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盐酸(HCl)为掺杂剂、OP-10为助乳化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了聚苯胺悬浮液。探讨了主要原料用量和工艺参数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n(DBSA):n(HCl)=3:2,n(酸):n(苯胺)=2:1,n(氧化剂):n(苯胺)=1:1,m(OP-10):m(苯胺)=2:3,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30℃。将所制聚苯胺悬浮液直接与水性环氧乳液混合均匀后加入配套固化剂,通过电化学测量和浸泡试验研究了所得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其防腐性能相比纯环氧涂层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化学氧化制备纳米棒状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制备的掺杂聚苯胺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TEM)下首次观察到了聚苯胺的有序排列结构,晶面间距为5.99 Å。考察了掺杂剂/苯胺、氧化剂/苯胺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时间等对聚苯胺电导率影响,最高电导率达到了0.72 S/cm。透射电镜怎能看到5.99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煤基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CBP-DBSA)。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煤粉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苯胺单体浓度及过硫酸铵、DBSA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同时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CBP-DBSA电导率的影响,并且通过FTIR、TGA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于波  马立国  于海岩  张龙  梁山  冯可 《弹性体》2011,21(2):52-56
采用直接化学氧化聚合法,用一步掺杂的方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在聚苯胺链上引入磺酸基团。讨论了氧化剂的用量、反应介质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导电聚苯胺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参数为:反应温度为10℃;c(盐酸)=0.3 mol/L;n(过硫酸铵)∶n(苯胺)=0.4∶1;反应时间为4h。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溶解度超过85%,产率超过80%,电导率大于8 S/cm。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盐酸(HCl)复合酸掺杂制备了导电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有机无机复合酸体系对聚苯胺热稳定性的影响。在复合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与盐酸物质的量比为3∶2、复合酸与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0∶1、聚合温度为20℃、聚合时间为10h的优化条件下,所得到的掺杂态聚苯胺导电性能最佳。适当配比的有机无机复合酸掺杂后,导电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导电聚苯胺/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和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插层聚合方法制备了导电聚苯胺包覆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探讨OMMT、APS和DBSA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胺、APS、DBSA三者摩尔比为1:1:1.5时,苯胺与OMMT质量比为1:3.5时,复合材料的电寻率最高可达0.0571S/cm。用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已插层到OMMT层间,且聚苯胺在受限的纳米空间只能以有限层分子存在,很可能是伸展链构象。  相似文献   

7.
乳聚法制备聚苯胺复合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平  王燕飞 《广东化工》2006,33(11):9-11,28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用提拉成膜法制备了复合膜。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PVA)为4.3%、n(An)∶n(DBSA)∶n(APS)=0.80∶1.00∶0.80、反应温度为5℃时,PAn/PVA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电致变色性及粘结性能。其本征态电化学活性的氧化峰电位范围出现在0.43V。  相似文献   

8.
赵戈  傅相锴  马丽华 《精细化工》2006,23(6):540-544
用原位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HC l混酸为掺杂剂,过硫酸胺(APS)为氧化剂,制备了聚苯胺/掺锑二氧化锡(ATO)导电复合材料。探讨了ATO用量对导电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在n(苯胺)∶n(APS)∶n(DBSA)=1∶1∶0.7,m(ATO)∶m(苯胺)=0.1∶1时,复合材料室温25℃的电导率最高可达8.35 S/cm,比通常方法合成的聚苯胺和nano-ATO的电导率分别提高约1至2个数量级。通过FTIR、XRD、SEM和TEM对目标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胺优先在ATO纳米粒子表面聚合,形成聚苯胺包覆ATO的导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相微乳液法,以苯胺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剂、抗坏血酸和过硫酸铵为复合氧化剂制备聚苯胺乳液及性能良好的聚苯胺粉体,考察了复合氧化剂组成和用量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苯胺乳液直接应用于带锈涂料中防腐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抗坏血酸与过硫酸铵复合作为氧化剂,过硫酸铵与抗坏血酸质量比为13∶1,十二烷基苯磺酸与苯胺物质的量比为1.25∶1.00,合成的聚苯胺性能优良;添加0.5%的聚苯胺乳液于带锈涂料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带锈涂料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10.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利  胡睿  甘孟瑜 《精细化工》2003,20(6):321-322,351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剂,在非有机溶剂的两相体系中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助剂,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直接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膜的聚苯胺(PAn)/PVA乳液。研究了PVA含量、苯胺(An)与DBSA的量比、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An的量比及反应温度对膜的电致变色性、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w(PVA)=4 3%、n(An)∶n(DBSA)∶n(APS)=0 86∶1∶0 86、反应温度为8℃时,所制得的PAn/PVA乳液可直接制成具有良好电致变色性的自支撑膜(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小于0 5s,电导率可达2 69×10-4S/m)。  相似文献   

11.
将废旧轮胎胶粉用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得到改性胶粉,然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四探针测试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胶粉改性及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性能明显提高胶粉分散性能;当温度为10 ℃,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1∶1,盐酸浓度为1.0 mol/L,反应时间10 h时,制得的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的电导率为4.79 S/cm。  相似文献   

12.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A),研究了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n APS:n An)、HCl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ANI-HA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PANI-HA电导率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影响PANI-HA电导率的主次关系为反应温度n APS:n An反应时间HCl浓度;制备PANI-HA的最佳工艺为nAPS:n An=1.0,HCl浓度1.0 mol/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8 h。  相似文献   

13.
导电聚苯胺复合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质,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剂,进行苯胺的原位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PMMA复合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成了性能优良的可溶性导电复合膜,电导率达10^-2S/cm;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环境稳定性测试,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复合膜的结构表征,用元素分析法测定了复合膜的组成,结果表明复合的聚苯胺存在—饱和值,超过饱和值,对电导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共混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导电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尔比为1: 1的苯胺与过硫酸铵为反应物,在 c(HCl)= 1mol/L盐酸中于室温下合成的聚苯胺,经25%(ω)氨水处理后得本征态聚苯胺,收率72%。用50%(ω)十二烷基苯磺酸的乙醇溶液60ml与3g本征态聚苯胺在室温下反应24h,可制得导电态的掺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聚苯胺,电导率3.98S/cm。然后在60℃下将环氧树脂E-44和上述掺杂态聚苯胺(m:=1:0,4)经良好搅拌1h,得均匀的黑色导电胶。该电胶可溶解在二甲苯中,并能与体积比为1:1的邻苯二甲酸在80℃下经4h可完全固化,电导率为0.118S/cm。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微乳液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 (NH4) 2 S2 O8为氧化剂 ,在功能质子酸 水 正丁醇三元体系中 ,用微乳液法合成了聚苯胺。以聚苯胺的电导率和电致变色性能为标准 ,讨论了引发剂、DBSA、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并对影响聚苯胺 /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性能因素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与用常规乳液法合成的聚苯胺相比 ,用微乳液法合成的聚苯胺与聚乙烯醇所成的膜 ,其电导率提高了 2个数量级 ,电致变色性能也更好。  相似文献   

16.
赵海沨  韩冰  赵辉 《广州化工》2014,(18):60-62
以D-樟脑磺酸为掺杂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软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水溶液体系中通过苯胺原位聚合制备得到聚苯胺纳米纤维,对其进行了紫外和红外的表征,并使用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观测。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樟脑磺酸的掺杂可促进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形成,并同时起到掺杂剂和软模板的双重作用;通过控制反应的时间,可调节产物的形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