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焰熙  肖波等 《川化》2002,(1):28-29,44
第二化肥厂30万t/a合成氨装置于1976年投产,至今已运行20多年了,其锅炉给水系统的主要管道和设备均未进行过更换。锅炉给水系统流程为:精制水泵(W-GA-404)送来精制水经变换气锅炉给水换热器(106-C)和贫液锅炉给水换热器(107-C)加热到100℃,然后进入除氧器(101-U)上部,同时在除氧器上部通人0.35MPa蒸汽进行热力除氧,并在除氧器内加入联胺进行化学除氧,经除氧后的水通过锅炉给水泵(104-J)加压送出,分别经一段炉锅炉给水加热器(A-EC-104)、甲烷化锅炉给水加热器(114-C)、合成气锅炉给水加热器(123-C)进行加热,最后送入汽包,汽包产生10MPa高压蒸汽,经透平做功后,冷凝液回到一级脱盐水槽。  相似文献   

2.
1概述 我公司3.82MPa、450℃、40t/h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建于2004年,锅炉部分由盐城锅炉厂提供,锅炉系统由除氧器、高压锅炉给水泵、软水加热器、卧式锅炉、蒸汽过热器、低温空预器、高温空预器、鼓风机、引风机等组成。锅炉补水来自净化装置加变工段提供的废锅炉水,水质硬度较高,对吹风气回收装置正常运行影响较大,为此,加强对汽、水系统进行水质监控和锅炉水进行炉内处理对提高锅炉系统运行周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戴宇 《水泥工程》2011,(4):71-74,80
水泥工业余热电厂的锅炉给水除氧非常关键,目前常用化学除氧和真空除氧,而压力式热力除氧应用不多。文章以 5 000 t/d熟料生产线的余热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锅炉给水热力除氧系统的流程和设计要点,并重点分析了采用热力除氧余热发电系统的特点和优势。该系统除氧效果良好,且能够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能有效提高发电系统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丁长青  徐朝林  刘宾  周合江 《水泥》2011,(11):30-30
我公司锅炉给水采用化学除氧,设置了联氨及吗啉加药装置。在生产中,由于没有安装在线溶解氧及pH值检测装置,根据总承包单位的要求,机组运行时两种加药装置加药数量固定,联氨每两天加12kg;吗啉每天加2次,每次7kg。  相似文献   

5.
膜接触器红锅炉给水系统除氧中的应用已经多年。本报告评述了各种系统的设计,讨论了膜接触器在锅炉给水除氧和除二氧化碳的应用中如何做到最优化。本报告也重点讨论膜系统与传统的除氧和除二氧化碳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还将介绍用于锅炉给水系统中的膜接触器提高脱气性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油催化余热锅炉的水品质情况是影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不经过净化处理或者处理品质不好的水含有许多杂质,如果进入重油催化余热锅炉汽循环系统,将会使换热设备的结垢或者腐蚀,使锅炉吸收烟气热量效率降低,甚至会影响锅炉的正常使用,发生泄漏现象。因此,水加入余热锅炉前需要进行除盐、除杂质和除腐蚀性气体等处理,保证锅炉给水质量符合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重点是分析重油催化锅炉汽水系统的腐蚀原因,其次是对炉水的处理药剂的选择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合成氨装置高压锅炉给水溶解氧技术,将原设计高压锅炉给水除氧器塔板式除氧头改造为旋膜式除氧头,采用三股蒸汽在不同方位进行逐级除氧,实现高压锅炉给水单级除氧,溶解氧不大于7μg/L。  相似文献   

8.
常浩  陈晓华  裴珮 《中氮肥》2011,(3):19-21
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C锅炉装置锅炉水处理系统原采用氨水调节给水pH、联胺除氧、磷酸盐调节稳定炉水水质的水处理方法,存在人工操作状况下加药量不好控制、水质不稳定、系统腐蚀和结垢、锅炉排污量大等问题。后通过采用EWPT水处理技术,有效稳定了给水pH,进一步除去了给水中残余的溶解氧,  相似文献   

9.
薛瑞 《山西化工》2014,(2):52-54
锅炉给水除氧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传统的物理除氧及化学除氧方法具有较高的成本以及复杂过程,且化学除氧过程中会用到化学药剂,可能对锅炉水造成污染。通过电化学除氧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锅炉给水除氧的效率和经济性。对锅炉给水电化学除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硫酸生产废热锅炉给水常规热力除氧工艺需消耗大量低压蒸汽,脱盐水除氧成本高。活性铁常温除氧新工艺采用活性铁滤料除氧一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铁,生产出合格的常温除氧脱盐水,除氧成本仅为0.18元/t。常温除氧脱盐水用于回收硫酸装置中低温位热能,可将硫铁矿制酸装置中压蒸汽产汽率提高到1.3~1.4t/t,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