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与中、高渗透油田的技术措施有显著的差别。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在工艺技术部分突出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1)低渗透油田的油藏描述重点是仔细研究地层裂缝,包括裂缝的生成、形态、展布、规模以及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因为裂缝(无论是原生的或是人工压裂形成的)是控制低渗地层渗流的主要因素;2)油层保护技术对低渗透油田来说,必须贯彻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3)因为低渗油田的注水费用和技术难度比中、高渗透油田大得多,应该慎重对待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问题;4)油层压裂改造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措施以及尽早卡堵水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确定合理的井网布署和注采原则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的基础。系列论文之二重点研究了5个问题:一是合理缩小井距,加大井网密度;二是认真研究地层裂缝,合理注采井网布局;三是采取压裂改造措施,提高油井产量;四是实行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五是对具备放大压差条件的油田,要放大压差提液。作者运用了大量低渗透油层的区块、井组开发实例阐明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石油地质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如何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出了一些基本论点,如重视地层裂缝的研究,注意防止油田开发中地层裂缝的不可逆变形以及慎重对待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问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人工裂缝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的增产措施。文章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低渗透油田面积注水条件下存在不同人工裂缝时的开发效果,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压裂后不同裂缝方位、不同裂缝导流能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注采井同时压裂和注水井压裂时的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正方形五点注采系统注水井压裂时,裂缝方位不同开发效果不同,裂缝方位与注水井排平行时驱替效果较好;裂缝导流能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存在最佳值;对注水井和采油井同时压裂时,采出程度高,在计算参数范围内,几乎是同条件注水井压裂时的两倍。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应合理的设计人工裂缝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新  闫锐 《测井技术》1994,18(1):39-43
乔新,闫锐,王泰.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的新方案测井技术,1994,18(l);39~43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裂缝。本文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地质构造、沉积环境、裂缝、地应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根据本地区油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设计往采井网,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低渗透油田开发往往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其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本文在回顾了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形式的演化后,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进行了认真分析,指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注采井网应该是不等井距的沿裂缝(天然的或压裂的)线状注水井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必须要搞清楚裂缝的方向,必须要在压裂优化设计基础上确定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比值.最后还就利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井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渗透油藏,压裂既是改善井底流通性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井地层造成了损害,因此,为了增加油层向裂缝的供油面积;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减少压裂过程对油层的损害,就必须考虑许多影响因素,这包括压裂液,添加剂,支撑剂的选择,缝长,缝宽等裂缝参数,裂缝形态与方位等,本文针对墩塘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采方式,阐述压裂改造在墩塘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田开发部署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概述了低渗透储层的地质成因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以及由地质因素引起的低渗透油田的基本渗流特征。以丘陵油田为例,提出了低渗透油田裂缝和地应力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低渗透油层人工造缝和天然裂缝与井网、注采系统部署的关系,还提出了注水井和采油井对应压裂改造、降低注水水质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造应力场与低渗透油田开发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古构造应力场是控制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分布的极重要因素,现代应力场则影响天然裂缝的保存状况。现代应力场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体现在:①一般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裂缝开度最大、连通性最好,与其近垂直的裂缝开度最小、连通性最差;②随着油田开发的进展,在围压不变的条件下,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平行裂缝的流体压力下降和开度降低的速率最大(有可能成为无效裂缝),而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垂直的裂缝开度和流体压力下降都相对缓慢(到一定开发阶段有可能成为对渗流起主导作用的裂缝);③低渗透储集层可分为纯裂缝型、双介质型和孔隙型,它们的裂缝储渗作用不同,因此现代应力场对3类储集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不同;④孔隙型储集层人工压裂缝延伸方向与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垂直,纯裂缝型储集层人工压裂缝延伸方向与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和先存天然裂缝方向均有关。在研究受古构造应力场控制的天然裂缝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应力场分布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制定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注水管理、水平井设计,并可预防油、水井套管变形。图1  相似文献   

10.
吴琼 《特种油气藏》2012,19(5):82-85,155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具有注采比偏高的现象,这与物质平衡原理相悖。综合研究了新立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认为高注采比主要受无效注水、垂直裂缝、弹性存水量、储层沉积特点和固井质量等因素影响,通过校正计算,合理地解释了低渗透油田高注采比现象,并对开发后期注采比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引入油层盈余率概念作为评价低渗透油藏注采平衡的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东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细分层系开发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一般采用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层系内如层数大多,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即能满足开发生产对层系细分的需要,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东濮凹陷文东油田属于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油层多达55个,在准确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其高效、经济细分层系开发的经验,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纯化油田低渗透油层伤害原因及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纯化油田油层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采油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并应用了7项油层保护技术。目的保护油层,提高产量。结果低密度洗井液、热油洗井及井下洗井开关等技术可有效地保护油层不受污染;低伤害压井液、油井不压井作业等技术可较好地防止压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油层伤害;FAC有机缓速酸可防止酸化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提高油水井酸化有效率;负压与深抽技术相结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有效措施。结论纯化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的应用,使油层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储层吸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延长,矛盾加剧,甚至注不进水.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或下降,除与沉积微相、孔隙结构、油层渗透率等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注采井距偏大和油层伤害有关;注入水水质或者作业压井液不合格、不配伍,会污染和堵塞油层,降低注水量.此时应针对造成油层伤害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堵措施,以恢复和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以某油田为例,探讨了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储层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吉林油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吉林油区已开发的五个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调整的目的、意义和调整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物性差,一般发育天然方向性裂缝,而裂缝对地下渗透场影响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一是注采井排距不宜过大,排距应在150~200m、油井距应在200~300m为宜,注水井距离可以大于300m;二是注水开发初期应以反九点注水方式,后期转为线性注水方式;三是注水井排方向初期与裂缝呈4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一直是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大王北油田人52块低渗透油藏生产特点的6项整体配套技术,既大孔径、深穿透射孔完井技术、油井水与压裂技术、水力泵深抽技术、高压注水技术、水井增注技术和油层保护技术,充分发挥了低渗透油田的生产潜能,基本实现了该断块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总结胜利油田较典型的低渗透区块牛25的开发历程和增产措施,详细介绍了以压裂作为投产和增产措施的具体做法,阐明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不利因素,讨论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最后对低渗透油田的开提出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87年6月4日至6月9日,全国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讨论会在克拉玛依市举行。会议由石油工业部油田开发司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部情报所及大庆、胜利、华北、吉林、大港、玉门、长庆、克拉玛依等油田的代表共39名。会议宣读并提交了14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其中除3篇国外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开发研究调查报告及1篇聘请外国公司进行技术咨询的报告外,主要为国内一些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分析。内容有:扶余砂岩油田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与调整,马岭南区特低渗透砂岩  相似文献   

18.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应力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地应力对采注井网的布置,套管柱的设计,水力压裂及重复压裂的作用,油气富集区的预测,储层裂缝定量预测,地应力与油井出砂的诊断和预测的影响,说明了地应力在油田开发中所占有的地位,同时还给出了建议,这对地应力今后在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应用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压裂作为一种储层改造方法自问世以来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对于低渗透油藏,压裂既是改善井底流通性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近井地层造成了损害。因此,为了增加油层向裂缝的供油面积,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减少压裂过程对油层的损害,就必须考虑施工影响因素,这包括压裂液和添加剂的选择、裂缝导流能力及支撑剂的应用、缝长、缝宽等裂缝参数、裂缝形态与方位等。本文针对墩塘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采方式,阐述压裂改造在墩塘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