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速离心法测定荧光红GG脂质体包封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薄膜分散法制取荧光红GG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计520 am处测其吸光度,计算总浓度.取荧光红GG脂质体,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含药脂质体和游离的药物,稀释后测定其上清和沉淀吸光度,计算其浓度.由包封率=(总浓度-沉淀浓度)/总浓度×100%计算包封率.结果发现溶液的稳定性和精密度都良好,测得脂质体中药物的包封率分别为11.89%,11.46%,12.89%,结果较为接近,说明低速离心法是一种有效的水不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包封率、渗漏率等脂质体的质量指标。以包封率为指标,优选了苦参碱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可达50、08%。抗肿瘤实验进行了3个剂量组对小鼠S180的抗瘤效应,结果显示,苦参碱脂质体中剂量组对小鼠S180抗瘤效应最好,对小鼠EAC亦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薄膜法、超声处理法、逆相蒸发法及冰冻熔融法制备了硫酸亚铁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包封率测定,确定了逆相蒸发法制备硫酸亚铁脂质体的工艺条件,制得的硫酸亚铁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7%,作者还初步研究了胆固醇和吐温80的添加量对脂质体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胆固醇和吐温80有助于改善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生长因子(PST)脂质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薄膜法制备生长因子(Porcine Somatotropin,PST)脂质体,用过滤凝胶柱法分离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在PST质量浓度为0.2mg/mL,卵磷脂与胆固醇体积比为5:2时,包封率为26.7%。4℃下冷藏测定发现包封率无明显变化,故其稳定性较好。此外,用扫描电镜观察了PST脂质体的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5.
UV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粒中胰岛素的包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聚甲基丙烯酸酯胰岛素纳米粒中游离胰岛素含量方法.用Nanosep OD100C33超滤膜分离纳米粒和游离药物,在276 nm处测定药物的吸光度,建立胰岛素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线性、回收率、精密度等指标进行考察,最后测定各种胰岛素和载体比例混合的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发现,该超滤膜能较好地分离纳米粒和游离的药物,在0.11~1.10 u/mL范围内,药物在276 nm的吸光度和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线性方程为A=0.868 8C-0.001 6,高、中、低3种浓度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用于胰岛素纳米粒中药物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功能化表阿霉素脂质体的主药含量及体外释放率的测定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各种类型的表阿霉素脂质体,建立了一种梯度洗脱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塞来昔布的质量浓度及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脂质体中表阿霉素质量浓度在0.5~50.0 μg/mL,塞来昔布质量浓度在0.3~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种脂质体中表阿霉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2±2.0)、(103.1±1.8)、(98.7±1.3)g/mL,塞来昔布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5.5±0.5)、(63.5±1.1)μg/mL.72h内表阿霉素的释放度均低于5%,36h塞来昔布的累积释放度均低于20%.所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各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塞来昔布的体外释放缓慢,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磁种絮凝-磁分离法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种絮凝-磁分离方法对模拟某锌盐制造企业的排放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废水pH值对其Zn^2+去除效果的影响、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磁种(Fe3O4)对氢氧化锌沉淀物沉降性能的影响以及外加磁场对磁种-氢氧化锌絮凝体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Zn^2+沉淀的最佳废水pH值为9-12;PAM与磁种同时使用能改善Zn(OH)2的沉降性能;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废水中的磁种-氢氧化锌絮凝体由于受到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磁力,其沉降速度加快,污泥压缩得更快、更实,上清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至0.83 mg/L;磁性矾花絮凝体经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后,过滤得到的磁种可循环使用,滤液中的锌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猪用生长激素脂质体的化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猪用生长激素脂质体,重点探讨外界环境和主要原料对猪用生长激素脂质体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猪用生长激素脂质体在环境液pH为7左右和冷藏状态下较稳定,包封率达到89%左右。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包裹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质体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长效缓释作用,又降低药物的毒性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笔者探讨了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反相蒸发法、研磨法、冻融法制备溶茵酶脂质体。通过对其包裹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反相蒸发法包裹率高,反相蒸发法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双锥结构的旋流器的溢流口、旋流腔段、大锥体段角度、小锥体段角度和尾管等组成部分有关设计参数对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指出,对于某种性质一定的液体,旋流器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参数在理论上都有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硫酸铝一聚丙烯酰胺(PAM)絮凝法处理乳制品厂废水。其最佳操作条件为pH=6~8,硫酸铝加入量300mg/L废水,PAM加入量10mg/L。外观白色混浊的废水,经该法处理后清澈透明,BOD、COD值均降低60%以上,悬浮质去除率达77%,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排废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用于离心分离的新型导流旋流叶轮,对其阻力特性和分离效率进行实验研究,获得最佳结构参数. 此导流旋流叶轮具有结构简单、阻力小、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重介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介旋流器的分选精度和抗磨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圆筒型重介旋流器各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旋流态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的介质入口口径和形状决定了旋流器内悬浮液涡旋场和物料分选区域的范围;重产物出口面积决定了旋流器的分流比和分选密度.采用两段等密度精选工艺可显著提高分选精度,采用新型结构的旋流器工业性运行中,对极难选煤可能偏差E值达0.015.  相似文献   

15.
复合絮凝剂XG-2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铝型材下脚料研制一种廉价的复合絮凝剂XG-2,研究制备过程中最佳酸溶浓度、酸溶时间、聚合活化条件等因素对凝剂的性能的影响,建立简单易于操作的制备工艺流程。应用于造纸、毛贴厂工业废水处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白光LED的封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0mil×40mil瓦级大功率白光LED封装的关键技术,采用1W的蓝光芯片加YAG荧光粉封装的白光LED,在350mA的恒定电流驱动下,获得了130.3lm的发光通量,发光效率达108.6lm/W,显色指数约为91.5。  相似文献   

17.
磁性絮凝剂的原位共沉淀合成及其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絮凝剂具有磁性, 从而可通过磁絮凝方法处理污水, 通过将聚丙烯酰胺 (polyacrylamide, PAM) 高分子絮凝剂在铁盐溶液中溶胀-原位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铁PAM复合絮凝剂, 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复合絮凝剂的结构及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复合絮凝剂中磁性物主要以Fe3O4磁铁矿的形态较均匀地分布于PAM的高分子结构中, 平均粒径8~18 nm;复合絮凝剂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 其最高比饱和磁化强度可达9.21×10-3A·m2/g.磁性絮凝剂除具有稳定的磁性外, 还保持了较好的絮凝特性, 将其应用于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过程中, 可通过外磁分离技术实现煤泥絮团的高效沉降.  相似文献   

18.
用HPLC研究了吐温80/柠檬酸钠-水液-固体系萃取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在不同比例流动相下各物质的洗脱时间,并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讨论了被萃入吐温80固相中包括苯酚、邻氯酚、邻硝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在内的六种酚的流动相及波长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从分散相油滴聚结机理的角度阐明板式聚结器强化油水分离过程的原理并为其设计提供依据,对油滴群在不锈钢斜板表面的聚结过程和油水两相在聚结板组内的分离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散相油滴在单一聚结板表面和聚结板组内的聚结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分散相油滴接触聚结板后将在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油滴层,而非连续流动的油膜;后续油滴通常难以直接融入油滴层,其中大油滴在油滴层表面主要以滚动方式离开聚结板,而小油滴则是通过嵌入凹凸不平的油滴层表面,并经过排挤水膜→聚并增长→形成随机流道→脱离聚结板的时间过程而实现分离。聚结板组对大油滴分离过程并无强化作用,但可有效强化小油滴分离过程。且强化原理主要在于3个方面:缩短油滴浮升至聚结面的时间;在板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油滴层,为小油滴提供稳定的停留场所以完成聚并过程;为分散相小油滴的聚并提供足够的聚结面积。这一机理较好阐明了小油滴分离实验结果及其分率效率随聚结器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即一定范围内,增加聚结板长度(增加有效聚结面积)或减小板倾角(促进油滴停留与聚并)都将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产出液黏度变化对井下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专业软件fluent,采用精细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model,RSM),深入分析采出液不同黏度条件下对Martin-Thew型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的油相集中度、动压分布、切线速度和湍动能分布等多方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出液黏度变化对旋流器性能影响较大,黏度由1mPa·s增加到15mPa·s,旋流器油相的集中度、动压和切线速度逐渐减小,湍动能逐渐增加,且分离效率由91.2%下降到17.5%,此时旋流器分离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