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单层工业厂房中和的二跨,三跨连续冷弯薄壁槽钢截面墙梁的扭转问题进行了精确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中考虑拉条对扭转的有利影响,得到了墙梁弯曲扭转双务矩的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单层厂房中墙梁的扭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层工业厂房中常用的二跨、三跨连续冷弯簿壁槽钢截面墙梁的扭转问题进行了精确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中考虑了拉条对扭转的有利影响,得到了墙梁弯曲扭转双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矩形闭全薄壁组合梁扭转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效利用结构扭转变形为研究目的,研究了截面几何形状完全对称的矩形产合薄壁组合梁模型在横力弯曲作用下的扭转特性,并对所设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推导出了引起梁扭转变形的截面弯曲中心的计算公式以及截面剪力流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静力学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选取合适的约束扭转翘曲位移函数,建立箱形梁在扭矩作用下以扭转角θ(z)和翘曲程度β'(z)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对该微分方程解耦,考虑边界条件,得到θ(z)和β'(z)沿梁轴向的分布规律。选取某单箱单室混凝土箱形梁截面进行约束扭转分析,研究表明:均布偏心荷载作用下约束扭转双力矩沿梁轴向的分布与均布荷载作用下弯矩沿梁轴向的分布类似,约束扭转双力矩的一阶导数沿梁轴向的分布与均布荷载作用下剪力的分布类似;约束扭转翘曲正应力、约束扭转剪应力与弯曲应力和自由扭转剪应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推导了薄壁杆件在翘曲位移假设下的扭转刚度矩阵,同时给出了拉(压)、弯曲和扭转下薄壁梁单元刚度矩阵。对不同截面薄壁梁单元的联接进行了研究,并用最小二乘法处理联接处的位移协调,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研究从零负载状态到满负载状态各个阶段CFRP片材加固梁滞后应变的计算方法,在充分考虑加固梁不同负载状态及受压区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不同负载贴片加固梁考虑混凝土抗拉作用时的滞后应变计算公式及不考虑混凝土抗拉作用时的简化计算公式.试验数据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混凝土抗拉作用"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计算误差<8%,明显优于现有文献的计算方法;"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抗拉作用"公式的计算结果在混凝土开裂前和试验值相差较大,但对已裂加固梁的计算误差与"考虑混凝土抗拉作用"公式的计算误差接近.为简化计算,对未裂和已裂混凝土梁贴片加固时的滞后应变可分别采用"换算截面"公式和"不考虑混凝土抗拉作用"公式进行计算,两种简化方法的误差均不会超过10%.  相似文献   

7.
文章给出了考虑剪力影响时梁的弹性曲线微分方程,并结合用积分法计算有剪力作用时梁的挠度,讨论了剪力对梁的挠度的影响。指出:当梁截面的剪应力分布系数k值较大和梁长度较短时,剪力对梁挠度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8.
矩形截面杆扭转的加权残值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扭转外力偶作用的轴类构件,在工程中常应用圆形截面的杆件,但由于设计上的要求,有时也采用矩形截面的杆件.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计算矩形截面杆的扭转剪应力和扭转角。利用加权残值法计算了矩形截面杆扭转的剪应力和扭转角,计算结果与弹性力学精确解十分接近,但计算过程却比弹性力学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9.
采用薄壁梁理论将非对称变截面船体梁离散为n段均质有限梁,针对其自由振动为垂向弯曲、水平弯曲及扭转耦合振动的特点,应用迁移矩阵法推导出船体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求解公式.把公式系统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并通过实船算例及开口薄壁直梁模型计算了其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分析了翘曲变形对其固有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翘曲刚度后,结构的固有频率比同尺寸不计翘曲时有所升高,尤其在扭转振型为主要振型时,频率升高得更多.  相似文献   

10.
以轴向拉压杜件斜截面应力公式为出发点,对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分布及强度条件进行了论述,探索了一种较为浅显的推导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强度条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武汉轻轨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普通钢筋采用一种分层的等效方法,对预应力钢筋采用修正的等效载荷法.将结构要素都纳入到有限元模型中,计算了几种典型工况作用下轻轨桥梁的应力和变形,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验证了该桥梁的安全性,提出了对于该桥梁设计及三维有限元方法应用于轻轨桥梁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钢筋在弯曲过程中的大变形及非线性的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钢筋弯箍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钢筋的弯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钢筋在不同时刻的弯曲应力变化情况。当钢筋弯曲角度接近于零时,钢筋产生的最大应力发生在与弯箍转套接触部位;随着时间的增大,与箍筋模接触部位的应力迅速增大,且应力最大值逐渐由钢筋的边缘部位向中心部位靠近。  相似文献   

13.
空间两连杆柔性构件弯扭耦合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空间柔性结构的耦合振动,提出一种由柔性杆和柔性梁组成的两连杆柔性构件系统,对此柔性构件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进行了研究,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推导了此柔性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在柔性杆根部粘贴一只压电扭转驱动器抑制柔性杆的扭转振动,在柔性梁根部粘贴一只压电剪切驱动器抑制柔性梁的弯曲振动.采用一种基于Lyapunov稳定性的速度反馈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施控后的系统是稳定的,弯扭的各阶模态均能得到有效抑制,柔性梁末端的位移振动能得到显著衰减.  相似文献   

14.
The theory calculation formula is deduced about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ross section and changesin Martensite percentages with the section height of randon seetion shape bar raider the action of the bending mo-mere ucording to the Brinson‘ s Constitutive Relation. The bar‘s energy dissipution capability under circulation of bending moment was analyzeal and the caleulation theory was set up. By using MATIAB program trod the numerieat calculation for uniform rectangle cross section ba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aximal stress and strain oncross section edge with bend load, the stress and Martensite percent‘ s with cross section heigh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eapability wit cross section height, and the energy dissipaion eatabitity with maximal strain on eross see-lion edge are gained, also those curves are distilled.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SMA material can be used for passive structure vibration control to dissipate energy of bend load.  相似文献   

15.
根据薄壁杆件结构约束扭转的一致性理论,并在符拉索夫刚周边假定及库尔布鲁纳和哈丁对翘曲位移的假定下,考虑缀板的弯曲与剪切变形,得到带缀板的开口薄壁杆件的总势能及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通过引入对偶变量,建立了缀板加强的开口薄壁杆件的哈密顿对偶体系,并采用两端边值问题的精细积分法求得高精度数值解。算例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计算过程简单清晰,为缀板加强的开口薄壁杆件的约束扭转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竖向钢筋采用新型混合连接(预制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采用复合直螺纹套筒连接,竖向分布钢筋采用环筋扣合连接)、端面为通长抗剪槽的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完成了2个预制剪力墙试件及1个对比现浇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件的剪跨比为1.91,按强剪弱弯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预制墙试件的破坏形态与设计一致,为正截面受压破坏;试验结束时,套筒无可见裂纹,连接的钢筋未发生滑移;预制墙试件与现浇墙试件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同,预制墙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预制墙试件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不小于按现浇剪力墙计算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1.1倍,可采用现行行业标准相关公式计算预制剪力墙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位移角1/100时,预制墙试件与现浇墙试件的墙体变形基本相同,截面竖向变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水平结合面和竖向结合面均无明显错动,竖向结合面无明显张开,墙体预制与后浇部分有很好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以16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为基础,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中的转换柱进行了截面配钢分析.结果表明:型钢的配钢率对转换柱抗震性能与基本力学行为存在较大影响,配钢率较大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较小,而承载力相对较大;配钢率越大,型钢分配到的剪力越大,转换柱的内力畸变越严重,变形能力越差;随着配钢率的增大,混凝土的损伤加快,转换柱的强度衰减更显著;型钢增强了截面的抗弯刚度,提升了试件的弹性侧移刚度,但对试件加载中后期的侧移刚度影响较小.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转换柱合理型钢截面的最大抗弯承载力,避免转换柱发生严重的剪切破坏,保证其具有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与分析结果可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短肢剪力墙结构扭转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按国家现行《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的一个三层短肢剪力墙空间结构施加偏心的低周水平反复荷载,研究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扭转作用下的裂缝发展及结构受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短肢剪力墙空间结构属于典型的"强墙肢弱连梁"结构,连梁端部是结构薄弱区域,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较好地耗散了地震能量;靠近节点附近的外边缘墙肢部位受到扭矩和楼层较大弯矩的双重作用,受拉作用被强化,是墙肢的薄弱部位;在墙肢连梁相交位置处的节点受弯曲-剪切-扭转共同作用,前期主要通过节点内部的斜压杆机构传递剪力。  相似文献   

19.
形状记忆合金受弯杆的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rinson本构模型为理论依据,推导出任意截面形状的SMA杆在弯矩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马氏体百分数随截面高度变化的理论计算公式;对循环弯矩作用下杆件的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完整的计算理论;并就等直矩形截面杆利用Matlab编制的程序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截面边缘最大应力和应变与外荷载弯矩的关系曲线、应力及马氏体百分数在截面高度上的分布曲线、耗能量与截面高度的关系曲线、耗能量与边缘最大应变的关系曲线,而且对这些曲线进行了讨论,认为SMA材料可以在结构振动被动控制中耗散由于弯矩荷载而引起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受弯构件全过程数值分析计算程序,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截面尺寸及荷栽形式相同,混凝土强度、跨高比、张拉控制应力、钢筋强度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螺旋肋钢丝的配筋率,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受力全过程的数值分析,即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探讨了配筋率对中强螺旋肋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延性的影响。试验证明,随着配筋率ρ的增大,破坏时的挠跨比fu/l0呈下降趋势,fu/l0与ρ大致呈线性关系;标准荷载下挠跨比fk/l0呈下降趋势,fk/l0与ρ大致呈线性关系;开裂弯矩与设计弯矩的比值Mcr/Md增大,Mcr/Md与ρ大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