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淮南矿区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特点分析,利用调查统计等资料,找出了影响矿区地质环境的关键因子和累积因子,采用三角隶属函数对各因子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由专家打分给出。根据层次比较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考虑累积效应的淮南矿区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得到了实际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典型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累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电基地的分布区。由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经过长期累积和空间外扩,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针对这一区域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某一生态要素、某一时间段的生态效应分析,而煤矿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复杂的能量物质流动。为此,(1)阐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煤矿生命周期阶段,给出了矿区不同生命阶段的发展过程与草原生态系统演变的空间关系;(2)解析了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效应累积特征,重点阐述了水、土、植被关键生态要素的累积源、累积途径及表征形式;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累积变化趋势,1981—2015年61.29%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不明显,通辽市西北部、赤峰市北部及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约16.86%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减少的趋势,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南部、赤峰市及通辽市西南部地区约21.85%的像元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的趋势;(3...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场论和GIS技术进行矿区生态环境的采动累积效应分析.论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场理论与相关概念;考虑到矿区生态场不同层次生态位与开采沉陷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生态位元素对于揭示采动累积影响规律的敏感特性,构建了生态位元素体系;然后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元划分,并以此为单位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影像分类,利用分类结果号题图进行生态位元素值计算,作为累积效应研究的基础数据.论文主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覆被态势指数及土壤侵蚀强度等生态位元素的量化与测算方法,描述了采动生态势的确定方法以及基于此进行生态环境采动累积效应分析的程序方法.最后以潞安矿区某开采沉陷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示例分析,得到该矿区主要生态位元素的采动累积效应规律. 相似文献
5.
6.
煤矿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累积环境效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生产系统生态化过程的现状及困境,指明开展煤矿生产系统生命周期累积环境效应研究的可能性。首先对累积环境效应评价国内外进展进行简述,结合煤矿环境现状,从生命周期角度对煤矿生产系统累积环境效应动力流态进行初步探讨,依据非平衡态热力学自组织机理,指明煤矿生产系统代谢进程的自组织程度可用有序度来描述,给出了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矿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累积环境效应评价技术框架。研究表明,深入分析煤矿生产系统的多流态过程及其累积环境效应对于煤矿资源综合利用及工业生态链条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关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发展形势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并对相关主体责任进行了剖析,对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为避免在煤炭资源开采之后留下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要做到"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时刻注意环境问题,做到损害环境最小。通过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耦合效应的研究,旨在提高对西部环境的补偿,达到资源和环境最优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10.
矿区生态环境结构是揭示和研究矿区生态环境要素数量配比、质量配比、纵横空间位置配置、相互间联系内容与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可概括为两个体系、三项内涵、一个因素、两个关系、一项规律。由于我国资源与环境制度以及煤炭资源开采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等与国外有所不同,在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后,提出了煤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变异规律及全程协调控制的理论:将矿区生态环境要素与煤炭资源开发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基于地面与地下一体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资源开发一致,与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变异规律相协调,受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容量约束,探-采-闭-复全程以及预测-预防-控制-治理-恢复全面的,煤炭资源开发的组织、管理及技术的方式和方法的最佳组合与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2、Al2O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为低硫煤,10#煤和11#煤属于低中硫煤,13#煤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和11#煤)和海退成煤(8#煤和13#煤)两种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旺格维利采煤法是澳大利亚在房柱式开采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高效采煤法,本文介绍了神东煤炭公司应用旺格维利采煤法的主要工艺参数、新装备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在应用该项技术过程中对高产高效矿井管理模式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将来一段时间也将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煤炭的生产、运输与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与破坏。本文首先就煤炭开发利用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评价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矿区构造环境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国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3)
运用板块构造和地质动力区划理论,研究了平顶山矿区地形地貌和构造演化特征,得出了平顶山矿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顶山矿区多次受秦岭造山带由南向北的挤压、剪切作用,形成了以郏县正断层、襄郏正断层、鲁叶正断层为界的四周凹陷带。平顶山矿区中部凸起,全局俯视呈“N”字形地貌,具备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动力灾害的构造环境。利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划分的Ⅲ级活动断裂和Ⅳ级活动断裂,从区域性的尺度上控制了井田煤与瓦斯突出的宏观分布特征,Ⅴ级活动断裂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局部分布特征。对十二矿井田划分了4个构造分区,控制着十二矿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