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阳离子共聚物的性能;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高固含量,高分子量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分析了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单体浓度,共聚单体配比以及油水体积比对DD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阳离子型絮凝剂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高分子质量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D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絮凝剂。文中对共聚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絮凝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复合引发剂APS/SS/AIBN,油水体积比1.5,单体浓度为46.5%时,阳离子型絮凝剂特性粘数[η]较高。该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上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反相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的水溶性阳离子型聚合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该聚合体系以煤油为分散介质,以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以过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油相/水相(V/V)为30/70、水相单体浓度为60%、DMDAAC∶AM为1∶1、乳化剂用量为6%、引发剂用量为0.2%、聚合温度为30℃的条件下聚合12小时,聚合物的特性粘数达2.56dl/g。该反相乳液聚合用水溶性引发剂,其聚合机理与典型乳液聚合不完全相似,在乳化剂用量较少时,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乳化剂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静态条件下 HP(MA-VAc-MMA)多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HP(MA-VAc-MMA)多孔载体静态状况下固定化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效果优于活性炭、活性污泥,固定化效果受单体组成、致孔剂、交联剂等的影响显著。当MA/VAC/MMA为4/5/1,用DVB与EGDA混合物为交联剂,PVAC与BAC混合物为致孔剂,用量分别为10%,20%,水解度大于30%,粒径40-60目的多孔共聚物栽体,固定化厌氧微生物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可转位刀片槽型CAT与CAD/CAM集成系统,在CAT与CAD/CAM两大模块之间建立了数据处理与接口模块,实现了测量数据与CAD设计数据的文件转换,初步解决了刀片槽型CAT/CAD/CAM集成系统中的数据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直接酯化法制备了富马酸双十八醇酯单体和富马酸双混合醇酯单体,游离基事合成了富马酸双十八醇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P(DOF-CO-VA)及富马酸双混合醇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P(DBF-CO-VA)。单体及共聚物用IR、^1H-NMR等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聚物对几种高蜡、高粘原油及渣油的降凝、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7.
CAPP是工程设计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沟通CAD与CAM之间的桥梁.为了实现零件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通过统一的零件信息建模技术来实现CAD/CAPP/CAM的集成,它为CAD/CMP/CAM的集成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模具CAD/CAM/DNC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模具设计与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和CAD/CAM集成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模具CAD/CAM/DNC集成化环境。基于三维建模的CAD/CAM技术和主模型技术,在建立模具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CAD/CAM/DNC一体化,用实例论述了模具CAD/CAM/DNC一体化的过程,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单体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GMA),共聚反应所得共聚物中凝胶含量的变化,反应体系中加人调节剂叔十二硫醇(t-DDM),异丙基二硫化黄原酸酯(DIX)能降低凝胶含量,共聚物在干燥及塑炼过程对凝胶量也有一定影响,文中对共聚物中环氧值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热分析仪(DS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特征技术作为CAD/CAM集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在CAD/CAM系统集成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是在目前的特征产品定义模型中,缺少零件加工特征的映射关系,以及CAD/CAM集成设计的能力,不能满足CIMS环境下的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特征基产品定义模型应用于CIMS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面向CAD/CAM的宏特征定义方法,并讨论了宏特征的构造和映射关系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通常丙烯酰胺(AM)类油包水乳液的不稳定性及减少油相,研究了在油包水"多面液胞"(W/OPHC)中进行的AM类水溶性单体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首次引入水滑石(LDH3)作为接枝骨架,合成一系列W/OPHC型阳离子、阴阳离子型的有机-无机两性LDH3接枝共聚产物.重点报道该新型聚合反应过程,从动力学角度研究其最佳反应条件;用透射电镜(TEM)表征PHC在W/O乳液中的百分率和PHC的体积大小;用红外表征最终产物的结构.这类产物是目前最新开发的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可用于絮凝剂和污泥脱水剂等.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原料,引入复合引发体系和引发促进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考察了引发促进剂用量、引发剂浓度、单体含量、聚合方式(绝热聚合和恒温水浴聚合)及pH值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CPAM在各种无机盐溶液中的黏性行为。结果表明,合成CPAM的最佳条件:采用绝热聚合方式,引发剂及引发促进剂用量分别为0.25×10—3g.gm-1、5.0×10-6g.gm-1,单体质量分数30%,pH值5.0;CPAM在NaCl溶液和(NH4)2SO4溶液中均表现出典型的普通聚电解质黏性行为,而在CaCl2溶液中表现出非典型的普通聚电解质黏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以APS为引发剂,MBA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XG~AM接枝共聚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分别研究了丙烯酰胺用量、碱用量、聚合温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酰胺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当m(AM)/m(XG)为6:1,m(NaOH)/m(AM)为1:1,聚合温度为60℃,m(MBAA)/m(AM)为0.04:1,m(APS)/m(AM)为0.07:1时,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收倍率可达1240g·g^-1,对0.9%NaCl溶液的吸收倍率达到235g·g^-1.  相似文献   

15.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十八烷基磷酸单酯为分散剂,无水亚硫酸钠和VA-044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和功能性阳离子型共聚单体丙烯酸乙酯基三甲氯化铵(AQ)为合成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平均粒径约1mm的白色颗粒状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并就分散剂,分散介质,油水比,反应温度,引发剂,搅拌速度和滴加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苯甲酰氯(BC)/TiCl4为引发体系的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探讨了引发剂(BC)、共引发剂(TiCl4)、第三组分(TEA)对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影响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和GPC谱图的分析,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在BC/TiCl4/TEA体系中,合成了PIB-PSt二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AE)为单体,以水为溶剂,为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AM/AA/AE共聚物,研究了聚合体系单体浓主和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特必粘数的影响;讨论了共聚物含量对含蜡原油流动性(凝点、表观粘度)的影响及其聚物溶液的耐盐、耐硬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AM/AA/AE共聚物可使含蜡原油的流动性有明显改善,共聚物水溶液有良好的耐盐,耐硬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丁酯(BA)3种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紫外光照射聚合得到疏水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HACPAM).研究了单体浓度、AM/DAC单体质量比、BA质量分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质量分数、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因素对HACPAM的分子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30%、AM/DAC单体质量比70∶30、BA质量分数2%、CTAB质量分数2%、引发剂浓度3‰、光照时间100 min条件下,制得分子量为849万的HACPAM.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热重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证明了单体间发生了聚合反应,合成了HACPAM,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纸张增强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分子纸张增强剂P(AM/DDAC/DMC/AA)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单体质量浓度、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解剂用量,对P(AM/DDAC/DMC/AA)共聚物特性粘度([η])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P(AM/DDAC/DMC/AA)性能,并进行了造纸应用实验,使纸张干强度明显增加和滤水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20.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简称CMC)为基材,石蜡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在反相乳液中合成羧甲基纤维素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C g DMDAAC AM)。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和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CMC g DMDAAC AM的最佳条件为:w(totalmonomers)=35%,m(DMDAAC)∶m(AM)=1∶1.75,w(Span 80)=6%,引发剂c[(NH2)4S2O8]=0.055mol/L,油水体积比V(油)∶V(水)=1.2∶1,θ=48℃,t=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