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NAT技术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以及越来越缺乏的)Internet地址.但NAT的出现使网络环境异常复杂,不利于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发展.文中针对NAT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穿透代理的一种P2P应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跨越NAT的P2P应用UDP通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基于Internet的P2P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内网主机需要参与到P2P中来。NAT之后的主机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不可见的.Internet上的主机不能主动访问这些NAT之后的主机,但P2P网络要求任何主机之间都能够直接对等交换信息,这就使得P2P网络应用必须解决穿越NAT实现双向对等通讯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NAT基本原理和NAT对P2P应用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客户端位于同一个NAT的后面、客户端位于不同的NAT的后面和客户瑞位于多级NAT的后面这三种情况下.P2P软件跨越NAT的UDP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新国 《微机发展》2007,17(2):212-215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将一个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的技术,这种技术现已广泛用于私有地址域与公用地址域的转换过程中。介绍了NAT技术及H.323呼叫中的地址转换问题,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中对NAT、ALG的支持情况,结合实际应用,实现了Linux环境下的H.323协议的ALG处理模块。  相似文献   

4.
防火墙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功能已经使互联网具备了与汽车上“没有无线电设备”标记同等的含义:两者部告诉入侵者不要轻易破门而入,因为没有东西可偷。为从外部保护企业主机和系统的真正IP地址和身份,多数防火墙要把内部网络地址转换为多个外部地址(有时转换为单个外部地址)。对一个基于Internet的局外人来说,它看起来就好象是网络上只有一台主机。防火墙在挫败入侵者闯入企图方面作了特殊设计。如果你的网络使用了一个为专有网络保留的特殊IP地址,NAT对Internet连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地址不能由Internet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所以在它们离开一个专用网络之前必须把它们转换为“真实”地址。  相似文献   

5.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不仅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而且也使内网主机避免了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但对于P2P应用来说,需要建立端到端的连接,所以说如何穿透NAT成为了P2P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通过对当前NAT穿透技术的研究,发现依靠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 NAT)来实现对Symmetric NAT穿透往往存在服务器负担重、延时、丢包的问题,于是给出一种基于端口预测的NAT穿透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依靠TURN来实现对Symmetric NAT穿透所带来的难题,大大满足了对网络安全要求高而使用对称型NAT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将一个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的技术,这种技术现已广泛用于私有地址域与公用地址域的转换过程中。介绍了NAT技术及H.323呼叫中的地址转换问题,分析了Linux操作系统中对NAT、ALG的支持情况,结合实际应用,实现了Linux环境下的H.323协议的ALG处理模块。  相似文献   

7.
张波  万丽 《软件工程师》2015,(3):12-13,8
当前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NAT技术的应用,能够有助于减缓可用IP地址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本文针对某一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的案例,论述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基于端口映射的PAT技术,分析了当ISP分配的公用IP地址池和路由器的广域网口IP不在同一网段的情况下,NAT的配置方式。实现了让内部网用户通过PAT转换为公用IP地址,访问Internet。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应用的成熟和普及,IP地址等相关资源越来越紧张,这就凸现出NAT技术的优势。NAT技术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连接,这一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公共IP地址紧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只申请一个合法IP地址,就把整个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中。NAT技术的原理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个公用IP(InternetProtocol)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  相似文献   

9.
NAT技术是一种将私有地址转化为合法公网IP地址的转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网络中。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目前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本文从应用的角度,说明了如何利用NAT技术实现校园网主机的互联网接入,解决内网学生上互联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朱文杰  吕锋 《微计算机应用》2007,28(12):1260-1263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P2P技术和NAT的基本原理,分析了NAT对P2P的影响。讨论了在现有通信协议上实现点对点应用传输所必须解决的,端到端定位,局域网IP地址解析等技术。最后给出了一个利用UDP Sockets技术实现P2P网络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DDNS和NAT的服务器内外网动态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鄢萍  易润忠  童亮 《计算机工程》2008,34(20):136-137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域名服务(DDNS)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服务器内外网动态映射方法,通过专门开发的内外网关口服务器或路由器,将处于内网的服务器动态映射到公网。关口服务器内存在DDNS服务程序和NAT转换服务程序并有机关联。内网服务器通过DDNS客户端程序向关口服务器注册本机的域名及内网IP地址信息。来自公网的针对内网服务器的域名解析请求发生时,域名解析服务程序请求NAT解析服务程序为该内网服务器自动分配一个公网IP地址,启动内外网NAT转换,并将该公网IP地址返回给请求方,从而完成动态映射,并分析了该实现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景建笃  俞宁 《微机发展》2004,14(9):4-6,88
网络地址转换(NAT)网关实现逻辑上隔离的内外网互访是当前常用的网络互连方法,也是解决IPv4地址紧张的一种方案。文中着重分析了Linux 2.4.x版下建立在内核防火墙Netfilter框架上的NAT的实现机制,然后通过一个例子描述了运用Linux的防火墙管理工具iptables实现局域网内主机共享IP访问Intemet和允许外网访问局域网主机服务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运行在Netfilter机制上的网络地址转换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IP复用方案,解决了IPv4中IP地址不足的问题。但是传统的VOIP协议是基于实IP进行设计的,与NAT的不相容性阻碍了VOIP的进一步应用。语音如何穿越NAT成为了继续推广VOIP使用的焦点。对现有的NAT实现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引出了基于SIP协议的VOIP穿越NAT的问题,随后讨论了可能或者已有的解决方案,包括STUN,RTP转播服务器等。最后对NAT的遗留问题做出了总结,对将来NAT研究的重点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IPSec穿越NAT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和IP安全体系结构(IPSec)在实际中都是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而最初设计的IPSec无法穿越NAT通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ETF提出了UDP封装的草案.但是这个方案在多用户接入时无法支持细粒度的安全服务.提出了一种新的IPSec穿越NAT方案.这个方案易于实现,可以支持各种粒度的安全服务,比原UDP封装方案具有更强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IP网络地址翻译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一种私有网络与Internet互连的简单方式-NAT。私有网络在组建时,可以使用IANA为其保留的3个私有地址块来为自己网络的主机分配IP地直,以后若要与外部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面临的最紧迫的两个问题是IP地址短缺和路由的可扩展性,为此开发了IPV6,但在正式实施之前,NAT作为目前解决IP地址短缺的方案被广泛应用,本文就NAT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详细说明了怎样在路由器中配置NAT。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可以隐蔽内部主机,节约IP地址,减少ISP帐号花费以及提供完善的负载平衡和网络冗余功能,本文介绍了NAT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给出了NAT在路由器上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has brought up many cha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Internet. How do the ubiquitous and pervasive applications coexist with NAT and inter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essence of NAT sensitive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 and response for various NAT traversal solutions. All questions pointed to redesign a new NAT framework with a major change to accommodate NAT problems all at once. We introduce a novel next generation NAT (NATng) framework, which consists of a Bi-directional NAT (BNAT) and a Domain Name System 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 (DNS_ALG) with a Borde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Control Protocol (BNATCP) function to control all BNATs. The above components coordinate and provide bidirectional access capability between intranet and Internet, so all private hosts can be addressed via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 (FQDN). Logistically, NATng extends the IPv4 address space from or even more. It features high potential to solve the problems for ubiquitous and pervasive applications which may encounter IPv4 address exhaustion on the current Internet.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日益突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自治问题和可扩展问题。采用互联网自治技术可以打破互联网的垄断控制权,按需拥有独立的根域名服务器;可以进而提出在自治互联网的基础上,采用本地网络地址为主、全局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解决IP地址匮乏的问题,从而实现互联网的自治可扩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速路由器设计技术,针对使用私有IP地址连入Internet所面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介绍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的路由技术,把内部私有IP地址映射到外部地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