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昌伟 《水处理技术》2012,(6):126-128,132
针对树脂工艺品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难以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等难题,同时节约水资源,设计中采用混凝沉淀对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再与生活污水一起进行二级生化处理,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比例为4:9,经处理后的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等污染物浓度分别降至51.5、8.8、18.0 mg/L,出水水质指标能够达到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企业回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筑污水再生回用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全球及我国水资源危机以及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执行国家关于节水的标准、规范,开展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流、分质供水;建筑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建筑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水耗的途径,亦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而雨水收集和处理作为生活杂用水或景观用水要比回用生活污水更经济、安全、可靠,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国家节水方针指导下,展开雨水利用、污水再生回用工作,且在后续建设中将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分质供水,并建立再生水系统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节水可望达到50%。  相似文献   

3.
了解全球及我国水资源危机以及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执行国家关于节水的标准、规范,开展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流、分质供水;建筑污水是重要的中水水源,将建筑污水作为非传统水源进行处理并回用是一种经济、安全、合理的降低水耗的途径,亦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而雨水收集和处理作为生活杂用水或景观角水要比回用生活污水更经济、安全、可靠,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国家节水方针指导下,展开雨水利用、污水再生回用工作,且在后续建设中将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分质供水,并建立再生水系统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节水可望达到50%。  相似文献   

4.
路兵华  陈虹  曾伟 《净水技术》2011,30(1):84-86
介绍了深圳某小区所采用的中水回用技术和雨水资源化技术,并对其节水效果进行了探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可以作为中水回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和雨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张嫚 《山西化工》2022,(3):243-246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进一步净化,作为区域内生态、生产或生活用水,实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以张家口市(北方严寒地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资源化为例,尾水设计规模为20 000 m3/d,湿地进水水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的水质标准。从工艺设计、运营管理和效益分析角度进行分析,尾水资源化后主要作为生态补给水,保障了水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刘木权  冯志坚  朱月琪 《广东化工》2011,38(1):154-155,159
文章介绍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将厂区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混合处理,二者水量之比约为3:1。生活污水一部分进入混台池与生产废水进行混合;另一部分作为补给氮源直接进入好氧池。经气浮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后,采用厌氧-好氧.气浮-碳滤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如今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尚不完善,在此情形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再生水成为解决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某城市为例,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可作为景观用水、绿地灌溉及城市杂用水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缺水程度及动态循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城市水资源现状、再生水现状、深度处理现状及再生回用技术等四个方面对再生水进行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分析了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为再生水更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某锂电池生产企业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针对生产废水生化性较差的特性,首先将生产废水经过絮凝沉淀预处理去除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后,然后和生活污水混合,采用ABR反应器、好氧接触氧化法组合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并进行了工程设计,项目实施后,出水达到了《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间接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浙江某无机颜料厂的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以及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设计。以供其它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水资源紧缺和水质差的问题,设计建设了多源废水处理与再生回用工程.该工程以钢铁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为处理对象,处理出水分质回用于厂区生产工艺用水和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使企业年节水量迭1 095万t,年COD、BOD、NH3-N以及TP等污染物减排量分别达1 300t、170t、500t及16t.  相似文献   

11.
田玉萍  刘杰 《水处理技术》2020,46(1):137-140
针对广南高速某服务区缺水问题突出、远离城市、工程性引入自来水造价惊人等问题,设计采用"地下水淡化+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雨水补给"的全过程资源化利用模式。地下水经淡化膜系统净化处理后,达到GB5749-2006规定指标,可供服务区生活用水;然后,服务区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设计处理量为140 m^3/d。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和收集雨水进行深度处理,使之达到GB/T18920-2002标准,根据最大用水量,中水回用系统处理量为200 m^3/d。增加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计算,设计处理量为50 m^3/d。  相似文献   

12.
邴帅  王琳  赵萌  周铄 《净水技术》2011,30(2):76-80
雨污合流导致雨季大量的雨水涌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能耗增大。同时由于河流无清洁水补给,河流水位持续走低,因此雨污分流势在必行。该文介绍了昆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现状及措施,就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辜清  董景  刘敏  陈滢 《四川化工》2012,(5):46-49
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日处理生活污水4.5万m3,工业废水3.6万m3,其中工业废水处理出水SS、COD等一直未达到排放标准。为找出工业废水处理出水不达标的原因,在综合分析工业废水的进水水质的基础上,采用活性污泥法这一传统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并针对目前该区域工业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该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过程中氨氮脱除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的某个以城市污水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源的工程项目,夏季在运行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澄清池出水呈现酸性的现象。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澄清池入口处氨氮浓度偏高,污水深度处理中没有专门的氨氮脱除单元,并对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的氨氮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现在被广泛地应用到城市污水回用项目中脱除氨氮。  相似文献   

15.
在炼化厂污水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改造工程中,对污水排放总口的水质在线分析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使之能够满足指导企业生产和环保部门进行实时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沸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沸石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特性,并着重论述了近几年沸石在给水、微污染水源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东鞍山烧结厂厂区废水以选矿生产的尾矿浆及中矿、精矿浓缩机溢流水为主,有少量烧结生产废水、破碎除尘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水量为8270m~3·h~(-1).生产废水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生产工业用水标准,SS质量浓度在78mg·L~(-1)以下,COD在60.5 nag·L~(-1)以下,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目标,年节约用水1915万m~3.  相似文献   

18.
黄泽亮 《广东化工》2010,37(7):207-208
北轴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2万m3/d,采用A2/O工艺,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入河流。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出水符合相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码头流动机械保养场的初期雨水中含有很多油类污染物,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海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以广州某大型集装箱码头工程为例,介绍了流动机械保养场初期雨水的收集形式和处理方案,并提出污水输送采用半自动的控制方式,有效减少了污水处理站的设计负荷。初期雨水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前进钢铁水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企业节水减排采取的新举措,主要包括:中水回用、分级供水、串级使用、雨水回收。以上措施优化了公司用水结构、构建了取水、用水、排水三位一体的节水体系,开创了钢铁行业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值得在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并提出节水减排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不断挖掘企业节水减排潜力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期还可通过耗水设备72.x.艺方面进行节水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