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德山 《中国陶瓷》2007,43(6):69-71
唐英是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历史上把唐英从乾隆二年任淮安关使,并兼领陶务时期的御窑称为“唐窑”。对“唐窑”进行了重新考证,把“唐窑”分为“早期唐窑”(雍正六年-乾隆元年)、“中期唐窑”(乾隆二年-乾隆六年)和“晚期唐窑”(乾隆七年一乾隆二十一年),并对三个时期“唐窑”的具体成就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粉彩瓷艺的制作工艺粉彩瓷又名"软彩"瓷,是闻名中外的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在唐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  相似文献   

3.
<正>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将珐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  相似文献   

4.
“唐窑”御器的生产、解运及次色瓷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这套严格的生产管理程序,确保了“唐窑”御器的生产质量,圆满完成了御器烧造任务,从而也促使“唐窑”制瓷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正清(1616——1911年)顺治十年(1654年)改御器厂为御窑厂。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务府郎中徐(廷弼为首任专职督陶官驻厂。康熙二十年(1681年)工部郎中应选为榷陶使,史称"臧窑"。康熙二十四年(1705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兼任督陶官,世称"郎窑"。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写信给教会,首次向国外披露景德镇制瓷原料及工艺。雍正四年(1726年)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兼任御窑总理,世称"年窑"。乾隆元年(1736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出任总理,督办窑务长达27年,世称"唐窑"。咸丰五年(1855年)因洪秀全金田起兵,战火纷扰,御窑厂停薪援造。  相似文献   

6.
<正>粉彩瓷素以粉润雅致、色彩柔和而享有瓷上国画之称。经过数百年的变革,逐步使粉彩这门瓷上绘画艺术更趋完善。如今的粉彩装饰艺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工艺制作越来越精湛,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创制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正>景德镇是一个具有爱与包容的城市。景德镇的窑神赵慨,竟然是个西晋邯郸人。是他最早把浙江越窑的青瓷技术带到了景德镇,然后结合新平的制瓷技术,开创了景德镇青瓷新时代。大家都知道的唐英,是来自辽宁沈阳人。历代督陶官中,数唐英成绩最大。他把景德镇官窑瓷推向历史的高峰。风火仙师童斌准确地说是乐平人。据史料记载,乐平制瓷技术也早于景德镇。  相似文献   

8.
正景德镇立镇千年,千年制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一直是全世界热爱陶瓷人们的向往之地。这里的人们绝大多数都从事着与陶瓷相关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瓷都"。一直以来,笔者主要攻克的是釉上粉彩瓷画。所谓釉上粉彩,就是一种釉上彩瓷种类。粉彩作为釉上彩瓷中的代表瓷种之一,又名软彩,深受大众喜爱。粉彩瓷是在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瓷种,一跃成为清宫新贵,一段时间内超越青花瓷的地位,成为瓷界霸主。粉彩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珐琅彩瓷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影响之下的产物,而事实上,珐琅彩瓷的出现与兴盛,除了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的影响之外,还受一种外销瓷——纹章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纹章瓷和珐琅彩瓷的构图形式、装饰形态、装饰色彩,以及创烧的时间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论证了纹章瓷对珐琅彩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  相似文献   

11.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宋代,我国陶瓷产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窑场烧制了许多陶瓷精品,宋代湖田窑的青白瓷烧制成功后、这种青玉般的瓷质效果受到当时人们的青睐,一时间,青白瓷成了陶瓷界的“爆款”,这种烧制技术传到其他产瓷区后也落地生根,成功烧制了具有地域特征的青白瓷。潮州笔架山窑烧制的青白瓷就是这一时期的“同款网红”。本文以潮州笔架山窑代表性器型莲花炉为例,分析潮州笔架山窑莲花炉的艺术特征,从中管窥笔架山窑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3.
何旗航 《江苏陶瓷》2012,45(5):12-13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盒的产量比唐代增加很多。宋代瓷盒不仅产量多,而且景德镇窑有专门从事生产瓷盒的作坊,也就是宋代瓷盒的生产出现了专业化。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瓷盒生产专业化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繁昌窑作为目前已发掘的最早大规模专烧青白瓷的窑场,在皖南青瓷群中崛起,并以优良的瓷质率先成为南方青白瓷的早期生产中心,引起陶瓷考古界的重视。首先,它是新兴的陶瓷品种,却在短时间内打开了南方市场;其次,无征兆的崛起,与一般南方瓷窑青白瓷生产过渡规律有别,这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南唐国的政府行为直接相关;再次,其制瓷工艺与技术源流应是在皖南青瓷发展的技术基础上,融入北方先进的烧制工艺和技术,是南北瓷业技术交融产生的新品种。作为早期的青白瓷生产中心,繁昌窑青白瓷的制瓷工艺及技术来源对研究青白瓷起源、青白瓷的早期烧造历史及南北方制瓷技艺交流等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Qionglai kiln is a famous folk kiln site in China. Six pieces of opaque green-glazed porcelain shards with mild gloss and jade-like feel fired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D.), were adopted as test samples. The correlation among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firing technique and glaze appearan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direc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refiring experiment. The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aque green glazes from Qionglai kiln site are high-temperature calcia–magnesia–silicate glazes and typical of phase-separated glazes. The liquid–liquid immiscibility structure plays a key role for the artistic appearance of the glazes.  相似文献   

16.
次色变价的制度化是清乾隆御厂的重要革新之一。在次色变价制度下,乾隆瓷业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兴盛格局,促进了瓷艺大发展。在次色变价推动下,乾隆瓷艺呈现出官民窑瓷艺风格趋同和创新求变等特色。  相似文献   

17.
造办处是清代宫廷独有的机构,专事宫廷工艺品制作。清宫造办处对景德镇御窑厂瓷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下属的许多部门对御窑厂瓷艺施加各种影响,从而使御窑厂瓷艺呈现出完全符合宫廷审美趣味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耀州窑黄堡窑场是我国古代北方名窑,从唐代开始,经五代、北宋、金代、元代的发展,到明代消亡。在长期不间断的制瓷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下,黄堡窑场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制瓷技艺和规模宏大的制瓷窑场。各个时期的制瓷品种、器物造型、装烧工艺、装饰手法及装饰纹样在产生和发展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且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彭建祥 《佛山陶瓷》2006,16(10):35-37
长沙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文献记载的民间窑场,在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异军突起,开创了釉下多彩彩绘新工艺,书写了诗文装饰等艺术特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颖别致的造型以及瓷器的外销等方面都取得过突出的成就,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目前收藏长沙窑瓷器成为热潮,但市场上赝品充斥,为此有必要就长沙窑瓷器的鉴赏与鉴定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晶  李婳 《江苏陶瓷》2010,43(3):20-21,2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山水画的发源地。它创造性地吸取传统绘画中工笔山水、写意山水的精髓并巧妙地运用于陶瓷山水画的装饰艺术上,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山水纹饰切入,通过对它的艺术特色、产生的时代原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初步探索长沙窑山水纹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