,且挤出速率须保持恒定;PP/HDPE复合材料的ECAE加工性能除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有关外,还与复合物的结构有关, 当HDPE用量在10%时,ECAE加工较容易,但当用量大于10%时,在挤出过程中容易发生开裂和破碎现象;PP/ HDPE复合材料的最佳ECAE加工挤出速率为2 mm/min,可挤性能最好的是PP/HDPE质量比为90/10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卢秀萍  韩英素 《中国塑料》1999,13(12):24-28
系统研究了不同组成及配比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及其用量对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的共混体系(PP/EVAL)力学性能借用Brabender塑化仪测试了PP/EVAL/MAH-g-PP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结果表明,MAH-g-P接枝物对PP/EVAL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作用,适量加入,可使PP/EVAL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而加工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倪卓  林煜豪  郭震  苑文香 《塑料》2020,49(2):99-104
SEBS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弹性体材料,在常温下具有高弹性,高温下可直接加工成型。由于SEBS具有优异的耐臭氧、耐氧化、耐紫外线和耐候性能等,因此,应用范围广于普通SBS材料。但是,SEBS耐溶剂性和耐油性较差,常通过与其他材料共混改性来增强其加工性能。文章重点概述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与聚丙烯(PP)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以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国内外SEBS/PP共混改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填充油、无机材料、PPO、PC和PA6等改性体系,并比较了这些改性技术对SEBS/PP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近年内,SEBS/PP共混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会有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UHMWPE改性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峰  李炳海  庞波  陈业军  王隆 《塑料》2003,32(6):23-25
研究了UHMWPE型号及UHMWPE的用量对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H/PPR/PPB为60/20/20时分别加入UHMWPE2401和UHMWPE2402,可起到增强增韧的效果,在开炼机上制试样UHMWPE2402的效果要好于UHMWPE2401,注射制样为UHMWPE2401好于UHMWPE2402;随UHMWPE含量的增加,PPH/PPR/PPB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大体呈直线上升趋势,在UHMWPE2401为20份时,达到29 4kJ/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进行共混,并对其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毛细管流变分析结果表明,PP/POE共混物的表观黏度呈现出正偏差行为,表明PP与POE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增大,非牛顿性减弱。旋转流变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域内,PP基本上符合线性黏弹理论,POE则反之。根据Steinmann的相反转流变学标准,PP/POE共混物在POE含量为30%时开始发生相转变。  相似文献   

17.
PP/PET共混体系及其合金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增容剂PP-g-AA增容PP/PET共混体系。研究了增容剂含量、共混物组成、共混时间、共混温度以及螺杆转速对PP/PET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大大改善了PP/PET两相间的相容性,并且增容剂的添加量有一最佳值,为PET质量的50%。随着PET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的尺寸有所增加。共混温度和共混时间均有一最佳值。随着螺杆转速的提高,分散相的尺寸减小,分布趋于均一,相容性也得到改善。另外,还制备了PP/PET合金纤维,对其表面处理后以及断面SEM观察均表明分散相PET原位成纤,这些微纤提高了合金纤维的力学性能。测试了合金纤维的力学性能,发现组分比为90/10/5时,合金纤维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PP及PP/EPDM共混物室内外老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西部3个地区(新疆尉犁、西藏拉萨和四川成都)室外自然老化和室内加速老化(热氧、紫外老化)的对比,研究了聚丙烯及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PP/EPDM)共混物室内外老化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和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以及其室内外老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室外老化初期PP的拉伸强度提高,老化中后期随着降解程度加剧拉伸强度下降;EPDM的加入提高了PP的耐老化性能,其中成都地区老化试样最为明显,24个月后拉伸强度保持率高达115 %;PP和PP/EPDM共混物室内热氧老化后拉伸强度变化不大,紫外老化后拉伸强度则呈现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热氧和紫外老化,通过时间等效关系可以更好地联系室内外老化,为预测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服役寿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isotactic polybutene-1/polypropylene (PB-1/PP) blends prepared by melt-blending the two components through Brabender extruder were mainly studied via POM, DSC, DMA, capillary rheometer and so 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adding PP in PB-1: size of the spherical crystal and degree of crystallization of PB-1 in the blends decreased, its melt temperature an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unchanged; tensile property of the blends was decreased, but impact and flexural properties were improved; change of the melt viscosity of the blends with the shear rate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pure PB-1.  相似文献   

20.
吕英斌  杨军忠 《中国塑料》1999,13(11):28-33
本文采用三元乙丙胶(EPDM)和增韧母料对PP进行共混增废 性,同时采用降温母料的流动性,还探讨了LDPE、LLDPE、HDPE和马来酸酐接枝物等对体系性能的影响。运用扫描电(SEM)和偏光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结晶状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探讨了微观结构、结晶情况与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动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