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特点,分析了现有抑制多余力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内模控制方法来抑制多余力矩。通过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内模控制对克服多余力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适应PID模糊控制的电液随动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自行设计的电液随动系统进行了自适应PID模糊控制研究,并利用MATLAB的仿真工具对此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很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立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模型基础上,采用Matlab7.1进行了仿真和动态分析.研究了电液位置控制比例系统的动态特性.在分析传统PID及模糊控制器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应用PI+模糊规则自校正的控制策略可改善其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PI+模糊规则自校正控制的电液位置控制比例系统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离心力场电液伺服振动台的鲁棒H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床与液压》2001,33(5):85-86
近年来,离心和振动复合环境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对该环境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内的研究还刚起步.本文建立了离心力作用下电液伺服振动台的系统模型,并采用了鲁棒H∞控制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对离心力场中的电液伺服振动台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在普通油压机上的应用.并针对油压机开式和闭式系统工作过程中的补油、排油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对比研究,设计提出采用密闭压力油罐给系统进行无动力补油[1],并将其应用于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中.通过理论分析密闭压力油罐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并减少系统体积.相当于蓄能器的密闭压力油罐可以很好地起到补油、排油的作用,也使得系统的噪声与爬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的特点,实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PID参数的自整定。搭建试验机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PID控制很好地解决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加载速度及稳定性等问题,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引入电液速度伺服系统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自学习控制方法,即采用BP算法对经验规则进行修改,改善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的控制电液速度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8.
赵弘  李华德  李擎 《锻压技术》2006,31(5):97-100
轧机扭振是轧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给设备和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轧机的数学模型,指出轧钢扰动是造成轧机扭振的原因.分析了内模控制原理,利用内模控制改造了轧机传动系统,设计了内模电流调节器,来抑制参数变化给系统造成的影响,设计内模速度调节器,来抑制扰动造成的轧机扭振.安阳炉卷轧机扭振现象严重,采用内模控制有效地抑制了轧机扭振.实践表明内模控制可以方便的应用于实际工程,可以有效地抑制轧机扭振.  相似文献   

9.
对矫直机液压系统多缸同步伺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系统采用PIDNN辨识,将微粒群优化和二自由度内模相结合的控制算法.通过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输入信号的动态响应快,系统超调量和解调时间减少,并且系统的抗干扰性及跟随性同时提高,具有很好的同步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芮光超  侯冬冬  沈刚 《机床与液压》2017,45(18):136-142
由于电液系统中存在各种非线性因素以及不确定干扰,为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干扰下的控制精度,以电液振动台为控制对象,建立非线性模型,利用干扰观测器对干扰力进行观测,并通过反步控制器进行削弱和补偿,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保证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和实验,模拟在有外界未知干扰力下的位置控制,实现对干扰的抑制.实验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很好的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计算机控制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实现复杂控制算法以及方便修改控制规律和数据处理功能强等优点,开发了直升机浆距调节液压助力器电液加载计算机控制系统。讨论了该电液加载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基于Windows+RTX的实时控制软件的设计方法;并对某直升机浆距调节助力器电液加载计算机系统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稳定有效,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双缸液压驱动提升系统实际运行中的鲁棒稳定性和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降维观测器的鲁棒输出反馈同步控制方案。该控制器是针对液压缸速度不易测量和实际系统的完整非线性动态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的情况而设计的,并且为了提高两缸的同步性,同步控制设计中引入两活塞位置同步误差的积分作为系统的附加状态。所设计的控制器理论上保证了无速度传感器的提升系统即使在非线性外界扰动和参数不确定的影响下,液压活塞的位置、速度误差和同步误差仍均能渐近收敛到零。仿真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非线性时不变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鲁棒线性逼近的电液伺服系统精确位置控制方法。基于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模型,得到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鲁棒H∞方法,并引入图解法和整体凸映射方法求解控制器的模型,用于电液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通过分析非线性时不变系统,找出线性化误差出现的起因;在泰勒级数展开式的基础上,对减小线性化误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联合图解法以及整体凸映射方法,从构造多面体和构造网格的角度出发,研究线性化不确定度问题,用于减小线性化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位置控制的性能较好,超调量较小、调节速度较快、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挖掘装载机多路阀阀口流量控制稳定性不够、导致整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多路阀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模型,实现挖掘装载机多路阀流量智能调控。基于D-H原理实现装载工作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装载工作装置的机电液耦合仿真模型;设计PID控制算法实现液压多路阀口流量智能控制,提高装载工作装置运动精度和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imulink平台能够准确高效建立复杂系统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满足铲斗的平移性和装载工作装置定角度运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液负载模拟器的自适应最优控制问题.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GCMAC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最优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把最优控制器作为辅助控制器,采用GCMAC神经网络在线学习使闭环系统满足理想性能要求的控制量.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该控制策略具有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较高的载荷谱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电液伺服试验机系统内存在较强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并且试件等负载特性经常变化,导致系统存在很大的参数不确定性.当被控系统的参数等特性发生变化时,采用固定参数的传统PID控制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如果重新调整参数又极大地增加了控制操作的复杂性.为解决此问题,采用定量反馈理论(QFT)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对电液伺服试验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系统的控制性能,并解决多余力抑制这一技术难题,对流量阀单阀控制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和流量阀与P-Q阀双阀并联控制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载系统采用双阀并联控制比单阀控制的多余力明显减小,动态加载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邓攀  刘洋  李华  李恒山 《机床与液压》2020,48(1):158-164
给出了轨道路基测试装置液压原理图、动压缸电液伺服压力系统数学模型和AMESim模型。将动压缸电液伺服压力系统拆分为动压缸位移子系统和动压缸输出压力子系统两部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采用双滑模结构,分别构造动压缸位移子系统滑模自适应控制和动压缸输出压力子系统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给出了不确定参数的自适应律,并对该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最后将该方法作用于动压缸电液伺服压力系统AMESim模型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估计系统中参数,实现对目标期望变量精确地跟踪,具有比积分滑模自适应控制(ISAC)更好的控制性能和跟踪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小参数不确定性对跟踪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9.
罗艳蕾  杜黎  周山旭  罗坤 《机床与液压》2021,49(22):160-163
为提高液压冲裁机的工作速度和精度,采用电液比例换向阀控制下压液压缸,构成冲裁机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模块进行联合仿真,设计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PID控制器,对比分析原系统与采用模糊PID控制的系统的位置控制性能。结果表明:加入模糊PID控制的系统响应速度快、无超调、信号跟踪能力强、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20.
PID神经网络在电液弯辊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群  孙福 《机床与液压》2008,36(3):83-85,114
针对电液弯辊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了PID神经网络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具备传统PID控制器结构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而且具有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能够在线调整相关参数,使控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仿真和实验均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