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专利荟萃     
《毛纺科技》2006,(8):63-63
一种再生蛋白功能纤维的加工技术;低温水溶聚乙烯醇与羊毛混纺或与棉、麻、丝、毛纱交并生产高支精纺毛织物的技术;大麻与羊毛混纺生产精纺毛织物的方法;纳米抗静电粉体与毛纺面料结合的工艺技术;毛腈混纺珍珠绒布及其制造工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防辐射精纺毛质面料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防辐射混纺毛质面料研制的过程。阐述了使用羊毛、涤纶、不锈钢金属纤维混纺纱,经织造、后整理加工生产的防辐射精纺面料的风格特征、规格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在解决了关键技术难点后,成功开花防辐射毛料产品。  相似文献   

3.
《毛纺科技》2021,49(10)
为了使毛精纺面料具有防辐射等功能,采用羊毛与柔丝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混纺,后与不锈钢纤维合股加捻制成纱线。再利用亚麻纱和不锈钢纤维花并纱交织,开发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花色产品,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需求。针对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原料选用、退绕、断丝、张力配置等问题和困难,结合实际工艺参数等相关技术要点,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确保产品可以批量生产。结果表明:将不锈钢纤维加入毛精纺面料中可以使其具有防辐射等功能,亚麻纤维混纺可使织物手感干爽,使其呢面有微皱感,更具休闲性、实用性,有助于提升男装毛精纺面料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金属纤维是80年代才在国内出现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金属纤维既可以纯纺也可以与普通纤维混纺,混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金属纤维的导电性和导磁性,生产具有抗静电或防电磁波性能的各类织物。该类产品最初是用于某些行业的特种防护工装或工业用布,现已开始进入家庭。金属纤维混纺织物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引起这类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因而讨论金属纤维的混入对纺纱过程及织物质量的影响,对促进这类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意义。一、金属纤维的特性用于纺织加工的金属纤维(目前主要是指不锈钢纤维和镍纤维),…  相似文献   

5.
在毛纺精纺及半精纺纺纱系统分别开发了芳砜纶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纱线,设计织造了面料并测试了相关性能。结果表明,芳砜纶与羊毛纤维混纺织物在开发热防护服类产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表明,与采用毛精纺路线相比,利用半精纺系统开发芳砜纶纤维混纺纱线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抗静电剂的筛选,确定了用于毛、毛涤精纺面料上的抗静电剂FK-302的效果最好,并研究了抗静电剂FK-302的抗静电性能、应用工艺、吸湿保湿性能与相对湿度对抗静电性的影响,及其对毛、毛涤精纺面料色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毛精纺面料采用的抗静电整理、织造嵌入有机导电纤维长丝和毛条加工混入有机导电短纤三种抗静电加工方法,同时分析了各种方法及加工产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在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采用该纤维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的关键技术难点,与羊毛混纺精纺面料的吸水速干性、除异味性能以及发射负离子等功能.所开发的30%竹炭涤纶/70%羊毛、50%竹炭涤纶/50%羊毛混纺精纺面料产品内在质量达到FZ/T 24008-1998<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一等品标准,抗起球性能好,达到4~5级.30%竹炭涤纶/70%羊毛精纺毛织物具有吸水快干、发射负离子的功能;50%竹炭涤纶/50%羊毛精纺织物还具有除异戊酸异味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纤维比重大、纤维无卷曲度、抱合力差,生产难度大.通过对原料的分析、工艺参数的选择,对不锈钢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精纺纱线生产的工艺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并对重点工序及生产难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不锈钢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纱线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成功开发了不锈钢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的精纺纱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半精纺毛棉丝混纺衬衣面料的开发过程及其纺纱工艺、织造规格设计以及整理工艺要点。该产品充分利用了半精纺技术和半精纺原料使用多样性的特点,将羊毛、棉和绢丝3种性能优良的天然纤维进行混纺织造。着重探讨了毛、棉和绢丝混纺休闲衬衣面料的整理新工艺:介绍了气流洗特点及使用气流洗工艺改善半精纺衬衣面料手感的工艺过程及工艺要点;详细介绍了运用新型低温潮交联整理技术提高半精纺衬衣织物抗皱性能的工艺过程及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1.
王兰 《产业用纺织品》2005,23(10):10-12
研究了用作防静电织物的金属纤维在常规纺纱设备上的牵切方法和工艺,重点是在常规纺纱设备(A272C)上将连续的不锈钢纤维持续地扯断成单根纤维且不使条子整个地切断的试验。经改进的并条机牵切的不锈钢纤维与常规纤维并合后可正常纺纱,所纺导电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的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探讨了一种以涤、棉、不锈钢纤维为原料的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技术,它是生产防静电、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织物的理想纱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锈钢纤维阻燃粘胶纤维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及产品的主要性能.对不锈钢纤维与阻燃粘胶纤维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设计生产了不锈钢纤维含量在1%~40%的10种抗静电阻燃混纺纱,测试分析了不锈钢纤维含量与混纺纱的燃烧、电学等主要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在混纺纱中的含量决定纺纱细度;不锈钢纤维含量增加,混纺纱强伸度均降低,纱线燃烧平均摧毁长度减小,燃烧时间缩短,燃烧速率基本相同;不锈钢纤维含量为1%时抗静电性能较好;纱线色泽与不锈钢纤维含量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竹原纤维/毛交织花呢的防紫外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发挥竹原纤维在精纺呢绒中的防紫外线性能,从新品开发的角度着手,通过对几种不同含量竹原纤维/毛交织花呢防紫外线性能的比较,证实竹原纤维含量越多,织物对紫外线反射能力越高,紫外线防护性能越好;竹原纤维含量为50%的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尤其是对UVC的反射能力较高,该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性能较好;各面料的透过率主要取决于其对紫外线的吸收率,竹原纤维含量为20%的面料对UVA、UVB的透过率最低,含量为50%的面料对UVC的透过率最低。研究结果为竹原纤维新材料在精毛纺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屏蔽织物的种类,并重点介绍了以不锈钢和银纤维作为屏蔽物的防电磁波辐射类纺织品的开发。其中不锈钢屏蔽纺织品包括不锈钢单丝纺织品和不锈钢纤维纺织品,前者不易染色,穿着时有刺痒感而后者存在纤维外漏情况,前者适合梭织物而后者适合纬编织物;银屏蔽纺织品包括镀银纤维纺织品和纳米银纤维纺织品,前者使用广泛,其梭织产品防电磁波辐射作用较好,而其针织产品穿着舒适性更佳,后者在生产时存在纳米微粒团聚等问题,且防电磁波辐射性能不如前者。另外指出,在镀银纺织物染整加工中应避免强碱高温长时间处理而损伤镀银纤维;使用时不宜用蒸汽熨斗熨烫且应室温、通风保存。  相似文献   

16.
制备同规格的普通黏胶纤维机织物、石墨烯黏胶纤维机织物及不同不锈钢丝质量分数的石墨烯黏胶纤维/不锈钢丝机织物,对比它们的导电、防电磁辐射、防紫外线、抗静电、力学(拉伸、弯曲、耐磨)及透气等性能。结果表明:普通黏胶纤维经石墨烯改进后,所制成的石墨烯黏胶纤维机织物的导电、防电磁辐射、防紫外线、抗静电、力学(拉伸、弯曲、耐磨)等性能都有所改善,其中防紫外线与耐磨性能提高显著,透气性能下降明显;石墨烯黏胶纤维/不锈钢丝机织物的导电、防电磁辐射、防紫外线和抗静电、经向拉伸断裂强力、纬向抗弯刚度、透气性能都优于石墨烯黏胶纤维机织物,纬向拉伸断裂强力、经纬向拉伸断裂伸长率、经向抗弯刚度及耐磨性能不及石墨烯黏胶纤维机织物;随着不锈钢丝质量分数在7.0%~20.0%范围内的增加,石墨烯黏胶纤维/不锈钢丝机织物的导电、防紫外线、抗静电、经向拉伸断裂强力、纬向抗弯刚度及透气性能增强,纬向拉伸断裂强力、经纬向拉伸断裂伸长率、经向抗弯刚度、耐磨性能减小,不锈钢丝质量分数变化对防电磁辐射性能影响较小。当不锈钢丝质量分数为7.0%时,石墨烯黏胶纤维/不锈钢丝机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选择铜镍涂层织物、银纤维交织织物、铜镍金属丝织物、不锈钢交织织物4种电磁屏蔽面料进行研究,利用同轴传输线法测试它们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材料中的金属丝比例越大,织物的电导率越大,电磁屏蔽效果越好。在金属丝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银丝的电磁屏蔽性能优于不锈钢。经洗涤后,银纤维交织织物和不锈钢交织织物的电磁屏蔽效果没有明显变化,而铜镍涂层织物和铜镍金属丝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均有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不锈钢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和发展状况,叙述了不锈钢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指出不锈钢纤维织物市场蕴含商机。  相似文献   

19.
逄兰芹 《毛纺科技》2012,40(6):8-11
介绍了利用远红外丙纶纤维、拉细羊毛及细旦涤纶开发生产多组分远红外保健轻薄精纺呢绒的原料组成、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技术难点和产品特性。重点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该产品充分发挥了远红外丙纶纤维、拉细羊毛纤维及细旦涤纶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赋予了单种纤维织物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手感风格及保健功能,产品不仅具有优良的舒适性能,而且具有远红外保健功能,显著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物质量及服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