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我国冀北山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生态恢复治理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山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点,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以及控制措施,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部山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泥沙含量加大。河道集雨面积较小,暴雨集中,洪水冲刷力强,河岸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生产力及生产资料主要集中在河道两岸,洪灾给河道两岸人民群众带来极大损失,河道岸坡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治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清水县项目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植被减退 ,水土流失加剧。要大面积恢复植被 ,防治水土流失 ,就要在建设基本农田解决吃粮问题 ;舍施圈养、种草养畜解决收入问题 ;改炕改灶、发展太阳灶、沼气池、小水电解决燃料问题的同时 ,重点搞好封禁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工作 ,并在个别居住分散的村庄实施生态移民 ,减少人为干扰 ,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 ,以加快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水资源充沛,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山区河流沿岸植被覆盖率低,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大,局部地方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地变得破碎化,加速土地退化进程。为预防强降水可能带来的局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出采用以植被恢复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对冲沟区域进行生态修复,达到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结土壤,减轻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的目的。维持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保障人居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自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其必备条件与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相同。因植被自然恢复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恢复的植被是天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工程必须在非治理区进行,须解决“小治理”范围的投入问题,同时加强宣传、预防保护和监好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6.
风电场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扰动面积大、植被破坏点多面广、地表扰动强度差异显著,以及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点、线、面共存且侵蚀强度大等特点。该文以粤北山区风电工程为例,针对水土流失及工程特点,进行了防治分区和工程措施布设,并针对粤北山区植被特点,对植被措施恢复中的植物种类配置和后期护育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剑  彭勃 《人民长江》2017,48(14):27-32
运用GIS技术中的地图叠加法和因子等权求和法对2015年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土地质量、坡度、坡向、海拔、植被覆盖和水体等因子进行分析,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坡度大于3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覆盖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坡度在10°~30°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植被覆盖逐渐减少,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坡度小于1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覆盖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东向、北向、东北及西北方向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分布量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南向、西向、东南及西南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分布量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低于8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最大,斑块分布量最大,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800~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斑块分布量适中,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海拔高于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斑块分布量较少,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距离水体越远的地区,干扰越轻,生态质量越好,越近的地区干扰越重,特别在距水体小于100 m范围内的区域干扰最重,生态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奈曼旗南部山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治理前植被稀疏,干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生态严重失调,农业生产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要改变这种面貌,必须综合治理小流域,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植被,涵养水源,以改变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以丘陵山区的龟山小流域生态治理为单元,通过建立流域"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结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其效益的监测,结果表明:龟山小流域实施生态治综合治理技术后,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辽宁省东部山区生态退化的主要形式--土壤侵蚀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土壤的侵蚀状况.辽东山区的生态退化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大面积发生,并有向强度侵蚀发展的趋势.辽宁东部山区的水土流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稀少且逆向演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具体措施,对东部山区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南部,燕山东麓,山丘区面积667.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16km2,由于受地形、土壤、地质、气象、植被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平均侵蚀模数高达800t/km2·y。沟壑密度为3.13km/km2,森林覆盖率仅为16%,水土流失成为山区群众贫困之根。截止目前,已不同程度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km2,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全市已将蝉房、柴关和孔庄3个乡5片25km2的面积作为封育保护区暨生态自然修复区。经过1年多的努力,修复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石窑店煤矿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针对该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问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将该煤矿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工业场地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地面运输系统防治区、场外线性工程防治区、首采沉陷防治区等五部分,并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各自的植被生长立地条件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态植被恢复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做好矿区水土保持,防止生态破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煤矿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矿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形式与发展态势;分析了水土流失所引发的4个方面的非安全问题;根据已有研究和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管理与执法监督、实施各类矿山分类治理、塌陷区的整治开发与农业利用、矸石山的植被恢复、矿山遗址的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等水土流失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北省全面开展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加强了对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项目和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群众性生产活动的水土保持管理,实施了“四荒”拍卖治理、限羊禁牧等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政策,国家通过水源地保护、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项目,加大了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通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山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总体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扼制,全省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使得生态恶化趋势明显,而人为因素又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增加了地表松散物质,从而为土壤侵蚀创造条件,使得水土流失强度增大、影响范围变广。在分析人为因素对西藏地区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和方法: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应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明显的农牧生产区,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并应重视沟道治理,加强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生态用水调配,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南北过渡气候、高密度人口、浅薄的土壤等特殊的侵蚀环境特征造成了水土流失形式的多样化,沿海的低山丘陵区是沿海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以及土地利用格局的剧烈变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必将引起负面水土流失效应。本文以沿海丘陵山区典型河流年输沙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年来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引起这种趋势的人为原因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沿海丘陵山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库车市为降低水土流失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通过持续治理,自2001年以来库车市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减趋势,10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 166.11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比例减小22%。随着库车市水土流失面积不断缩减,土壤侵蚀明显降低,水土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使生态环境逐步趋向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气候干旱,牧区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牧民灾年返贫现象普遍,一直困扰着巴市牧区的发展。通过退牧转移、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近几年乌拉特草原植被盖度大幅提高,转移牧民收入增长了384%,取得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良好效益。针对工程实施和今后发展,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结合黄前水库上游三峪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实践,通过植被状况、土壤性状、蓄水保土和气候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定点监测,对小流域植被结构变化、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等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研究和价值评估,研究结果可为项目区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奈曼旗南部山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前植被稀疏,干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生态严重失调。自1983年以来,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几年的实践,对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的综合配置作初步探讨。营造水保林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集中治理。奈曼旗山区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为石质低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沙化漫岗区。根据三种不同类型进行水保林的配置和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