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时下兴起的"新中式"园林建设热潮,对"热闹"之下的设计现状进行反思,探讨造园与文化的关系。并引《林泉高致》中"三远"说为视角,以实例的方式探索以"画论"指导"园论"的可能性。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提供唯一的方向或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方法,其价值在于探讨时代背景下新中式园林继承传统园林文化的方向性,以及对园林营造本质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2024,40(2):124-130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9)
《林泉高致集》是郭熙对自己在创作中的体验和对前代山水画的创造经验的总结,对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山水画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意境,郭熙提出的"三远"是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有力的概括,更是对山水画创作空间处理意境方法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顾凯  查婉滢 《风景园林》2022,29(8):12-18
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技艺的深入认识需要从整体性和过程性2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开创、当代扬州叠山匠师方惠所进一步归纳的“以少胜多”为核心的造园叠山技艺,是传统叠山技艺的重要成就。以在小型庭园中的运用为例,从总体布境、具体造景、叠造技法3个层面详细探讨假山叠石技艺。在布境上,技艺重点在于确定“主山”定位以及主观赏点与大面主景,并布置出生长势、环抱势与延伸势;在造景上,以山洞与山峰、山脚与岩面、水景与山径为关注对象探讨其中技艺要点;在技法上,识石与选石、拼叠与造型、层次与呼应为叠山匠师从基础到高阶的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构思与叠造的过程之中。这一技艺研究可为当代叠山提供理论指引,并可继续发展延伸,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实践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中西绘画对时空认识的差异源于各自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因此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对自然界物象空间关系的观察和认知也存在很大差异。由此,西方绘画以"一点"透视法、中国画通过"移动视点"来表现绘画的时空关系以及具象与写意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学界对园林中叠石假山营建体现真山之境这一观点已有共识,其上的种植设计应兼顾美学与生态两方面的要求,并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辅助假山、烘托意境,但目前少有成体系的研究。为此,探究假山营建中这一约定俗成的植物设计方式。【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实例分析、交流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真境造山”理念下园林叠石假山的种植设计目的、原则、方法和技法。【结果】1)在设计目的上,应围绕“营真境、求意境”的理念展开。2)在设计原则上,注重“疏朗、错落、合宜、助势”——树形疏朗,叶不挡枝;栽植有层次,高矮变化错落有致;选择合适树种;种植设计为山服务,营造山势。3)在设计方法上,植物选择需适配假山风格,目的在于“取荫、遮瑕”;营建之前就应完成种植布局;山前、山中、山后3个区域采用不同的种植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的色香味体现假山意境内涵。4)在设计技法上,树种的选择以丛生多干的小乔木为主,与其他种类植物配合进行景观营造,后期通过合理修剪,体现假山造景的自然美。【结论】围绕“真境造山”的主题,细致研究了叠石假山种植设计的方法,加深了对传统造园叠山技艺的系统性理解,可为造园实践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受画意造园原则确立的影响,远成为晚明以来古典园林营造及欣赏的重要特征。尝试考察远的语义,阐发山水画理论中远的内涵,进而分析古典园林中远境形成的深层原因。从山水画远论的视角,将园林中的远境欣赏分为深远、高远、平远,以及与平远有关的阔远、迷远、幽远等类型。总结概括不同类型远境审美欣赏的方式与特征,并阐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7)
目前,西方抽象表现性绘画创作势头不减。因为架上绘画发展与流变的历史原因,我国并非油画"源产地",当代艺术家对于西方绘画流变和发展的感应总有些滞后,所以在各种大小展览中,国内艺术家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层出不穷。然而从抽象表现性作品的创作动机、绘画作品的评价因素来看,抽象表现性绘画反而与中国写意绘画有相通之处。从此角度探讨抽象表现性架上绘画可以在传统中找到一些突破点,以便在抽象表现性绘画的创作中发现新机。  相似文献   

9.
胥东  许伦 《城镇供水》2009,(4):70-72
本文对当前供水企业在“一户一表”推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主流远传水表的优缺点做出简要分析,阐述了编码式远传水表特点以及在“一户一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
设计具有时代性,标志设计也不例外。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设计的表现手法、设计风格以及载体媒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创新,在不断借鉴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材料的同时,从不同的领域借鉴了许多有益的创意方法,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适用性倾向和多种风格表现。该文从标志设计的文字、图形和色彩三方面入手,分别论述了相应的书法、传统图案以及特有色彩等"他山之石",希望能够为标志设计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宁波天童寺“三关十景”是中国山林型佛寺胜迹的典范,其 形成承载着古代中国独特的风景意识和审美观念。基于图文记录,对 “三关十景”及周围寺庵、塔院分布位置进行复原,并从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 4 个角度探讨“三关十景”的寺庙园林营造。研究得出“三 关十景”在“样貌构成”上关注动态游观,从而对寺庙园林空间形态 形成客观认知;在“境域构成”上追求入境体悟,从而对寺庙禅宗文 化形成主观感受。文章希冀回溯天童寺“三关十景”的历史样貌,探 讨寺庙园林的独特本质,可以为理解寺庙园林文化提供新的视角,为 寺庙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王澍和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理论文章和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如画”观念进行解读,重点关注设计方法层面,同时对其美学追求和价值关怀做延伸讨论。分析通过“理型”实现“如山”的“自然几何”和通过“观法”实现“如画”的“自然叙事”的途径,认为“园林的方法”在山水画和建筑之间充当了转换的媒介。文章指出王澍实现与自然相似的“山水世界”的核心是制造差异,其贡献在于建筑语言探索方面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13.
蒋广全 《古建园林技术》2010,(1):7-7,I0001,I0002,I0003,I0004
<正>拆垛绘法为清代中期以来于古建苏式彩画做法中普遍兴起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表现技法,从兴起发展至今已约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因而早已成为古建彩画做法的一种绘画技法传统。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8)
绘画作品多元化已成趋势,绘画作品在被人们接受的同时,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以及观赏者观赏时的心理过程。绘画作品有着独特的"召唤结构",主要体现在作品中的不确定点或意义空白可以促使观赏者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并发挥想象,从而形成观赏者对该作品独特的认知定义。"召唤结构"不仅使观赏者获得了寻找作品意义的主动权,同时也使创作者与观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文章试从"召唤结构"讨论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人十分热衷于追名,甚至为争名、夺名而不惜绞尽脑汁、耍尽手段。有“公仆”对干实事兴趣不大,却对搞形式主义,对搞中看不中用的“样板工程”乐此不疲,以求有魄力、有政绩之名;有三流名星花钱请记者写吹捧文章,请笔手越俎代疱撰“自传”,以博艺压群芳之名;有刚出了点成果的专家却不再坚守实验室的寂寞,而是醉心于作演讲,上镜头,入名人录,喜欢在公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6)
"三生万物"为道家对事物缘起发展的认识。该文借用这一道家观念中的多元思维理念,阐述现代设计中以"开放形态"为基本设计理念的新品牌视觉多元构建形式,探讨品牌视觉设计中出现的多种新的设计形式,以及开放形态下的实验性、探索性的品牌设计案例。以期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维方式中得到启发,寻找更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塑造企业形象的观念与方法,发掘出一种全新的品牌视觉设计的趋势与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施剑波 《门窗》2013,(11):2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三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9)
冯梦龙的"三言"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可谓晚明的一幅风俗画。其中,僧尼这一阶层的形象尤为鲜明,颇值得注意,与此前的僧尼形象出现很大的反差。具体来分,可分为三类:圣僧圣尼、俗僧俗尼、恶僧恶尼,且比重最大的是俗僧俗尼。这反映了当时审美的世俗化及创作者对接受者审美趣味的迎合,一定程度也是社会现实的照影。  相似文献   

19.
<正>198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我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中国山水的瑰丽多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空间层次无限化,令人感受到全新的深度和自由的中国传统绘画;将自然界的多种元素融为一体的中国园林;和谐地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18)
色彩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色彩的隐喻运用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计的效果,不同色彩的变动能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将之运用在古典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色彩隐喻设计因此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