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伏  吴圣利 《烹调知识》2011,(10):11-11
人们提到营养师,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是“西医东渐”以后传入我国的。其实并非如此,早在我国周代(约公元前1122-前256年)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专职营养师——食医。食医的出现与周代当时宫廷“饮食之风”是分不开的,在“饮食之风”盛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君王及贵族的健康,食医的设立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彭海容 《中国食品》2014,(12):49-49
<正>近日,广西零先生因为常吃生鱼片患上肝吸虫病引起肿瘤的消息让很多爱吃生鱼片的食客们大惊失色,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上也开始追求新奇多变和食物的原汁原味,生食俨然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防美味当中很可能"潜伏"着健康杀手。近日,广西零先生因为常吃生鱼片患上肝吸虫病引起肿瘤的消息让很多爱吃生鱼片的食客们大惊失色,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鱼片即刺身,也称鱼生,是一种来自日本的传统食品加工方法,它将鱼、乌贼、虾、贝类、牛肉、马肉等肉类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着山葵泥、酱油等佐料直接生食。在我国,鱼生已逐渐成为一种饮食文化,人们钟情于新鲜肉食最本源的滋味和质嫩、爽滑的口感。在广东、广西和黑龙江等地吃鱼生更加普遍,甚至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待客之道。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  相似文献   

3.
人们提到营养师,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是"西医东渐"以后传入我国的。其实并非如此,早在我国周代(约公元前1122-前256年)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专职营养师——食医。食医的出现与周代当时宫廷"饮食之风"是分不开的,在"饮食之风"盛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君王及贵族的健康,食医的设立是必然的。食医在各种专科医生中居于首  相似文献   

4.
营养师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和人体机能需要的关系,也就是指导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在国外,营养师是一个与医生并行而更富有人情味的高地位、高收入的职业,广泛分布于私人、家庭、医院、学校、酒店和专业机构等地方,甚至可以开私人工作室。在国内,目前只有  相似文献   

5.
邱瑞 《饮食科学》2008,(3):38-39
原汁原味的清蒸菜操作简单省时、味美多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肉类食材经过蒸制,菜肴热量要比炸、炒、煎少得多,吃起来不腻口,且充分保留食材营养,美容靓颜,效果不凡。  相似文献   

6.
《烹调知识》(2008年11月)拜读了由孔凡真撰写的“孔子的饮食观”。无独有偶,又拜读了《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年6月)由姚海扬撰写的“孔子的饮食养生观”。在这里,权不议论其文笔相同之处,一句话,对孔子的“食经”做了系统阐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国栋 《烹调知识》2006,(10):29-29
由于我们编、校工作的失误,致使2006年第7期刊物“中三秦美食香飘海外”一文中一个重要菜名产生错误,今有作者吴国栋同志来信予以更正,并详细介绍了这一名菜的制作方法,我们特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他又教会了我们这道名贵菜点的具体制作方法。同时,我们也向该作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董凤利 《烹调知识》2008,(12):27-27
编辑朋友: 在日常饮食中,很多人经受不住美味诱惑,认为每餐多吃一些食物没什么关系,因为“多一口”不会吃出胖子。《烹调知识》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你们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难道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9.
结缘之感言     
我与《烹调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初,《烹调知识》在创刊后不久,我在上海“锦江饭店”从事厨艺的徐师傅家中看到了《烹调知识》,感到此刊不但刊登有关烹调技艺,还介绍其历史,颇有一些新感,抄了地址,写信给《烹调知识》编辑部,问如何订阅?不数日就接到编辑部来信说可直接汇款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原汁原味忠于本色,这是蒸菜能在众多菜肴中脱颖而出的一大特色。将如此天然的烹饪融入三餐,自然能让全家人吃得营养又健康。  相似文献   

11.
在热菜烹调方法中,最易混淆的是炖、煮、煨、熬四种烹调方法。《烹调知识》创刊20多年来,已刊登了一些介绍炖、煮、煨、熬方法的文章,使读过《烹调知识》的厨师们,对以上四种烹调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对以上四种烹调方法之间的异同问题,探索性的文章未曾发表过。为此,笔者愿对以上四种烹调方法之异同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里手。  相似文献   

12.
张镛 《美食》2005,(1):25-25
或许是因为古典学作品《封神演义》里有一位神仙“顺风耳”的缘故,于是苏州人把猪耳朵叫做“顺风”。旧时,它只是“下里巴人”口中的美食,从来是上不了席面的,因为“档次”太低。其实,只要烹调得当,风味决不输于高档菜肴。  相似文献   

13.
魏明伦  刘学治 《中国烹饪》2009,(12):102-103
烹调之事,我国自商周以来的有识之士就颇为重视。《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把政治家的才能和高级厨师的才能划了等号。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也把处理君相关系喻为烹调食物,而且提出了一条“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我们从川菜名店“大蓉和”的发展轨迹即可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烹调知识》(2007年第1期)以“吃,就要吃个营养健康”为题发表了编辑部文章。字虽不多,却给《烹调知识》带来新的动向,在新的一年里,带来了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有位著名的学者曾将《中国大百科全书》比喻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认为《烹调知识》可称得上正在茁壮成长中的没有围墙的“烹饪艺术学院”。回顾《烹调知识》创刊21年来,所走过的艰辛的创业历程,特别是从2002年下半年起,历经新老交替,由普通开本改为国际开本,自2003年起到2004年底,无论是刊物封面装帧设计、栏国的开辟、支稿的新思路、策划的新颖大胆,还是编校、发行的严肃认真,都紧密地追随着改革开放与21世纪新时代的步伐,将《烹调知识》办得如此有声有色,这显然是与编者、作者辛勤耕耘、广大读者的青睐分不开的。从2005年初春起,《烹调知识》加强了编者的阵容。仅从第1、2期推出新颖风貌来看,封面设计是独具匠心的,给广大读者一种新的喜悦,有独创一招的感受。我们有些大学里教书的友人、学者及同僚们见到后无不夸赞编者立意创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宫廷深院,流传到民间,经过无数高手、名家不断总结与创新,终于在中国烹调史上形成了系列的具有种种特色的  相似文献   

16.
白常继 《中国烹饪》2009,(1):110-111
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咱厨师中能不能有这等人物?今天就请出北京南北一家酒楼的白常继白师傅,给大家说一说中国烹饪史上的精华《随园食单》。当然,咱厨师说书自有厨师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在意原料和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川菜》2013,(9):76-84
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莱系。  相似文献   

18.
《烹调知识》2003,(7):53-53
日前,根据全国广大医护工作者和“非典”患者急需抗“非典”营养食谱的实际情况,中国烹饪协会组织有关美食营养专家编写了《抗非典饮食营养调理手册》,并于5月18日在京举行了捐赠仪式。中国烹饪协会领导代表全国餐饮业将此书捐赠给卫生部,通过卫生部转赠给全国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单位和广大医护人员与“非典”患者。  相似文献   

19.
流年 《中国食品》2012,(19):85-85
久闻“三不粘”之名,这回到了北京,终于一偿夙愿,而且两款皆享,这种快乐劲儿,笔墨难以形容。  相似文献   

20.
李北陵 《美食》2009,(12):64-64
“美食家”这个称谓,出自苏州作家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然而,“美食家”在历史上其实是早已存在。 有人曾列举说,“中国十大美食家”,第一个便是商朝辅国宰相伊尹,据说,这位伊尹是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传颂千年不衰。接下来的九位,依次为春秋时期的名巫、名厨狄牙,春秋未年吴国名厨太和公、唐朝一代女名厨膳祖、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梵正、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师刘娘子、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宋五嫂、明末清初秦淮名妓董小宛、清朝著名女点心师萧美人、清代乾隆时宫廷王小余,也全都是所在时代的名厨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