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氏木霉降解麸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康氏木霉进行研究.研究和分析了滤纸酶活(FPA)测定法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在60℃、pH4.5下酶解40min,酶与底物之比为1:2.康氏木霉的最优产酶条件为28℃下,培养4d,培养基pH为6.5,含水量为150%,接种量为5%.用同时去蛋白和淀粉的麸皮作为作用底物,麸皮的转化率可高达28.5%.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研究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该菌细胞融合和诱变育种提供适宜的真菌状态。对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各因素(菌龄、蜗牛酶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的成分和浓度)进行试验比较。康氏木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22h,蜗牛酶浓度2.0%,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蜗牛酶溶液中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mol/L NaCl,再生培养基中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8 mol/L蔗糖。可以获得细胞融合和细胞突变诱导所需的原生质体数量。并观察到原生质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有2种:顶端释放和段端位释放;以一种方式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广纤维素酶固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以康氏木霉LW—1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0的备件下,最适培养温度为28℃,固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108h,最适接种量为8%。 相似文献
8.
以康氏木霉LW-1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对其所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6.0的条件下,最适培养温度为28℃,固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108h,最适接种量为8%。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源诱导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碳源发酵培养康氏木霉,定时测定粗酶液的纤维素酶活:结合mRNA分析,提取诱导培养的菌体总RNA,进行RT-PCR扩增纤维素酶系的主要基因.结果显示,以微晶纤维素为碳源直接诱导培养康氏木霉3d,纤维素酶活力最高,CMC酶活达到17.58U/mL,P-NPC酶活达到11.39 U/mL,FPA酶活达到1.68U/mL;菌体的RNA进行RT-PCR能够较为稳定的扩增出纤维素酶系的主要基因CBH Ⅰ、CBH Ⅱ、EG Ⅰ、BG Ⅰ,推测结构相对完整的纤维类物质微晶纤维素对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诱导活性较高.表明纤维素酶合成的调节发生于预翻译水平,加入诱导物后引起纤维素酶基因转录表达,酶合成和表达调节是协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将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总RNA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并以之为模板进行RT-PCR,合成约1.5kb的纤维二糖水解酶Ⅰ(cbh I)基因.cbhI基因经测序确认后克降到表达载体pET-30a(+)上,PCR和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子;将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并用0.4mmol/L的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实验结果:cbhI基因在BL21(DE3)plysS中胞内融合表达,重组蛋白pNPC酶活为15.6U/L,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5.0,Mn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DS-PAGE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0kDa.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变性豆粕康氏木霉固态发酵及酶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变性脱脂豆粕资源,对脱脂豆粕固态发酵产酶及酶水解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康氏木霉固态发酵的主要因素为温度、pH值、培养基液固质量比及培养时间,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条件主要为温度、pH值及时间,结果表明:较适宜的产酶条件是温度为30℃,pH值 4.5,培养基液固质量比2.5:1 时间为4d,产纤维素酶活力为7.98U/g,以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较适宜条件为:温度50℃、pH值5.0、时间3d、还原糖为5.32%。 研究结果为变性脱脂豆粕进一步开发利用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15.
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纤维素酶基因cbhI。提取经诱导的康氏木霉mRNA,通过反转录及PCR反应扩增纤维素酶cbhI基因cDNA。将cbhI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采用电激法将经SacⅠ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PICZαA-cbhI转化毕赤酵母GS115,MD及G418抗性平板筛选cbhI基因高拷贝转化子,并用PCR鉴定转化子。BMMY培养基中加入0.5%甲醇对毕赤酵母进行纤维素酶CBHI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7 kD,pNPC酶活为24.1 U/L,酶蛋白量为0.22 mg/mL,表明,康氏木霉cbhI可以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并具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纸》1982,(6)
本文研究了磨蔗渣木素(M.B.L.)的红外(IR)吸收光谱和紫外(UV)吸收光谱,发现它与鱼鳞松磨木木素(M.W.L.)的IR和UV光谱有很大的差别。 M.B.L.的IR光谱在1270cm~(-1)和1040cm~(-1)处显示出较鱼鳞松木素为弱的吸收峰,说明M.B.L.中愈疮木基的醚型连接的数量较少,在1333cm~(-1)处有强的吸收,表明M.B.L.中存在不少的丁香基。 M.B.L.的IR光谱缺乏鱼鳞松M.W.L.在1665—1670cm~(-1)区域的羰基吸收峰,但在1175cm~(-1)附近有酯的吸收峰和1715cm~(-1)处的共轭酯的酯羰基吸收峰。M.B.L.被碱处理后这些峰消失,显示出具有共轭酯的连接。 M.B.L的UV光谱与鱼鳞松M.W.L.不同。其UV光谱在280nm处显示吸收峰,且经硼氢化钠还原后UV光谱变化很少,但经碱处理后其UV光谱在280nm有峰,在300—315nm处有肩,这些都说明它不像鱼鳞松M.W.L.具有较多的醛和酮羰基,而是具有酯型的羰基。 相似文献
18.
探讨来源于康氏木霉诱变菌株SG0026 10L发酵罐发酵液中纤维素酶系的分离纯化过程及其酶学性质。采用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和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从康氏木霉诱变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电泳纯的纤维素酶系组分(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纯化的电泳纯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进行测定,发现3种酶的比活力分别为4.67±0.06 IU/mg、5.16±0.08 IU/mg和12.52±0.12 IU/mg。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其分子量,发现其分子量分别为78.1、91.2和83.1k Da。利用Linewaeaver-Burk法对3种酶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发现3种酶的Km值分别为3.84、6.62和6.21 mg/m L,Vmax值分别为2.29、1.74和2.19 mg/(min·m L)。在此基础上,对3种酶的反应温度和pH进行了研究,发现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50和55℃,最适反应pH均为5.0。 相似文献
19.
对实验室分离筛选的绿色木霉所产的纤维素酶进行研究,采用稻壳作为诱导物,研究其对酶活的影响。研究和分析了CMC酶活测定法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在60℃,pH4.5下,酶解5min,酶与底物量比为1:8,绿色木霉的最优产酶条件为培养基pH6.5,含水量为250%,接种量为5%,温度28%,时间96h。用酸洗经碱处理过的稻壳为诱导物,其最大添加量为4g/100mL,其酶活可高迭17.698U/mL,比诱导前酶活提高了74.2%。,证明酸洗经碱处理过的稻壳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化学分析,波谱方法,碱性氧化铜降解——高锰酸钾氧化等方法对甘蔗渣磨木素的功能基,结构单元的三种基(对——羟苯基、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的比例和连接方式、频率,以及磨木素的分子量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文中最后提出一个有25个结构单元的甘蔗渣木素结构图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