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察各种配体对电极电势E(Fe(Ⅲ)/Fe(Ⅱ))的影响,确定使Fe(Ⅱ)鞣液稳定性提高的配体。结果表明:硬碱(磷酸根、硝酸根、硫酸根及氯离子)、软碱(氰根)及有机酸根(酒石酸根、柠檬酸根、乙酸根、甲酸根及草酸根),都使E(Fe(Ⅲ)/Fe(Ⅱ))低于771mV,在Fe[Ⅱ]鞣液鞣制时,尽量避免加入硬碱、软碱及有机酸根;交界碱(邻罗菲啉、亚硝酸根及亚硫酸根)能使E(Fe(Ⅲ)/Fe(Ⅱ))高于771mV,能减少Fe(Ⅱ)向Fe(Ⅲ)的转化,在Fe(Ⅱ)鞣液鞣制时,应加入交界碱以增强Fe(Ⅱ)鞣液的稳定,促进Fe(Ⅱ)鞣液的鞣制。  相似文献   

2.
将FeSO4-THPS结合鞣法与Cr鞣法和Fe(Ⅱ)鞣法进行对比,考察了它们鞣制绵羊皮后革坯的状态,测定和评估了复鞣加脂后成革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感官特征,并对坯革的耐热老化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Fe(Ⅱ)-THPS结合鞣制绵羊皮收缩温度(Ts)能达到92.4℃,且鞣后革坯丰满度和粒面紧实度优于Fe(Ⅱ)鞣,复鞣加脂后成革抗张强度8.456 MPa,撕裂强度22.985 N/ram,物理力学性能达到绵羊服装革的标准,粒面紧实,柔软度好,厚度均匀.Fe(Ⅱ)-THPS结合鞣革物理力学性能和感官性能比单独Fe(Ⅱ)鞣革好,耐热老化能力与Cr鞣革和Fe(Ⅱ)鞣革相当.热老化对成革撕裂强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四羟甲基硫酸膦(THPS)与Fe(Ⅱ)形成的二元体系进行结合鞣制后,可提高成革收缩温度。试验用THPS与几种Fe(Ⅱ)盐结合鞣制浸酸山羊皮,测定比较不同成革的收缩温度、耐老化性、物理机械强度等理化性质,寻找一种最适宜与THPS结合鞣的Fe(Ⅱ)盐,即THPS与Fe(Ⅱ)形成的配合物最稳定,抗氧化性最强。结果表明:THPS与硫酸亚铁结合鞣后的成革性能最好,收缩温度为90.3℃,成革撕裂强度23N/mm,伸长率35%,老化试验证明FeSO4-THPS结合鞣成革的耐老化性,优于其他3种Fe(Ⅱ)盐的结合鞣制。  相似文献   

4.
首先合成Fe(Ⅱ)与脂肪二胺(乙二胺),1,2-乙二胺二酸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或邻苯二甲酸的混合配体化合物,然后使用这些配合物进行单独的或与铝以及植物鞣剂进行结合鞣制试验。对使用这3种鞣制方法得到革样的耐湿热稳定性、Fe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与纯的铁鞣体系相比,结合鞣鞣制革的耐湿热稳定性较好,而这3种鞣制体系鞣制得到的革样中的Fe离子含量均不高,但是由于在结合鞣体系中影响革样强度特点的因素比单独Fe鞣革复杂的多,故而得不到金属离子含量与革样耐湿热稳定性的直接关系。试验发现:植物-Fe结合鞣革的丰满度以及色泽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多种小分子有机酸配体与引入微量铬配体的方法对一定比例混合的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进行改性,当锆、铝、钛摩尔比一定、且按n(总无铬金属离子)∶n(乳酸)∶n(柠檬酸)=1∶0.1∶0.1进行有机蒙囿改性、按n(总无铬金属离子)∶n(铬金属)=1∶0.05进行改性时,鞣液具有高的浑浊pH与高的稳定性。选择浓度为2mol/L、pH为2.0的改性鞣液,用于不浸酸鞣制时所鞣革收缩温度可达到88.9℃。  相似文献   

6.
Fe3+催化油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志华  涂刚  郭文宇  李强  刘宇 《中国皮革》2003,32(13):17-19
以Co2 + 、Fe3 + 为催化剂及无催化剂条件下 ,在 4 0℃ ,通过对油脂在空气中氧化过程的碘值、氧化值、酸值、折光率的测定 ,证实采用Fe3 + 既作为预鞣剂 ,同时又可作为优良的催化剂。裸皮经过Fe3 + 预鞣后 ,收缩温度较高 (77℃ )。Fe3 + 与皮胶原中的羧基结合 ,不与油脂竞争胶原纤维的结合点。结果发现 :经铁盐预处理后再油鞣 ,可大大缩短油鞣时间 ,用油量也减少。 2 8- 4 0h的鞣制可获得成革柔软 ,色泽深黄 ,收缩温度为 70℃的成革。这种革也有较好的抗张强度及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配体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有机配体(柠檬酸、乳酸、邻苯二甲酸、甲酸和双醛淀粉)、pH以及熟化时间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然后进行配体两两配伍,用pH电位滴定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得到最佳配伍方案,最后通过鞣制工艺对锆-铝-钛多金属配合鞣液的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鞣液中各金属离子摩尔比为n(Ti4+)∶n(Al3+)∶n(Zr4+)=0.5∶4∶1,且n(金属离子)∶n(柠檬酸)∶n(乳酸)=1∶0.1∶0.1时,配合物在稳定性和反应性两方面的表现最好,鞣制革样的收缩温度可达92℃。  相似文献   

8.
噁唑烷鞣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噁唑烷是一类由氨羟基化合物同醛反应得到的杂环衍生物,具有活泼的双官能团,能与酚和蛋白质进行交联反应。作为鞣剂使用的(口恶)唑烷有两种,其一命名为4,4-二甲基-1,3(口恶)唑烷(简称(口恶)唑烷Ⅰ),其二为1-氮杂-3,7-二(口恶)二环-5-乙基(3,3,0)辛烷(简称(口恶)唑烷Ⅱ)。通过广泛的研究,发现(口恶)唑烷适宜与合成鞣剂、铬鞣剂、植鞣剂进行结合鞣,可赋予成革特殊的性能。 (口恶)唑烷Ⅰ尤适于多脂的浸酸羊皮的预鞣,经它快速预处理后裸皮收缩温度可达70~75℃,便利于高温皂化脱脂,从而解决了羊皮脱脂的困难。经(口恶)唑烷预鞣的革,颜色浅淡适于加工成白色革或浅色革。(口恶)唑烷Ⅱ最适用于铬或植结合鞣,尤其对于毛皮的鞣制,与铬配合可消除铬鞣蓝斑,制出洁白无污点的毛皮。用(口恶)唑烷Ⅱ对植鞣进行预处理,可提高革的鞣透度和收缩温度并可使成革水溶物降低50%左右。若用(口恶)唑烷Ⅱ10%对植鞣革复鞣1小时,其收缩温度可达100℃。试验还证明,在成革的耐汗、耐洗等方面,(口恶)唑烷优于戊二醛。此外,(口恶)唑烷与铬配合鞣制可大大提高铬盐吸收率,降低废液铬含量,有利于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有关磺甲基化合成鞣剂在主、复鞣及结合鞣中的应用性能,通过对比此类鞣剂和国外同类产品(Basyntan DLE)的成革特性,如收缩温度(Ts),增厚率,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色泽、观感、手感等众多参数,正确评价磺甲基化合成鞣剂的应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产品鞣革性能优良,成革色泽浅淡,耐光性能优异,抗张强度、撕裂强度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可用来生产猪皮仿绵羊服装革.磺甲基化合成鞣剂复鞣后皮身丰满,粒面细致,手感柔软,皮革厚度增加,与铬结合能力强,此类鞣剂能与Fe(Ⅱ)进行结合鞣制,成革收缩温度Ts达86℃,成革物理机械性能达到国家标准.磺甲基化合成产物SMW是一种性能很好而且环保的新型合成鞣剂,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羧基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化多糖配体OP1和OP2与铝盐、锆盐(AZ)进行配位鞣制,并与传统柠檬酸-铝锆(CA-AZ)鞣制和铬(Cr)鞣进行对比,评估了4种鞣制技术的鞣革性能、坯革性能和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对鞣制性能的影响比羧基含量大。重均相对分子质量7000左右的OP2同AZ形成的配合物鞣革收缩温度高(82.1℃)、阳电性强(等电点高于7.0),对染整材料的吸收率好(高于80%),使得坯革物性优良,仅次于铬坯革。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OP1(Mm;1000左右)和CA同AZ的配位鞣制性能不及OP2。此外,OP2-AZ鞣制废水的生物降解性优于CA-AZ和铬鞣废水。因此,氧化多糖-铝锆配合物鞣制技术有望成为一种实用、清洁的无铬皮革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1.2.2无机媒介体系对于氨基化合物类,羟基乙二胺三乙酸、N-二羟乙基甘氨酸、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TEA)等作为铁络合物配位体的可行性已有研究。虽然在碱性溶液中它们都能与Fe~(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但目前最合适的铁络合物体系仍是Fe(Ⅱ)-TEA络合物,其相对于Ag/AgCl/3 mol/L KCl显示出高达-1 050 mV的还原电位,基本可以将目前所有的还原染料还原,并无需添加其他还原剂~([18])。在Fe(Ⅱ)-TEA基础上,无机媒介体系已经大致发展为铁盐单配体、铁盐混合配体以及铁钙双核复合物等体系。  相似文献   

12.
R  Karth  I  keyan.  R.  Ramesh.  R.  Usha.  B.  Ramana  I  ah.  N.  K.  Chandra  Babu  郝霞 《北京皮革》2009,(2):94-101
寻找更加安全的鞣制方法一直是制革行业的研究方向。由于在水溶液中与Cr(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Fe(Ⅲ)盐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可能取代铬盐的鞣剂。但是,在制革工业中使用Fe(Ⅲ)鞣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铁鞣法不能用来生产软革,例如服装革、手套革。为了克服该问题,本文尝试用铁鞣法来生产山羊绒而和绵羊纳帕服装革。试验优化了铁-铬结合鞣法,同时将鞣制废液中铬和铁的含量部降低到了100mg/L以下。为了研究铁-铬结合鞣法对皮革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鞣革进行分析。另外,对鞣革的强度和颜色特征也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机配体对锆-铝-钛多金属鞣液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配体种类,物质量比,放置条件,熟化时间和pH值对锆-铝-钛多金属鞣液沉淀pH值的影响,并对优化条件下锆-铝-钛多金属鞣液的稳定性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体为柠檬酸,金属离子总量与配体的物质量比为1:0.16,条件为室温,熟化时间为24h,...  相似文献   

14.
Fe(Ⅱ)配合物用于鞣制,成革物性良好,还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成革中Fe(Ⅱ)含量对成革质量影响较大,实验设计化学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对成革中Fe(Ⅱ)含量进行测定,化学滴定法靠颜色变化判定终点,电位滴定法靠电位值判定终点。结果表明:化学滴定法获得Fe(Ⅱ)总含量为8.9 g,于加入总Fe(Ⅱ)10g相比,损失率为11%;电位滴定法获得Fe(Ⅱ)总含量为9.9 g,损失率为1%。电位滴定法是一种更为准确、有效的测定成革中Fe(Ⅱ)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MIL-53(Fe)粉末作为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窄、催化效率低和难回收利用等问题,以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作为载体,通过表面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负载不规则MIL-53(Fe)的纤维MIL-53(Fe)-PA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其表面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MIL-53(Fe)能够均匀分布于改性PAN纤维表面,部分MIL-53(Fe)呈现出一定的结晶性能,且纤维配体的电荷转移(LMCT)效应将其光谱响应范围拓宽至800 nm;由于纤维配体和对苯二甲酸配体的协同作用,使得MIL-53(Fe)-PAN在染料降解中显示出极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远优于MIL-53(Fe)粉末及其直接负载改性PAN纤维催化剂,为高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无铬鞣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有机——无机结合鞣(主要是植铝鞣),有机—有机结合鞣(主要是植物单宁——其它有机鞣剂结合鞣)以及合成胶联剂鞣制皮革所采用的方法和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DMT-ⅡB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分别对l#有机鞣剂和2#有机鞣荆所鞣得的水牛二层坯革进行复鞣,即进行无机,有机无铬结合鞣,并进行湿态染整操作。试验工艺获得的水牛二层沙发革检测后发现,DMT-ⅡB配合鞣剂复鞣1#有机鞣剂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9.1℃,复鞣2#有机鞣荆鞣坯革制得的革收缩温度达到86.3℃,再经过湿态整理和干整理后收缩温度分别达到92.5℃和86.4℃,革身丰满柔软,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较好。综合比较分析表明,DMT-ⅡB配合鞣剂与1#有机鞣剂结合鞣制得的成革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8.
讨论一、结合鞣革的收缩温度植物鞣革的收缩温度,一般在80℃左右,纯铝鞣革的收缩温度,一般在70℃左右,但实施植—铝结合鞣(先植鞣再铝盐复鞣或先铝鞣再植物鞣剂复鞣)后,成革的收缩温度却可大大提高,甚至可高达130℃左右,与鞣制良好的铬鞣革相似,这是除了铬鞣革以外其它革所不能达到的。对这种奇特现象的解释一般公认是铝盐与植物鞣质(根据鞣制工艺,其中之一先已与皮蛋白质结合)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多糖与Fe(Ⅱ)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及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多糖(AAP)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铁是人体必须的化学元素之一,将二者螯合,既可强化黑木耳多糖的生理活性功能,又可将其作为一种补铁剂。本论文对黑木耳多糖与Fe(Ⅱ)的螯合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黑木耳多糖与Fe(Ⅱ)的比值、溶液的pH、Fe(Ⅱ)初始浓度、螯合时间等因素对黑木耳多糖螯合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以黑木耳多糖与Fe(Ⅱ)的螯合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螯合工艺为Fe(Ⅱ)的初始浓度为5mg/mL、pH为3.0、黑木耳多糖与Fe(Ⅱ)的比值为5∶1、螯合2h。红外光谱研究显示,AAP与Fe(Ⅱ)发生了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聂敏 《北京皮革》2006,(5):90-93
本实验开发了一种新的结合鞣法,这种无铬鞣法采用铝盐,二氧化硅,四羟甲基硫酸膦(THPS)的组合作为结合鞣剂。在本文中,蓝湿皮的概念被白湿皮取而代之,研究了三种独立的组合:二氧化硅一铝盐,二氧化硅-THPS,二氧化硅-THPS-铝盐;并研究了铝盐-二氧化硅鞣制皮革时,配体对收缩温度和性能的影响。用二氧化硅-THPS-铝盐鞣制的皮革收缩温度达到86℃。使用这种结合鞣方法鞣制的皮革,其手感和力学性能与传统的铬鞣革不相上下。该方法中THPS的存在能提高成革的力学性能。应用少浸酸结合鞣方法时,COD和TS分别降低了41%和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