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煜坚 《中国电梯》2004,15(18):50-52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钢丝绳通过曳引轮绳槽一端固定在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对重上,钢丝绳与曳引轮产生摩擦力带动轿厢运动。轿厢上升时,对重下降;轿厢下降时,对重上升。电梯对重装置是曳引驱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还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载荷重量,减少了电动机功率损耗。对重重量应取多大,才能使电梯运行在最佳工况,经过电梯设  相似文献   

2.
黄永盛 《中国电梯》2004,15(8):26-27
几年前,某宾馆电梯发生冲顶事故,造成曳引绳与曳引轮严重磨损,其经过是:该宾馆的某员工发现电梯故障后,立即打电话给电梯维保公司,维保人员赶到后发现轿厢显示在5楼,但轿厢已冲顶,到机房后发现黑烟弥漫,立即关掉电源开关。此时电梯的曳引绳与曳引轮已严重磨损,主机周围积满了黑色粉未。经调查人员检查发现:当轿厢在5楼时,由于上行  相似文献   

3.
刘东洋 《中国电梯》2007,18(7):64-65,72
有些高层中的电梯(约30层)在使用几年后,发现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能提升空载轿厢,曳引力过大。而据资料显示,该电梯新装检验时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会打滑,检验结论是合格的。  相似文献   

4.
温贤 《电梯工业》2007,8(1):29-30
电梯曳引系统原理如附图1,曳引绳绕在固定在升降机井道顶部曳引轮且两端连着轿厢和对重。当曳引轮逆时转动时,由于曳引轮和曳引绳之间产生的磨擦力使轿厢上行,同时使对重下行;反之,则使对重上行,同时带动轿厢下行。受力原理见附图2。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工程实践中,使用最普遍的为曳引式电梯。如图1所示,任何一部曳引式电梯都会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曳引轮、轿厢、曳引钢丝绳、对重、随行电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钢丝绳的长度不断变换,从而引起曳引轮两侧(轿厢侧和对重侧)钢丝绳重量的变化。当轿厢位于最低层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当轿厢位于最高层站,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曳引条件为出发点,导出了满足曳引条件下的最小轿厢重量及与其相对应的对重平衡系数,分析讨论了轿厢重量及平衡系数和包角与电梯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电梯曳引试验包括125%额定载荷下行停车、空载提升轿厢、平衡系数测定等项,目前在日常的检验当中常遇到遇到钢丝绳与绳轮间滑动距离很长、空载轿厢上行主机不驱动等现象,使检验人员难以判断合格与否。本文旨在通过对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关于曳引条件、试验方法及计算依据规定的分析,提出在实际检验中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磁力驱动曳引轮,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上下垂直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9.
曳引式电梯作为电梯的一种,因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了市场的主导产品。标准对曳引式电梯的定义是提升钢丝绳靠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曳引条件的满足,是电梯正常运行的保证,曳引能力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否则将造成轿厢冲顶、钢丝绳打滑不能提升等现象。曳引能力主要由结构设计和材料来决定,但安装质量、用户使用和维修也会对曳引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梯曳引试验包括的项目,指出在日常的检验中常遇到钢丝绳与绳轮间滑动距离很长、空载轿厢上行主机不驱动等现象,通过对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关于曳引条件、试验方法及计算依据规定的分析,提出在实际检验中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若泉  卢永根 《中国电梯》2004,15(22):24-25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2002]1号《电梯监督检验规程》8.3“曳引试验”及GB10060-93中4.6.1“曳引检查”的规定:电梯“在125%额定载荷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停”。执行该项检测时.在轿厢制停过程中.钢丝绳在曳引轮上会出现瞬间打滑.因检验人员对“可靠制停”一词各持不同的理解.有认为不应出  相似文献   

12.
金琪安 《中国电梯》2006,17(17):52-53
电梯平衡系数是保证电梯曳引条件的重要参数。电梯曳引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时常常会涉及平衡系数的选取。如何合理设计、配置电梯平衡系数,将对优化电梯曳引系统的工作条件,轿厢轻量化设计,经济性优化设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将从电梯曳引条件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附录M中的要求出发,就电梯平衡系数的优化设计、配置方法作一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王向阳 《中国电梯》2023,(1):37-38+51
指出曳引式电梯各种制动性能试验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按照目前的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制动性能试验结论判定条件存在的不足。通过列表分析了曳引式电梯各种制动性能试验之间的具体差异;并依据新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分析了中低速曳引式电梯在上行制动试验和下行制动试验中轿厢制动距离范围要求;最后,探讨了电梯轿厢变形情况的符合性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江涛 《电梯工业》2005,6(3):5-6
文中在五个假定的条件下,从曳引绳张力变化的动态过程上,分析了同一曳引轮中不同张力的曳引绳的滑行状态以确认为不同张力的曳引绳相应的绳槽磨损大致是相同的,不存在张力大的曳引绳对应的绳槽磨损特别严重的问题。但张力偏差太大,除供各绳槽加快磨损外,还将导致轿厢倾斜增大运行阻力,且由于不同张力曳引绳在运行中,在曳引轮上的交错滑行,而使轿厢振动,影响电梯运引舒适感,因而各根曳引绳子张力偏差,仍需力求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曳引式电梯作为电梯的一种。因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了市场的主导产品。标准对曳引式电梯的定义是提升绳靠主机的驱动轮绳槽的摩擦力驱动的电梯。曳引条件的满足,是电梯正常运行的保证,曳引能力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台则将造成轿厢冲顶、钢丝绳打滑小能提升等现象。曳引能力主要由结构设计和材料来决定。似安装质量、用户使用和维修也会对曳引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绕在电梯曳引轮上的钢丝绳在经过曳引轮时,由于曳引轮两侧存在着张力差所以会引起弹性伸缩,由此钢丝绳将在曳引轮上产生微小滑移。这通常被称为钢丝绳的爬行(creep)或弹性滑移。另外,当驱动系统的曳引能力小于曳引轮两侧张力比(曳引比)时,曳引轮和钢丝绳之间也会发生滑移。为了把这种情况下的滑移和钢丝绳的爬行相区别,我们把后者叫作真滑移(trueslip)。图1表示在曳引轮两侧配置了轿厢和对重的曳引式电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通过减速箱或直接)驱动曳引轮、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垂直上下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在电梯运行状态转换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问题也必须尽快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电梯的驱动方式有曳引式驱动、强制式驱动、液压驱动等多种型式,曳引式驱动由于其自身突出的优点,是现代电梯中应用最广泛的驱动方式。曳引式驱动电梯的轿厢与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悬挂于曳引轮的两侧,靠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在这个由轿厢、对重、钢丝绳和曳引轮组成的平衡系统中,对重主要用于实现曳引传动,在电梯运行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为使电梯的运行接近于理想的平衡状态,就必须合理设置对重的质量,也就是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系数。  相似文献   

19.
电梯曳引条件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曳引式电梯的主传动路线是:电动机把旋转运动直接地(无齿轮)或间接地(有齿轮)传递到曳引轮轴,依靠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轿厢的上下运动。曳引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副是曳引式电梯的传动系统中最具特色的传动环节,该摩擦副之间出现相对滑动即意味着传动失效。  相似文献   

20.
钟翔山 《中国电梯》2007,18(23):58-59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以及轿厢下的随行电缆的长度在不断变化,随着轿厢及对重位置的变化.两端钢丝绳的重量也将动态地分摊到曳引轮两侧.从而导致曳引轮两侧钢丝绳的张力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张力的差值随着电梯提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为减小电梯传动中曳引轮所承受的载荷差.提高电梯的曳引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