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5月由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ITU—R)通过了3G的5个标准,其中包括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鉴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已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能够基本满足人们语音和短信通信需求的覆盖全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因此3G应该以提供因特网业务为主。目前,TD—SCDMA在中国即将规模商用,为了使读者对TD—SCDMA标准有所了解,本讲座分2期对TD—scDMA标准进行介绍:第1期介绍和比较了3G标准以及3G所占用频段的传播特性可能对3G系统产生的影响;本期介绍TD—SCDMA的一些基本原理和TD—SCDMA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及特征。  相似文献   

2.
《今日电子》2007,(12):86-86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宣布,已经批准WiMax成为ITU移动无线标准,即与WCDMA、WCDMA2000和TD-SCDMA并列成为全球3G标准。WiMax成为第四个3G标准,这使中国TD-SCDMA标准遭遇新的对手,也将给TD-SCDMA的国际化之路造成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3.
彭俊 《通信世界》2002,(33):14-19
TD-SCDMA标准从提出那天起,就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围追堵截,为成为国际标准和实际使用的3G标准,大唐每一步,都极度痛苦。直到近日中国3G的频率规划出台和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大唐才终于看到了转机。TD-SCDMA是怎样成为国际标准的,又怎样被3GPP接纳?3G频率规划是怎样出台的?产业联盟成立有哪些内幕?本做了全面深入的追踪。  相似文献   

4.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7,(11B):18-19
爱立信作为全球第一大通信系统公司,一贯的风格是谨慎务实和刻意低调。当提起爱立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作为时,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它在2G时代的绝对领导地位以及在WCDMA/HSPA方面的领先优势,而在TD-SCDMA领域,除了在两年前牵手中兴以外,外界知之甚少。事实上,爱立信对于TD—SCDMA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不仅参与了从标准制定到测试研发各个阶段的工作,而且把其全球领先的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经验应用于TD—SCDMA系统,为TD—SCDMA产业走向成熟和下一步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爱立信可以提供包括核心网、无线RNC、无线基站和网络规划优化等在内的全套TD—SCDMA解决方案。在面向未来演进方面,爱立信也可以为运营商提供平滑的升级方案。  相似文献   

5.
信产部称,试验结果表明TD-SCDMA可以独立组网3G中国技术方案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6.
TD-SCDMA正传     
《通信世界》2006,(10B):6-11
  相似文献   

7.
以TD-SCDMA标准指导3G网络部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杜振华 《移动通信》2005,29(9):40-43
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必须以TD-SCDMA标准为指导进行网络部署,文章首先指出了其重要意义在于:TD-SCDMA标准是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起点;是突破欧美通信标准垄断的唯一机会;也是促进我国通信产业价值链调整的拐点。接着分析了以TD-SCDMA标准指导3G网络部署必须面对的3G对2G的路径依赖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问题、多元标准模式并存问题和标准兼容问题。最后提出了TD-SCDMA必须抢先在中国实现商用,突出内容提供商和软件开发商的核心作用,TD-SCDMA网络建设要实施热点覆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TD-SCDMA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聚集近50家国内外电信企业的3G产业。从产业链、系统设备、终端和芯片、业务与技术、技术测试等5个方面介绍了TD—SCDMA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TD—SCDMA将为我国称雄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创造绝佳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TD—SCDMA能够在3G标准评选中胜出,成为中国电信行业在国际标准的舞台上第一次占有一席之地的技术标准,主要是因为TD—SCDMA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可为运营商和最终用户带来实际的利益,为运营商在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的竞争中增加优势。  相似文献   

10.
侯自强 《电视技术》2007,31(11):53-53
随着WiMAX 10月21日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为3G移动无线标准,TD-SCDMA的技术演进和国际化发展成为业界热点,侯自强先生在论及TD-SCDMA与WiMAX的关系时独创性地提到了“TD-SWiMAX”的构想,还对TD-SCDMA面向4G的技术和设备演进及部署策略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乔楠 《通信世界》2006,(6B):14-14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是我国提出并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接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集成了频分(FDMA)、时分(TDMA)、码分(CDMA)和空分(SDMA)四种多址接入技术的优势,全面满足ITU提出的IMT-2000的要求,与WCDMA、CDMA2000一起成为公认的三种主流的3G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2.
项立刚 《通信世界》2002,(32):11-11
10月30日.人民大会堂,素有“通信业美男子”之称的周寰对着镜头露出微笑,更加显露出成功男人的魅力.信息产业部的一纸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TD—SCDMA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唐的命运.同样也在改变着周寰的命运。今天的TD—SCDMA产业联盟的成立,同样是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段时间以来总是紧锁着眉头的周寰终于露出了微笑。长期以来充满神秘色彩的TD—SCDMA也伸开臂膀迎接更多的同盟军,从一个封闭在大唐内部的标准,开始真正走向产业化。尽管TD—SCDMA和大唐上市的部分并不是一回事.但是在低迷的股市里.股民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对大唐的信心.一连几天上涨的股价昭示了中国需要一个自己的通信标准。  相似文献   

13.
3G标准TD-SCDMA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系统介绍了3G标准TD-SCDMA,详细地阐述了TD-SCDMA的主要技术,全面分析了TD-SCDMA系统的技术、成本和质量优势,提出了中国发展TD-SCDMA的战略,并且综述了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指出TD-SCDMA在中国必将有大作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无线通信》2000,6(10):45-45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向国际电联提出的标准。目前已被国际电联(ITU)和第三代协作项目组织(3GPP)接受,正式成为ITU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IMT-2000的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主开发的3G标准TD-SCDMA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平  徐国鑫 《移动通信》2004,28(5):39-41
1前言自从2000年5月,TD-SCDMA被ITU接受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以来,TD-SCDMA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2002年为TDD技术分配了155M的频谱,同时为TD-SCDMA的研究和产业化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产业上,国内外诸多厂家都参与进来,形成了完整的TD-SCDMA产业  相似文献   

16.
爱立信 《电信技术》2007,(3):119-123
TD-SCDMA是中国首次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其产业化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认同.爱立信凭借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雄厚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储备,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全面的TD-SCDMA商用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数字通信》2005,(6):16-17
中国3G的黎明已经依稀可见.大唐和它力主的TD—SCDMA标准却似乎依然在黑夜中疾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TD-SCDMA标准的多址方式、网络架构,分析了TD-SCDMA系统的特点,详细讨论了TD-SCDMA的空间接口技术,对TD-SCDMA标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提出至今已经所了20年的发展历程.而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确认只有5年时间,我们既要看到3G发展的艰难性、复杂性.又要看到TD—SCDMA技术标准的成熟性、广域性。中国汇集全球三种3G生产厂家的系统设备进行全面的试验澧试。为推动全球3G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提出了TD-SCDMA技杜标准.开发了系统、终端设备.做了各种试验检测.组建了国内外厂家参与的产业联盟。仅用5年的时间就向世界同行确立了中国自主产权、技术设备成熟以及全球同行合作的理念。目前的TD-SCDMA现实表明,它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3G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TD-SCDMA系统的容量测试和性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G测试的内容很多(如核心网测试、基站子系统的测试以及终端的测试等等),测试技术也比2G难很多;测试仪表不仅要早于网络投入使用,而且精度要高于网络设备一个量级。为了推动3G网络建设、交流推广3G测试方面的方法和经验,我们约请了业界专家和相关人士就3G测试撰文发表一些见解,以期能给从事3G测试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关心3G测试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3G测试的内容也将是本刊明年”3G专栏”报道的重点之一,敬请业界专家及相关人士惠予赐稿,让您的经验与更多人分享。 本期专题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等单位相关专家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