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复合菌剂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减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复合菌技术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处理校园生活废水,考察其污泥减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MLSS的质量浓度由投加微生物前的9 000 mg·L~(-1)降到了投加后的5 000 mg·L~(-1),MLSS降低了44.4%,MLVSS同MLSS的变化基本一致;m(MLVSS)/m(MLSS)的变化不是很大,投加微生物后的m(MLVSS)/m(MLSS)较没投加前的平均0.83略有提高;而对COD、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由未投加时的93.78%,78.38%、75.56%增大到96.03%、88.25%、84.79%,所有指标都有所提高.研究表明,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泥水高效分离的特点,通过投加复合菌剂,抑制了不利菌和无用菌的生长,改善污泥性能和代谢活性,可以在实现MBR污泥零排放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去污能力. 相似文献
3.
Neji Gharsallah Lamia Khannous Nabil Souissi Moncef Nasri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Oxford, Oxfordshire : 1986)》2002,77(8):865-870
Wastewaters generated by a factory processing marine produ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salt constituents (>30 g dm?3).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these saline wastewaters in conventional systems usually results in low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because of the plasmolysis of the organism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 specific flora was adapted to the wastewater from the fish‐processing industry by a gradual increase in salt concentrations.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this effluent was then studied in a continuous fixed biofilm reacto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different organic loading rates (OLR), varying from 250 to 1000 mg COD dm?3 day?1. Under low OLR (250 mg COD dm?3 day?1), COD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92.5 and 95.4%, respectively. Thereafter, fluctuations in COD and TOC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provoked by the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OLR and the nature of the wastewater introduced. High COD (87%) and TOC (99%)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obtained at 1000 mg COD dm?3 day?1. © 200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4.
5.
在以处理超市废水实际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污泥性质中的胞外聚合物(EP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污泥粒径分布(PSD)变化的分析,得出污泥性质在接种膜生物反应器(MBR)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SMP的荧光分析发现,芳香族蛋白质类物质的量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而色氨酸类蛋白质类物质的量则相反。同时,发现EPS中荧光峰发生了显著的位移,说明了EPS性质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污泥的红外分析,发现污泥主要以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族类物质为主,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污泥中的代表羟基基团的峰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污泥性质发生了变化;此外,通过PSD分析发现,污泥粒径中大粒径颗粒(大于100μm)是逐渐减小的,而小粒径颗粒(10μm)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7.
以嗜盐混合菌发酵生产PHB具有免灭菌程序、易提取、产量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集中考察了嗜盐混合菌(MMCs)发酵生产PHB过程中调整容积负荷的方式对PHB生产的影响。在研究中通过比较恒定接种生物量改变底物浓度以及恒定底物浓度调整接种生物量两种调整方式下PHB发酵生产的最大细胞含量、PHB最大容积产率以及表观动力学,确定了MMCs的最佳OLR,以及两种变化方式的本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下随着OLR升高,细胞内最大PHB的积累量和PHB容积产率也随着增加。本研究发展的嗜盐MMCs最佳OLR 0.91 kg·(kg·d)-1。在相同的OLR下,高的接种生物量始终具有高的碳源转化率和底物消耗速率。为此,采用高接种生物量发酵生产PHB可以提高PHB生产效率并降低PHB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采用内置一体式好氧MBR,选择DO2~4mg/L、HRT4d,容积负荷1.7kgCOD/(m3·d)、污泥负荷小于0.23kgCOD/(kgMLSS·d)的工艺参数,在常温下对生活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MBR对COD的去除效果很好,平均去除率为89.8%,上清液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5.3%;MBR对NH4 -N的平均去除率为61.7%,但去除效果存在波动;处理出水中磷含量能达到排放标准。另外,结合水力冲洗和化学清洗对污染后膜进行了清洗,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膜表面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10.
MBR和BAF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2种工艺分别对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中试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仅为5℃的情况下,MBR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BAF,MBR_4~+工艺对COD、BOD_5、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5%、92%、95%和90%,,而BAF对COD、BOD_5、NH_4~+_N和TP的去除率仅为70%、78%、29%和82%.经核算,MBR和BAF的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分别为0.82元·m~(-3)和0.55元·m~(-3).与BAF相比,MBR具有处理效果优良、出水稳定、占地面积少,且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因此,在以污水回用为目的的实际工程中推荐采用MBR工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内置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对聚酯废水的处理效果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HRT应根据进水水质在13~36h内调整,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化纤浆粕工业类一级排放标准。最佳的有机负荷、容积负荷、DO和pH值分别为0.16kgCOD/(kgMLSS·d)、1.6kgCOD/(m3·d)、2~4mg/L和7.5左右。所用MBR对聚酯废水的COD去除效果比较稳定,出水COD基本小于90mg/L,平均去除率达93.7%。MBR对NH 4-N的平均去除率在97.3%,出水NH4 -N小于2mg/L。对磷的平均去除率为71.6%,但会存在出水磷含量超过1mg/L的现象。另外,化学清洗可以恢复膜清水通量的95%,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清洗前后的膜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田采出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油、悬浮物、添加剂以及其它有碍注水、易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不利成分。所采用的技术包括重力分离、粗粒化、浮选法、过滤、膜分离以及生物法等十几种方法。各油田或区块的水质成分复杂、差异较大,处理后回注水的水质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处理工艺应有所选择。研制新型设备和药剂,开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成为油田采出水处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0.10 mg/L纳米银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丰度的影响。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投放纳米银前后,处理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为95.4%和94.1%,处理水中的总氮(TN)以硝态氮为主,硝态氮平均质量浓度前后分别为12.5 mg/L和13.2 mg/L,因此,在纳米银颗粒影响下,MBR仍能达到普通MBR的处理效果。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周期内,AOB与NOB菌群的基因数量都处于107数量级,且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为优势NOB;结合银离子的变化规律可知,纳米银大部分富集到污泥中,但硝化菌群的丰度没有受到长期投放纳米银颗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可用于高氨氮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部分硝化是实现该工艺启动和稳定运行的前提。研究构建了连续流的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ICCOMBR),对其部分硝化的启动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接种,在30℃、氮负荷0.25kg/(m3·d)、溶解氧(DO)2.0~2.5mg/L条件下,18d内成功启动了系统的部分硝化,氨氮去除率(ARE)和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分别达到99.16%和84.55%,容积亚硝化速率可达0.126gNO2-N/(L·d),同时容积硝化速率下降到0.031gNO3-N/(L·d)。系统的亚硝化率与碱度消耗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部分硝化启动完成后,将氨氮负荷降低为0.1kg/(m3·d),部分硝化功能迅速被破坏,通过降低曝气量将DO从2.0~2.5mg/L降低为1.0mg/L,在6d时间内硝化率从71.4%下降到11.1%,ARE和NAR分别达到98.87%和83.65%,部分硝化性能成功恢复。经过57d的运行,系统内的污泥生物量从接种时的1.85gVSS/L增长为3.47gVSS/L。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比较了采用浸没式平片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处理市政污水时平均容积负荷率、平均污泥负荷率及各自出水BOD5/COD值;考察了MBR中水温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MBR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好于CAS,当MBR的HRT为3.2h,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为93.07%,BOD5为99.08%,都好于CAS处理后的出水。水温由(8±4)℃升至(25±5)℃,MBR对NH3-N去除率由7.55%升至71.9%;提高MBR的HRT至6h,NH3-N去除率可达9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