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羊皮制革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革废水水质复杂、污染严重且含重金属铬,处理难度大.河南省某羊皮制革企业废水采用混凝沉淀 UASB SBR 气浮的处理工艺,处理水可满足国家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SBR法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本实验主要用于中小型的屠宰废水中。主要建筑物有隔油隔渣池,调节厌氧池,SRR反应池,该核心工艺是SBR,其运行周期主要分为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等五个阶段,设计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运行方式灵活,当进水CODcr为900-1000mg/L时,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主要污染物CODcr≤100mg/L。  相似文献   

3.
根据化肥工业废水氨氮含量高、波动大等特点,设计了初曝池-兼气池-好氧池(O/A/O)组合工艺。利用模拟废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溶氧(DO)浓度、硝化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除氮效果的影响。在模拟废水实验参数基础上,得出实际运行参数为:污泥回流比100%,硝化液回流比400%,缺氧池DO0.5mg·L~(-1),好氧池DO 3mg·L~(-1)。采用O/A/O组合工艺对化肥工业产生的COD在100~1 100mg·L~(-1)、氨氮在20~130mg·L~(-1)范围波动的实际废水进行处理,出水COD均值为35.5mg·L~(-1),出水氨氮均值为1mg·L~(-1),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皮革加工废水采用优化混凝-SBR法处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混凝除Cr3 条件,考察了曝气时间、污泥浓度、沉降时间对SBR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混凝条件:聚铝投加质量浓度400mg/L、pH=10;SBR后续工艺最佳曝气时间为12 h、沉淀时间为2.0 h、污泥质量浓度为5 g/L.对皮革加工废水采用优化混凝SBR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出水总Cr去除率>98%,CODcr去除率>93%,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一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制革废水高悬浮物含量、高有机物浓度及高色度的特点,采用混凝/厌氧/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新工艺对其进行中试处理研究,重点考察混凝预处理的反应条件(pH、投药量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策略,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和水温等运行参数对制革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过程中pH为9.0~10.0,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为350~450 mg·L-1时,废水悬浮物浓度(SS)、色度、总铬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0.4%,73.9%,97.7%和37.9%;基于阶梯负荷启动策略,50 d左右完成联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厌氧环节在HRT为20 h、水温30℃左右的条件下能够去除68.2%左右的COD;通过对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中DO分布的研究和HRT的优化,该单元的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7.7%和81.3%(HRT 6 h,DO 2.0~3.0 mg·L-1)。经过组合工艺的处理,系统出水各项主要指标(COD、NH4-N、SS、色度和总铬等)达到DB 44/26-2001一级排放标准,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沸石吸附-SBR工艺对味精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味精废水高氨氮的特点,提出并利用沸石吸附—SBR组合工艺进行味精废水脱氮。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吸附—SBR组合工艺对味精废水中的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沸石吸附氨氮可以减轻后续生化处理负荷,为最终出水氨氮能够达标排放创造条件。SBR进水阶段采用限制性曝气方式;运行工况为进水曝气8h、厌氧搅拌1h、后段曝气1h、沉淀lh、排水0.5h;硝化反应过程pH控制在8左右;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溶解氧(DO)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L和0.5mg/L左右。组合工艺出水NH3-N能满足《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50mg/L的限值要求,组合工艺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达96.7%。  相似文献   

7.
针对制革废水高悬浮物含量、高有机物浓度及高色度的特点,采用混凝/厌氧/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新工艺对其进行中试处理研究,重点考察混凝预处理的反应条件(p H、投药量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策略,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和水温等运行参数对制革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过程中p H为9.0~10.0,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为350~450 mg·L~(-1)时,废水悬浮物浓度(SS)、色度、总铬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0.4%,73.9%,97.7%和37.9%;基于阶梯负荷启动策略,50 d左右完成联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厌氧环节在HRT为20 h、水温30℃左右的条件下能够去除68.2%左右的COD;通过对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中DO分布的研究和HRT的优化,该单元的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7.7%和81.3%(HRT=6 h,DO=2.0~3.0 mg·L~(-1))。经过组合工艺的处理,系统出水各项主要指标(COD、NH4-N、SS、色度和总铬等)达到DB 44/26—2001一级排放标准,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制革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北某制革厂污水处理站为例,介绍了根据制革工业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多变的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条件,采用调节-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路线处理制革生产综合废水。工程运行表明:在进水CODCr和S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00mg/L和1200mg/L的情况下,排水中的CODcr和S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93mg/L和185mg/L,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Ⅱ级标准。该工程因地制宜,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在国内中、小型制革企业的废水治理上具有代表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验设计了省却复杂出水装置的一体化空气提升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用于处理低C/N农村生活污水的中试,考察了不同曝气强度、曝气时间以及沉淀时间对反应器净化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结果表明,综合脱氮除磷以及能耗方面考虑,SBR运行的优化工况为:调控曝气量使DO的质量浓度稳定在3mg/L左右,曝气3 h,沉淀1.5 h,可保证去除效果,且能耗较低,经反应器处理后出水COD、NH4+-N、TN、TP水质指标均可满足GB 18918-2002的二级要求,装置运行半年剩余污泥产量少,储泥池设计可满足1 a排1次泥的要求,维护管理方便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一种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蓄电池厂含铅含镉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符合实际处理的工艺,最终对某蓄电池厂的重金属废水提出治理方案,拟采用混凝沉淀/膜处理组合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同时结合膜处理工艺可更加确保废水达标的可行性,处理后出水进入清水池贮存并回用于生产,回用率达80%以上,排放废水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该组合工艺处理效率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在DO值分别为3.0、2.5、2.0、1.5、1.0mg/L的情况下,选取进水参数差别不是很大的10个周期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范围内,不同DO值条件下CASS工艺对COD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无论采用何种DO值,均可保证出水CODCr浓度低于60mg/L,达标排放;不同DO值对NH4^+-N和TN的去除影响是巨大的,在DO=1.5mg/L和1.0mg/L时出水NH4^+-N和TN都曾出现过不达标的现象,并且考虑节能方面因素,宜将DO控制在2.5mg/L;各种DO值下,TP的去除率稳定且较高,始终保持在94.7%以上,出水也一直稳定在0.1~0.4mg/L。  相似文献   

12.
操家顺  陈洵  方芳 《净水技术》2013,(6):40-44,63
以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A/A/O中试装置开展处理实际污水的研究,通过与实际工艺的运行效果对比,系统探讨了低溶解氧(DO)浓度以及好氧池末端非曝气区的设置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好氧区的DO平均浓度从2.2mg/L逐渐降至1.0mg/L时,系统COD的去除效率与硝化效果未受到影响,但除磷效果明显下降;随着DO平均浓度的降低以及非曝气区对DO的缓冲,保证了缺氧区的缺氧环境,同时有效降低了内回流液中DO浓度的携带对碳源的消耗,提高了反硝化效率,使得系统对T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就总体运行情况来看,A/A/O工艺中好氧区DO的平均浓度可以在1.0—2.0mg/L之间运行,同时在好氧区末端设置非曝气区,可以有效地缓冲内回流液中DO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A/O工艺运行实测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氧化沟在几个典型截面下的流速、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流速与污泥浓度、溶解氧之间的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缺氧段,流速在各截面不同流层保持比较稳定的流速梯度,溶解氧浓度沿程下降,同时污泥出现明显沉降;在好氧段,各流层流速波动较大,溶解氧浓度沿程升高,污泥浓度在各流层间分布较为均匀。在几个典型截面下流速与污泥浓度呈负相关,与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巩有奎  任丽芳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9,70(4):1550-1558
在(20±2.0)℃ 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以碳纤维为填料(填充率35%),利用序批式生物膜(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反应器,通过限氧曝气,成功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生物脱氮(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过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半定量表明,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是硝化系统中的优势菌种。微生物将外碳源以聚β–羟基烷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PHA)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作为后续反硝化过程所需内碳源。DO=0.5 mg/L,SBBR系统NH4 +-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5%以上和80.4%,SND效率达77.9%。出水NO x --N小于10 mg/L,且以NO2 --N为主。DO=2.0、1.2和0.5 mg/L时,系统N2O释放量分别为1.38、2.39和1.65 mg/L。AOB的好氧反硝化过程和低氧条件下以PHA作为内碳源的NO x --N反硝化过程,都会导致N2O释放。低DO水平是实现亚硝酸型同步脱氮过程和降低N2O释放的关键因素。低DO促进了AOB的竞争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缺氧微环境,降低了COD降解速率,为反硝化过程提供外碳源作为电子供体,从而降低了N2O释放量。  相似文献   

15.
吴红娟  刘超 《河北化工》2008,31(2):72-74
分别从pH、DO、COD、水温、内回流比、SRT等方面对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在高温季节污泥上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在水温较高时,硝化反应充分,同时由于内回流流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较小导致沉淀池内反硝化反应加剧,生成大量N2造成污泥上浮,并对此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组大肠杆菌VG1(pTU14)产PHB的补料分批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菌体生长和PHB积累的重要因素 ;补料时间可以通过DO和 pH值两个参数的变化在线综合识别 ;流加策略应使发酵前期菌体大量生长 ,发酵后期PHB大量积累 .在优化条件下 ,对VG1(pTU14 )进行 6 0h的补料分批培养 ,菌体细胞浓度、PHB浓度和PHB占细胞干质的分数分别高达2 15 .9g·L-1、 193.7g·L-1和 89.7% .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添加额外碳源作为共代谢基质处理碳纤维生产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蔗糖作为共代谢基质时二甲亚砜的去除效果较好,最佳处理条件为:pH-8.5~9.0,水力停留时间24h,DO≥2.0mg/L,蔗糖及磷酸铵分别按进水质量浓度的0.25倍和0.15倍添加。连续稳定实验表明:当10(进水二甲亚砜)≥300mg/L时,ρ(出水二甲亚砜)稳定在检出限以下,出水水质澄清。当ρ(进水二甲亚砜)≥350mg/L时,对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粪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处理规模为4L/d的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人粪尿。试验运行稳定,技术可行,在硝化段水力停留时间为90d,DO的质量浓度为1.8~3.0mg/L,pH值为7.5~8.0;反硝化段DO的质量浓度不大于0.4mg/L,pH值为7.0~7.5的条件下,对CODCr,氨氮,总无机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7%,98%和97%以上,明显高于二级生化工艺。同时利用稳态数据与动力学方程,对,YKd,vmax,KS4个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9.
以聚表剂驱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质特性分析及现场水处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出水中聚表剂质量浓度在312~656 mg/L之间,粘度在1.2~2.4 m Pa·s之间,Zeta电位在-27.0~-22.0 m V之间,粒径小于或等于10.0μm的油珠占35%以上;其油水分离难于聚驱采出水,静置沉降16 h后,水中油的质量浓度降至100 mg/L以下。传统的连续流两级沉降除油工艺累计运行24 h,出水中油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07.9 mg/L;序批流沉降除油工艺能够实现累计运行22 h内出水油的质量浓度在96 mg/L以下,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的连续流两级沉降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