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双管板换热器管板设计厚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结构的多样性,其管板厚度设计方法目前国内没有标准可依,国外TEMA标准也仅给出了3种设计计算模型。针对某U形管及固定管壳式换热器双管板结构,根据SW6软件相应模块进行管板厚度近似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管板模型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厚度采用SW6软件近似计算是安全的,但结果过于保守。有限元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了管板厚度,为双管板换热器管板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硫冷凝器内漏问题,探讨了硫冷凝器管板改进思路.设计了刚性管板与柔性管板样机,建立了样机的数值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样机进行了压力载荷下的应力测试.2种管板样机应力测试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当换热管支撑强度系数较大时,减小管板厚度对其承受机械载荷能力基本无影响,同时管板弯曲刚度下降明显,可改善因管...  相似文献   

3.
根据换热器管板布管的规律,笔者用Auto LISP语言对Auto 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制了管板布管的参数化设计程序。该程序可快速进行管板布管运算及布管图绘制,极大提高了管板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国家标准GB 151《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板计算方法不能适应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计算。文献[1]指出,对这种换热器直接按GB 151方法设计管板,有可能造成大的设计失误。其原因是计算中未考虑壳程压力p_s在膨胀节波谷中作用引起的轴向伸长。笔者分析了此"伸长"对换热器管板应力的重要影响,提出一种将"伸长"化为"当量管壳温差"以解决此类换热器管板设计问题的方法,该计算具有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揭示了立式换热器中管板管束系统的重量对管板强度的影响关系。分析表明:对大型立式换热器由质量载荷作用折算的当量压力虽不很大,但其引起的管板应力却十分可观,可能成为管板设计厚度的控制因素。现行标准GB 151中对此没有涉及,但在工程设计中应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锆刚玉在高温侧管板热防护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废热锅炉的设计中 ,高温管箱设计是关键部分 ,而管板是高温管箱中的薄弱环节。因为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 ,在高温和高速气体的冲击下 ,容易产生热应力、热疲劳以及高温腐蚀。必须采取适当的热防护措施 ,降低管板处的温度 ,从而提高废热锅炉的使用寿命。我公司使用锆刚玉套管和锆质耐火可塑料 ,对高温侧管板进行了有效的热防护。1 热防护方法对高温侧管板的热防护采用在管子进口端插入一段保护套管和在管子进口处的管板上涂敷非金属耐热绝热层同时并用的方法。保护套管直接承受高温气流冲蚀 ,其环境条件恶劣。若采用金属套…  相似文献   

7.
对一台固定管板式三腔冷却器的管板设计进行了研究,该换热器三个管腔分别具有不同的压力与温度,与GB/T 151中固定管板计算模型存在较大差异。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三腔在大温差情况下管板的受力状态;对比了常规设计方法与分析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温度、压力分布不均对管板造成的影响;研究了固定管板在不均匀温度、压力作用下常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气体电加热器的结构,分析了一台空气电加热器的运行工况及管板的温度,提出电加热器壳体由于在工作情况下各部分的金属温度不同,可以分别设定管板与壳体的设计温度,管板处于低温区域,设定的管板设计温度应当比壳体低。按照管板的设计温度计算管板厚度,与按照壳体的设计温度计算的管板厚度相比,管板的设计厚度明显减薄,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9.
周耀  姜泉  桑如苞 《石油化工设计》2011,28(3):17-19,3,2
在分析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应力的计算原理基础上,指出了该特殊结构的填函换热器,由于其管板周边的剪力和弯矩为零,不会引起管板的整体弯曲应力,故可视为极端状态的固定管板换热器。在进行管板厚度设计时可免除整体弯曲应力的计算,仅按小圆板模型进行计算,且在结构上满足制造要求的最小厚度即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家标准GB/T 151中的管板设计方法是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方法,近40年的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其合理性和可靠性。文章回顾了如何推翻西德、前苏联方法,确立我国GB/T 151管板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而总结了如何以GB/T 151法为基础,经巧妙变通解决各种管板的计算难题的途径,同时指出了JB4732管板计算方法的一个欠缺,并展望了采用一次结构法对管板设计进行优化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管子与管板的角环焊缝所采用的全自动钨极氩弧焊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生产实践证明,该焊机在锅炉、蒸馏器、冷凝器等热交换器的管- 板焊接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自动化的焊接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12.
本语文在Houghton总结出的不同勘探阶段七种储量分布曲线类型基础上,根据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对松辽盆地北部未发现气田储量规模分布和总储量进行了预测,并且又应用分形方法预测了未发现气田总储量。结果表明,截断帕雷托分布模型与分形方法预测地未发现气田储量大小相吻合,验证了TSP分布模型是预测油气田储量的可靠方法。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TSP分布模型预测油气资源受具体盆地地质条件影响较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输气管道故障诊断中的实时模型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天然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会有管道泄漏事件发生。这对社会和环境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而实时模型法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研究并且运用得最多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到管道运行中发生的较小的气体泄漏,而且具有定位精度高的优点。为此,对输气管道的气体进行了微元划分,在对各微元沿程散热损失、质量守恒和受力平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管网SCADA实测参数为边界条件,以管道沿程热力、动力平衡微分方程和气体连续性方程为检测模型的输气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实时模型法。同时考虑到计算机求解时的计算精度和求解速度,采用了四阶显式格式(龙格-库塔法)来求解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方法是一种可行度很高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热-聚合物驱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热力驱后的油藏,提出了用热-聚合物驱油的方法来提高其采收率.建立了一个三维三相四组分非等温渗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溶剂驱替过程中的对流、扩散现象,对该模型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提出了易于应用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在求解时对浓度和能量方程中的空间项采用了二阶精度的差分格式;对时间导数项中的非线性系数进行了拟线性处理,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经算例验证,表明对热力驱后的油藏进行热-聚合物驱是可行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气体在微纳米尺度通道内流动时会产生稀薄效应,应用经典理论很难准确预测气体的真实流量,亟需建立精度更高、更具普适性的渗透率修正模型来描述稀薄气体的流动行为。为此,首先采用R26矩方法对平板微通道中的气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法(DSMC法)、R13矩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基于R26矩方法的模拟结果建立平板微通道与圆管微通道内气体渗透率修正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描述微尺度通道内稀薄气体的流动行为,计算不同努森数下气体渗透率修正系数,并与Tang等模型预测结果、实验数据及线性Boltzmann方程解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R26矩方法描述气体稀薄效应,其模拟结果与DSMC法计算结果吻合情况良好,并且计算结果的精度高于R13矩方法 ;②采用平板微通道高阶努森数气体渗透率修正模型计算的气体渗透率修正系数与实验数据、线性Boltzmann方程解吻合良好;③采用圆管微通道高阶努森数气体渗透率修正模型计算的气体渗透率修正系数与线性Boltzmann方程解吻合良好。结论认为,所建立的高阶努森数气体渗透率修正模型预测精度高且具有普适性,可用于描述微纳米尺度通道内气体的稀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及其在套管损坏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含有加住随机噪声的指数模型,以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研究在经济和工程系统建楼时,如何利用观测数据建立这类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动态预测模型。给出的指数模型参数辨识的递推算法,能克服迭代算法无法在线运行、运等量大和占存储空间大的不足。当模型参数随时间变化时,通过引入虚拟噪声来补偿参数时变导致的模型误差,从而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套管发生损坏的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上述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对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的趋势进行了较准确的多步预测。这种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对油田开发过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崎岖海底多次波路径复杂、绕射波及绕射多次波发育等情形,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预测多次波模型存在数据信噪比低、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欠准确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基于单程波及双程波波动方程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方法。即基于波动方程并联合SRME技术,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对地震记录进行波场延拓,得到预测的多次波模型;同时采用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提高复杂海底多次波压制效果。理论模型及实际数据试验表明:相对于单一的SRME多次波预测法,所提方法预测的多次波模型具有更高信噪比、与实际多次波在大多情况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吻合度更高。该方法理论上需已知准确岩石物理模型,由于海洋地震资料多次波主要是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此在仅已知海水及海底岩石物理参数情况下,该方法也能预测大部分与自由表面相关的多次波。  相似文献   

18.
A new approach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trophysical rock parameters based on a rule-based fuzzy model is presented. The rule-based fuzzy model corresponds to the Takagi–Sugeno–Kang method of fuzzy reasoning proposed by Sugeno and his co-authors. This fuzzy model is defined by a set of fuzzy implications with linear consequent parts, each of which establishes a local linear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of the model. In this approach, a fuzzy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combined with the least-square approximation method to identify 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the fuzzy model from sets of numerical data.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uzzy modeling method, two examples are developed using core and electrical log data from three oil wells in Ceuta Field, Lake Maracaibo Basi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fuzzy modelling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 conventiona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t is shown that the fuzzy modeling approach is not only more accurate than the conventional regression approach but also provides some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derlying complexities of the por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频谱激电法中的Cole-Cole模型和Brown模型。提出了用遗传算法提取谱参数的设想。论述了用遗传算法求解谱参数的方法步骤。用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频谱激电法谱参数的反演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勘探实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塔里木盆地表层结构变化剧烈的特点.根据观测水坑法精确计算潜水面深度,建立近地表模型.利用沙丘离散法计算静校正量。对应用观测水坑法和小折射法的不同静校正结果进行了对比。应用表明,采用观测水坑法建立近地表模型.并利用沙丘离散法计算的野外静校正量,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