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瑞 《上海涂料》2006,44(10):13-14
通过对ZetaProbe电位仪在金红石后处理生产中应用的介绍,描述了如何通过对金红石TiO2粉体表面电性质的控制来达到更好地粉体分散和无机包膜,对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_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体系稳定性,探讨了分散剂、偶联剂用量、纳米TiO2浓度及pH值对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SK-5040,最佳分散条件为:100 mL纳米TiO2水溶液中,最佳分散剂用量为1.0 g,KH-57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5 mL,纳米TiO2浓度为1.0%,pH值为10。  相似文献   

3.
金红石型钛白锆铝包膜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红石型钛白锆铝包膜过程中,在酸性体系中易降低浆料分散性的特性,分析了pH值、包膜剂含量等包膜条件,以及TiO2落窑品中硫含量对包膜过程浆料分散性的影响,得出了较佳的TiO2包膜工艺。该工艺具有过程控制较并流包膜工艺简单、包膜过程中浆料的分散性好、产品的综合性能佳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纳米TiO2,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备出的纳米TiO2晶型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粒径约为50 nm;考察了不同种类分散剂对不同晶型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性能的影响,重力沉降评价、分光光度测试、粒径的测试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含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HMP)的水溶液中分散较好;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含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中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填补国内塑料专用型二氧化钛产品空白,解决其在塑料型材中的耐候性和加工性问题,以硅酸钠为分散剂,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氯化法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粗品进行硅铝无机包膜,然后再对其进行特殊的有机表面处理。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无机包膜过程中二氧化钛的分散、包膜pH、包膜温度、反应时间、熟化时间及处理剂加入量等条件对产品酸溶性和滤饼触变性的影响,确定了塑料型材专用型钛白产品的最佳包膜工艺,采用此最佳工艺制备的产品,其应用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6.
金斌 《上海涂料》2014,52(11):26-28
分析了铝盐、锌盐两种体系制备的金红石粗品的质量差异,以及这两种体系制备粗品的适宜分散剂。介绍了钛白行业普遍应用的粉碎、分散和精磨设备组合的特点,以及不同设备组合对不同体系粗品和分散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硅包膜金红石型钛白粉。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浆液浓度、分散剂用量和Zr O2、Si O2两种包膜剂含量对锆硅包膜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锆硅包膜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Nano-ZS型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Fourier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手段,考察锆硅包膜金红石型钛白粉的效果和包膜机理。结果表明: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覆了两层均匀而致密的Zr O2膜和Si O2膜。包膜后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失光率、吸油量和遮盖力都有所下降,白度值增加。同时,证实了这两层膜是以化学键Zr-O-Ti和Si-O-Zr的形式结合在金红石型钛白粉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8.
曾瑞 《上海涂料》2008,46(1):19-21
锆铝包膜金红石TiO2由于其较高的光泽和中等耐候性在塑料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但由于其表面特殊的电性质,对应不同的涂料体系,会出现分散不良的缺点,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优点.RJT-S是针对改善其表面特性而设计的粉体湿法处理剂,从分析锆铝包膜金红石TiO2表面特性入手,阐述了RJT-S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效果,为提高锆铝包膜金红石产品在涂料行业的通用性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TiO_2)粉体在乙二醇(EG)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考察了pH值、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HMP)用量和研磨时间对金红石型TiO_2浆料分散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原位聚合法制PET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10.0时,金红石型TiO_2水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小于30 mV,当在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6%(相对金红石型TiO_2)的SHMP时,其Zeta电位绝对值为50.1 mV;质量分数为50%的金红石型TiO_2-EG浆料(SHMP质量分数为1.0%)研磨时间为20~60 min时,TiO_2在浆料中的分散效果最好;金红石型TiO_2-EG浆料研磨分散后放置48 h,TiO_2粒子粒径分布稍有变宽,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将没有静置的金红石型TiO_2-EG浆料应用于PET的原位聚合中,所制得的半消光PET切片中的TiO_2粒子分散良好,直径小于1 000 nm,没有出现明显的二次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重光散射法研究了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文章探讨了分散剂类型、pH和NaCl质量浓度对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分散剂对纳米TiO2颗粒在水分散液中粒径变化、沉降的微观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在100~200 nm时易相互吸附团聚沉降,分散剂会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产生更大Zeta电位负值,增强颗粒间的排斥作用,减缓粒径增长和发生沉降的作用,从而提升分散液稳定性;纳米TiO2颗粒的较佳分散条件为:w(六偏磷酸钠)=0.05%,pH=9~10且不加电解质NaCl;多重光散射法与传统的吸光度测试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唐兵华  罗庆平  黄云 《硅酸盐通报》2009,28(6):1271-1275
采用Zeta电位表征Al_2O_3粉在悬浮液中的分散特性,研究了超声波分散时间、不同粒度Al_2O_3粉以及分散剂六偏磷酸钠的浓度和Al_2O_3粉体悬浮液pH值对Al_2O_3粉体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波作用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分散时间为4~6 min;悬浮液中Al_2O_3粉体颗粒的粒度对悬浮液的Zeta电位有重要影响;在Al_2O_3粉体悬浮液中添加分散剂六偏磷酸钠,Zeta电位随其浓度发生变化,存在一个最佳浓度0.5%;在不同pH值下,Al_2O_3粉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不同,在碱性条件下,粉体的分散性较好,且碱性越强,分散性越好.  相似文献   

12.
将悬浮聚合与溶液聚合方法改性纳米TiO2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介质和单体浓度对结果的影响,并对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悬浮与溶液聚合条件下,在纳米TiO2粒子表面均能形成聚合物包覆层,当单体浓度为0.25 g/mL时包覆率达最大值。TG表明与以水为介质相比,在乙醇中聚合物包覆率较大,但TEM表明包覆前的纳米粒子在乙醇中更易团聚,因此悬浮聚合条件下更利于聚合物在单个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从而促进纳米粒子的分散。  相似文献   

13.
电子墨水用TiO_2显色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电子墨水用TiO2显色颗粒能较好地悬浮在有机介质中,利用超声波处理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体系中对TiO2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亲油性的TiO2颗粒。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用量、pH、超声波处理时间对TiO2亲油化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硅烷偶联剂)∶m(TiO2)=3∶10,pH=6,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 min时,改性TiO2的亲油化度达到50.5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表明硅烷偶联剂已接枝到TiO2颗粒表面。改性TiO2在乙醇中静置24 h只有40%发生沉降,之后基本保持稳定,而未经改性的TiO2仅8 h就几乎完全沉降。经表面改性后TiO2颗粒在乙醇溶剂中的Zeta电位提高到-36.90mV。索氏抽提后,改性TiO2的亲油化度仍能达到47%,TiO2和硅烷偶联剂之间结合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杜虹  徐国财  熊金钰  王贞平 《当代化工》2005,34(6):366-368,388
采用悬浮沉降法研究了不同分散剂、不同分散介质和不同搅拌方式以及不同的固含量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表征纳米氧化钛在水中的分散状态,并解释了各种因素对TiO2水基分散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Si3N4浆料的胶体特性,结果表明:Si3N4悬浮粒子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简称IEP)在pH=4.2处.分散介质的离子强度影响Si3N4粒子的Zeta电位.分散剂的引入有效地提高Si3N4粒子的Zeta电位,并引起IEP的位移.粉体经不同工艺的预处理后IEP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面组成发现其IEP的位移与Si3N4粉体表面的氧化程度有关.同时,对Si3N4浆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分散性进行了考察,表明其分散性与胶体特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悬浮液中TiO2微粒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TiO2微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不同pH值、分散剂和分散方式对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影响。利用粒度分析仪分析了分散剂对TiO2颗粒团聚行为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稳定机理对水溶液中TiO2分散稳定性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水相介质中纳米TiO_2粒子软团聚体的解团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工学报》2009,60(12)
纳米TiO_2等无机粒子在水相介质中极易发生团聚,进而会严重影响其功效的充分发挥.本文考察了TiO_2水分散液体系中TiO_2粒子的团聚形式,比较了几种常规分散技术以及表面锚固改性技术对这些团聚体的解团聚效果.结果发现:大部分TiO_2粒子在水相介质中以软团聚体形式存在,高速剪切和添加分散剂对这些软团聚体的解团聚作用有限,超声分散可产生暂时性的解团聚效应,但随着超声场的去除,被分散的TiO_2粒子又会再次逐渐聚集.TiO_2粒子表面的聚合物原位锚固改性可改变其表面性质,因而对软团聚体具有更为高效稳定的解团聚作用,从而可明显提高复合粒子中的TiO_2粒子在水相介质和目标织物表面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镍铜复合粉体的Zeta电位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2类分散剂中的各种材料,研究了各种材料超声时间和加入质量分数对纳米粉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分散效果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加入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阴离子型分散剂中油酸对镍铜复合粉体的分散效果最好,在乙醇溶液中质量分数为2.5%的油酸的最佳超声时间为6 min。  相似文献   

19.
纳米TiO2粉体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欧秀娟  杜海燕 《硅酸盐通报》2006,25(2):74-77,117
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纳米TiO2粉体在制备及分散性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分散剂及分散设备对粉体分散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影响分散的各个因素做系统的比较总结,找出合适的分散条件,为TiO2改性等工作做好准备,得出水热合成法和微乳液法、无机与有机高分子聚电解质复合型分散体系,表面改性是最好的合成工艺过程。提出未来纳米TiO2分散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