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龙门山沿线的城乡居民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巨大破坏。北川、青川、汶川县城等城镇都曾提出要异地选址重建。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点由于土地灭失,已无原址重建可能,同样面临着撤并或异地重建的问题。城乡恢复重建,特别是涉及到异地重建,应科学决策,慎之又慎。重建选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选址对地区长远发展的影响,遵循就地就近的原则,充分听取和尊重灾区群众的意见,坚持灾后重建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2.
编制玉树县城灾后重建规划,必须对县城能否在结古镇原址重建进行论证,并将影响县城安全的因素作为灾后重建规划的限制条件。文章在搜集资料、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玉树县区域地震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研究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对县城安全、灾后重建布局的影响,提出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援建北川新县城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总结并浅述了北川新县城地质环境特征、岩土物力力学特征,对北川新县城建筑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4.
宋晓勇 《消防科技》2009,28(7):505-507
研究了洪灾、泥石流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安置点选址的影响、安置点的规模,搭建板房所用板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安置点的防火设计,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灾区安置点的选址、环保和防火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洪灾、泥石流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安置点选址的影响、安置点的规模,搭建板房所用板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安置点的防火设计,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5.12地震后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新动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岚  韩林飞 《华中建筑》2010,28(5):18-20
5.12汶川大地震暴露出中小学校建筑的严重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反思,该文分析总结了灾后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在学术研究、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划设计理念、重建实践等方面所发生的有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陈海峰 《四川建筑》2010,30(5):68-69
廊桥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而现代风雨廊桥的设计方法在当代建筑设计研究中少有提及。如何将中国传统廊桥的建筑形式结合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现以风雨廊桥的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实际的设计案例——北川新县城禹王桥方案设计为研究基础,从河道整形、立面分段、功能流线、空间轮廓、采光通风、整体风貌等多个方面,整理并提炼有关风雨廊桥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灾后重建,不只是给灾区人民一个遮风避雨的居所,而是要通过长远规划和科学选址,使灾区人民远离地震断裂带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困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重建选址。工程地质勘察是灾后重建科学选址的关键。此次震害的破坏影响再次证明了工程地质勘察在选址工作中对保障城市安全的关键作用。现在灾区仍余震不断,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状况仍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海玮 《城乡建设》2010,(9):19-19
在今年汛期大暴雨诱发下,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地质次生灾害集中暴发。作为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清平、汶川映秀以及都江堰的龙池三乡镇,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的胜利,不仅得益于成功的规划设计实践,更得益于科学的规划实施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指挥系统和规划技术协调"一个漏斗"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规划科学、高效、严格实施,使北川新县城从理想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1.
汶川5.12地震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受建设部委派,作者迅速赶往重灾区都江堰市进行震害调查。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震害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与框架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对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框架结构;楼梯应考虑参与主体结构抗震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自古就是羌族聚居地,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千百年来。羌族儿女在这里世代生活,安居乐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5月12日,北川成为了悲痛的代名词……
  任何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200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再造一个新北川”的英明决策。从此,建设新北川成为城镇建设史上一次又一次见证奇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遭遇8级强震,这场灾难对国家、社会,对整个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和震撼。灾难过后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思索、反省,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对这次地震灾区人口重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灾区人口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自然灾害及与社会的不稳定关系 我国地震、干旱、洪水和台水灾害严重。自公元自206年(西汉朝)起,至1963年的2142年间,天祸总数达5150次,平均每四个月强即遭灾一次。  相似文献   

15.
从可持续的健康城市水系统的构建入手,分析北川新县城水系统安全保障的相关问题,通过综合考虑新县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及滨水环境情况,以构建完整的水循环体系为目标,通过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划分河流流域单位,进行水资源分析与优化配置,提出生态型水质改善的方法措施,为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近年来的旅游与灾害规划进行了梳理,展现了灾害规划与旅游规划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旅游发展中关注灾害规划策略的重要性;接着文章以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规划为例,结合笔者参与此次规划的实践经历,论述了规划的编制过程、内容框架,以及关于范围时限、损失评估、项目选择、资金配置等争论的焦点问题;最后文章探讨了此次规划为非常规性旅游规划编制在框架体系、理论基础、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成千上万的家园被毁,震后灾区地质灾害频发,有些区域已不再适宜人们居住.灾民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选址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GIS分析功能的逐步完善,遥感与GIS技术在工程选址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由于研究区背景不同,前人很少将地质灾害与植被盖度作为指标因子参与选址评价。本文以汶川县雁门地区为例,通过建立地质灾害、植被指数、水系、断层、坡度、高程六个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研究区的移民搬迁选址模型方案,为灾民搭建临时安置板房选址和灾后重建选址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汶川8.0级地震对典型高坝结构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汶川8.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和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等特点。在对震区高坝灾情归类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不同坝型高坝,包括宝珠寺重力坝、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紫坪铺面板堆石坝等工程,从大坝距发震断裂距离、大坝基础处理及大坝结构类型的抗震性等因素对大坝结构安全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结合在建的一批300 m级高坝,对抗震设防标准、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 现行大坝抗震设计是可行的,300 m级高坝工程抗震能力仍需深化研究;(2) 大坝工程基础、抗力体经合理加固后,增强了岩体结构的整体性,可有效提高大坝及基础的抗震能力;(3) 高坝应急预案的设计与管理,流域性统一公共水电工程灾害应急平台建设有待加强;(4) 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汶川地震后受损建筑遗产的重建过程,阐述建筑遗产重建组织策略与政策机制,总结地震后建筑遗产的重建的经验;同时结合建筑遗产防灾减灾与重建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大致方向,为我国建筑遗产防灾及震后重建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情最重震域最广的一次地震。高烈度区面积比同级地震要广阔得多,究其原因除山高谷深、有易滑地层等因素外,龙门山断裂(发震构造)的地质特性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龙门山断裂的地质环境是:它位于我国东西两大构造区的分界巨型南北向构造上,其走向已变为NE~SW,它也是青藏活动亚板块的东面边界的北段。青藏亚板块的周边(三面边界)均以断裂为界,其北面、西南面及东面南段的断裂边界明显,唯独东面北段边界十分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是由多条从山前往山里分布的NE、NNE向断裂组成的弥漫性边界,发震不限于一处而是多处破裂发震。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