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顺市油菜河堵洞坝址选择在其伏流段———黑洞暗河的“脖子”洞段 ,该洞段断面较小 ,施工交通方便 ,坝址部位避开了岩溶深潭及坝肩强烈溶蚀带 ,岩溶发育相对较弱。文章通过对坝址洞段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坝基岩体的渗透稳定等的分析论证 ,提出了坝基及两岸坝肩进行防渗帷幕灌浆的处理深度及边界范围。堵洞工程竣工后 ,尚未进行防渗处理工程的情况下 ,进行了 3次蓄水试验 ,实测坝基及右坝肩渗漏量达 0 43m3/s。表明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渗处理施工 ,已成为堵洞坝址建库蓄水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绞洞水库建坝河段两岸覆盖层及强风化层较深厚,两坝肩卸荷带岩体破碎透水性强,开挖边坡较大,可能存在风化裂隙型绕坝渗漏、坝基应力分布不均、抗滑稳定性差等不利问题,结合现场勘探成果,综合考虑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坝基防渗及边坡开挖处理等因素,设计优选上坝址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方案。经设计计算,各荷载组合工况下坝体应力、地基承载力和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大坝整体结构安全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3.
大丫口水电站为混凝土拱坝,坝基为灰岩、白云岩可溶岩类岩体;两岸溶蚀裂隙发育且程度不均一,右岸发育程度强。右坝肩岩体中发育两层溶洞,对坝基、坝肩的变形稳定及渗漏极为不利。着重介绍该部位的岩溶发育特点以及采取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张家界土木溪水电站一级大坝及坝肩防渗堵漏工程为例介绍针对坝基及坝肩裂隙发育、岩性破碎、渗漏严重、透水强烈等复杂特殊地质情况,采用可控双液灌浆技术处理强渗漏透水地层的关键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甘肃某水库坝址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的渗透特性分析,坝基存在沿第四系松散层和风化卸荷岩体向下游的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文章基于坝基分段、边界条件界定及概化参数,对坝基渗漏、绕坝渗漏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渗漏量对坝址区渗漏严重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进而为工程防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拟建阿贡田水库库区及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岩溶发育,岩体风化强烈,岩体完整性差,存在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等问题。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渗漏和岩溶塌陷等方面,对上、下坝址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坝址方案粘土心墙坝坝型方案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较高,且经济可行。同时,对下坝址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详细论证分析,为水库枢纽布置及坝基、坝肩和两岸防渗加固处理提供了详细地质资料及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岔河水库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表层强烈溶蚀风化和裂隙性岩溶风化等,存在裂隙型绕渗、岩体完整性差及边坡稳定性差等问题。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对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和测绘分析,并优选地形地貌条件较优、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的上坝址混凝土重力坝方案。工程地质问题的详细论证分析,为水库枢纽布置及坝基、坝肩和两岸防渗加固处理提供了详细地质资料及结论。  相似文献   

8.
李通盛  高宇 《红水河》2020,39(1):66-69
万家口子水电站坝址建基岩体全部为石灰岩透水岩层构成,溶洞、溶蚀裂隙发育,深部发育连通性好,溶蚀透水带、坝基溶蚀断层带分布范围广,深度大,存在管道性渗漏和坝基变形稳定等问题。工程施工针对坝基断层带,采取了开挖回填、深孔高压固结灌浆和传力洞置换等综合处理措施;针对深部岩溶,设计帷幕穿过深层岩溶透水带底界处理。大坝建成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大坝运行正常,基础处理方案合适,防渗设计合理,岩溶地质问题工程处理措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库什塔依水电站工程左坝肩强卸荷倾倒岩体的范围,对坝顶高程以下强卸荷倾倒体裂隙所采取的防渗处理措施,包括坝肩开挖进入岩体水平深度,强卸荷倾倒体防渗处理措施,对坝顶高程以下裂隙的封闭措施,防渗线下游侧卸荷带岩体渗流出口的反滤保护措施,运行期监测设施和后期防渗补强工程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鸭池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较复杂,坝基及两岸强风化带、弱风化带裂隙发育,存在坝基渗漏和坝肩绕坝渗漏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坝址区地形条件、坝基(肩)岩体、地质构造等,均满足重力坝和面板堆石坝建坝要求。面板坝在抗滑稳定和边坡稳定方面对地质条件适应性略高,但由于面板坝溢洪道存在较高边坡工程地质问题,且综合投资比重力坝高,最终优选技术和经济等指标均较优越的重力坝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敦仁  蒋道苏 《红水河》2006,25(2):87-90,100
通过对乐滩水电站坝址勘察及施工开挖揭露分析,坝址处于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区,厂坝基为弱风化一微风化岩体,允许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应力要求;坝基抗滑稳定主要受混凝土与建基面岩体抗剪(断)强度控制,对少数坝块地基存在的较长软弱缓倾角结构面,已进行加固处理;坝基渗漏以岩溶裂隙性渗漏为主,局部有串珠状小溶洞渗漏,建议进行防渗帷幕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圆潭水库砌石重力坝坝址区地质构造复杂,左右岸坝肩各有一条断层,两断层与坝体形成楔形三角体,坝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坝后渗漏点密布。为此,结合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坝基岩体质量分类和不利构造条件下的坝基抗滑稳定、坝基渗漏、绕坝渗漏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卸荷岩体渗漏直接关系到边坡稳定,影响工程安全。研究渗漏规律,提出合理的渗控措施极为必要。结合西藏地区某水电站右坝肩卸荷岩体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法分析防渗帷幕水平深度、垂直深度、渗透性等因素对岩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右岸卸荷岩体绕坝渗漏损失量约为6万m~3/d,水平防渗深度大致布置在距PD4硐口约52 m的相对不透水层区段将有效阻止库水绕坝肩渗流,帷幕灌浆深度可控制在距PD4硐口约50 m~60 m的深度。对于了解水电站坝肩绕坝渗流规律,指导工程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丫口水电站为混凝土拱坝,坝址部位为灰岩、白云岩可溶岩类岩体;两岸岩溶发育但程度不均一,右坝肩岩体中发育两层溶洞,两岸地下水位低平,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坝基存在渗漏问题。着重分析、评价坝址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及采取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西高泉水库渗漏问题,根据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建立坝址区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以长期渗漏监测结果为目标值,反演坝基岩体综合渗透参数,通过帷幕施工前后综合渗透参数变化规律,分析坝基渗漏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防渗帷幕施工前后坝基岩体综合渗流参数差异大,帷幕施工前坝基渗漏主要是由坝基岩体中存在岩溶通道引起,防渗帷幕对控制坝址区渗漏量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藏江雄水库坝区防渗设计的渗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贡嘎县江雄水库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坝基及坝肩岩土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对该坝河床段坝基采用了上墙(防渗墙)下幕(帷幕灌浆)组合防渗结构处理措施,对左右坝肩采用了帷幕灌浆防渗结构处理措施.利用三维渗流理论模型对该坝区防渗处理设计条件下的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进行了计算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切实可行的水库坝基渗漏控制措施,以江西一中型水库为例,结合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构建地下水渗流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基于长期渗流监测结果,进行了坝基岩体渗透系数的反演,根据所得到防渗帷幕施工前后渗透参数变动规律,对造成水库坝基渗漏的主要原因展开探讨。结果表明,防渗帷幕施工前后坝基岩体渗流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且坝基岩体内所存在的岩溶通道是引发防渗帷幕施工前坝基渗漏的主因;帷幕施工后对坝址区渗漏控制效果显著。分析过程及结果可为类似水库工程坝基防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夹岩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较复杂,坝基坝肩断层发育、裂隙密集,存在岩体整体性差、岩溶渗漏、危岩体和边坡开挖稳定性差等不利地质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勘探成果,针对坝型地质适应性、坝址区天然筑坝材料利用率、大坝防渗稳定性提升和施工组织布置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首部枢纽布置、坝顶高程和大坝结构等与工程实际匹配性较高。设计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桃源水库坝址区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带、岩溶管道发育、裂隙等不利地质条件可能造成大坝出现抗滑稳定性差、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等问题。经现场踏勘和钻孔勘察,对坝址区地质条件和坝型适应性进行详细论证分析,并优选地形条件较优、坝型适应性强、工程整体布置简洁、工程量小和投资经济效益高的下坝线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方案。通过对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论证分析,为桃源水库坝线和坝型选择及坝基、坝肩和两岸防渗加固处理,提供了详细地质资料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吐香坝水库建坝河段由于两岸地形不对称、坝坡山体连续性差且单薄、岩体破碎、卸荷裂隙高度发育等,给坝基、坝肩的受力和大坝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结合现场勘探成果,综合考虑地形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坝基防渗及大坝抗滑稳定等因素,设计优选下坝址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方案。经大坝结构应力和抗滑稳定性分析论证,各荷载组合工况下大坝结构应力、基岩承载力和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优选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