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所设计的经济型宽带DTMB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系统,采用自主先进的国标地面数字电视DTMB国际技术标准,其核心技术为TDS-OFDM和LDPC技术。设计的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系统在抗干扰能力、接收性能、传输速率和容量等实测均表现优异,系统以1个500 W室外防雨型宽带发射机基站为主,天线安装于120 m铁塔的平台上,在40 km内相对平坦的地区能够覆盖90%以上的地方,用户终端可通过7单元室外天线或5单元室内天线接收后,经AVS+数字电视机顶盒收看电视,并在东盟及非洲地区,满足客户需求并推广应用了中国DTMB标准。  相似文献   

2.
《电机电器技术》2012,(2):18-18
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通信局日前正式通过对两项数字电视国际标准的修订。这次修订将我国的数字电视地面多媒体广播系统DTMB标准纳入其中。我国DTMB标准正式成为继美、欧、日之后又一数字电视国际标准,这是我国在数字电视领域的首个重要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信号的传输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是现代的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现代高清晰显示技术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合成的产物。本文将从数字电视的概述出发探讨现在国内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最后并展望未来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信号的传输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是现代的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现代高清晰显示技术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合成的产物。本文将从数字电视的概述出发探讨现在国内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最后并展望未来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数字电视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在考虑传统IP网络电视、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克服传统电视系统的缺点,利用IP网络传输的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电视(DTMB)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地面广播电视网与宽带IP网相结合,把地面数字电视信号通过IP网组播方式传送给智能终端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对网络资源的消耗,同时保证多台智能设备同时观看电视节目.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框图和系统所涉及到的主要芯片,然后详细描述了解调软件设计、IP overTS的实现和客户端软件的设计流程,最后总结了系统可应用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3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上,地面数字电视的技术及产品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海信重点展示了最新开发的47英寸,42英寸大屏幕高清地面数字电视以及数字机顶盒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率先满足了国家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和播放需要,海信成为国内首  相似文献   

7.
数字电视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数字电视常用调制方式。对各国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及卫星电视、地面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传输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基于DTMB标准多载波模式的同步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DTMB)的多载波模式,设计了一个同步系统。提出一种实现DTMB多载波系统同步的流程。将同步系统划分为捕获和跟踪两种状态。通过判断定时误差提取器输出的互相关序列的相关峰的尖锐程度及位置是否发现改变,实现捕获和跟踪状态之间的切换。针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频偏,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仿真表明:在信噪比为20dB、AWGN和多径信道下,当频偏跟踪环路锁定后,残余频偏约为1Hz并且在AWGN信道下的帧体数据的星座图相比同步前有明显的改善;当突发状况导致系统不再同步时,系统能够自动恢复到同步状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本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日用电器》2009,(9):24-25
作为中国的数字电视在国内发展的已经很快了,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国外的推广应用的情况。我们由一个所谓的生产的过程,作为技术设计和标准的推广,这样才能体现技术的实力和综合技术的进步。第二就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的体现,首先这是一个标准,第二就是能够推动国内新鲜的设计和生产,发射机、机顶盒的设计和生产。第三作为地面国标在海外的推广,能够积极主动的推动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向海外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08奥运之年,为让全国观众欣赏到精彩的奥运现场直播,以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为特色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已“全面开花”,目前全国有超过2600万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享受到了数字电视服务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高志远  曹阳  张晶  於益军 《中国电力》2017,50(11):42-47
标准国际化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这是一个复杂问题,牵涉众多的技术领域和多样性的标准化需求。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脉络梳理和标准国际化需求分析出发,对标准国际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部署方式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包含4个专业方向、13个技术领域、45个子领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梗概。基于各专业方向和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标准国际化需求。提出了立足于当前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标准积累的现实基础,通过4种途径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国际化,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支撑的总体思路。挑选了一批优先进行标准国际化的技术领域和具体标准,推荐了一些典型的标准国际化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能表是以微处理器应用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仪表,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能表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关注。随着对智能电能表的巨大需求,政府和企业都在建立智能电能表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介绍了部分政府组织制定智能电能表相关的标准和政策,简单说明了其在部分国家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霍沫霖  单葆国 《中国电力》2012,45(11):91-95
欧洲国家走在智能电表推广的前沿,并对智能需求响应、电动汽车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等进行试点。智能用电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双向交互,通过分析欧洲智能用电发展的经验,得出智能用电技术的研发、试点和推广需要法规政策的推动;科学评估试点项目可提高推广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基于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制定推广计划;结合国情特点制定最小功能要求和技术标准;开发新商业模式并适度超前开发新业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面数字电视移动测试系统及其软件和硬件实现方案,能够实现视频的播放、测试数据的实时显示以及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后期的统计处理。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的网络测试、评估和规划。  相似文献   

15.
基于.NET反射技术的规约插件实现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SCADA系统中远动规约标准的不统一,在分析现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ET反射技术的规约插件设计与实现原理。通过将规约处理模块封装成程序集,通信主程序利用反射技术动态加载该程序集,调用其中相关对象的接口函数以完成远动规约的转换。这种设计模式不仅简化了规约插件的开发和部署,而且避免了在W indows环境下所遇到的“DLL地狱”问题。这为SCADA系统中多厂家RTU的集成、多种远动规约的集成提供了灵活方便的解决方案。文中最后给出了用C#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田黇 《电力信息化》2014,(11):34-38
为推动业务规范化管理,增强总部管控力度,国家电网公司在SG—ERP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ERP系统的集中部署工作。通过研究设计出统一、规范的权限体系,来满足ERP集中部署后的权限管理要求。实现权限的集中管控。文章遵循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权限管理规范的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权限方案总体架构,提出了详细明确的权限标准及编码规范,并对ERP系统与统一权限管理平台的接口规范进行了设计说明。文章提出的权限技术方案实现了合理的权限配置及有效的权限管控,对集中部署的权限体系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是我国目前电力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市场模式下各发电企业的竞价结果直接决定其经营收益。与单一电厂相比,在一个市场中拥有多个电厂的发电集团能够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为减少内部竞争,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经营目标,有必要对各下属电厂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和指导,引导所属电厂积极主动的参与市场竞争。针对发电集团参与电力市场的需求,该文提出了分散部署、分散决策,集中部署、分散决策和集中部署、集中决策三种典型的发电集团竞争决策模式;分析了每种决策模式的特点和相应电力市场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式;分析表明,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发电集团的竞价决策模式将逐步由分散部署、分散决策过渡到集中部署、分散决策,最终实现集中部署、集中决策。  相似文献   

18.
For security servic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key management is a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triangle-based key predistribution approach and show that it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key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is is achieved by using the bivariate polynomial in a triangle deployment system based on deployment information about expected locations of the sensor node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scheme can achieve higher probability of both direct key establishment and indirect key establish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curity analysis shows that its security against node capture would increase with a decrease of the sensor node deployment density and size of the deployment model and an increase of the polynomial degree.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保电工作手段单一、难以管理等问题,基于配电物联网,建设以智慧保电平台与智能配电台区结合的智能供电保障与指挥系统,以开放的标准,促进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在保供电期间做到精准可靠、智慧指挥、全面感知。智慧保电平台分为可视化大屏幕、配电自动化平台、监测终端3部分,可实现人员、车辆、物资等保电资源全景可视化监控和主动指挥,为全网保电资源的统一调配与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智能配电台区以TTU(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搭配末端感知设备,实现台区数据全面整合应用。建立智能供电保障与指挥系统,节省人力物力,可极大提高重大保电期间的用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