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杭州湾大桥工程天然气物探研究为例,介绍地震综合解释过程中的理论依据,解释思路.给出了研究区的解释结果,并对研究区浅层气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油田在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中,经过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解释,积累了大量的地震勘探数据,是油田极为宝贵的财富。随着油田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数据量急剧增多,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数据管理和应用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勘探研究工作的效率,为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Finder—SmartMap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以来,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地震勘探方法,在构造精细解释和岩性圈闭解释与识别、储存研究与预测评价、AVO分析、亮点技术等领域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能解决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所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本次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采用宽方位角小面元尺寸高覆盖次数的采集方法施工,通过对施工方案的总结,认为该项目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为延长油田今后走向精确勘探、面向目的勘探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被视为今后中国关键的油气资源接替区,对于未来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羌塘盆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目前油气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低。复杂的表层结构和地质构造使得以往的地震勘探方法往往难以取得高质量成果。本文广泛收集了羌塘盆地以往地震资料及勘探成果,分别从单炮记录、地震反射剖面等方面对勘探技术现状和前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羌塘盆地“双高双复杂”、整体资料品质差、勘探程度低、施工困难等难点。可以分别通过地震采集攻关、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相结合、多元化物探综合解释和地震勘探设备及工艺改良等应对措施,从4个方面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为新一轮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突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断层是引起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减少活动断层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人们努力的目标。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的应用,采用地震勘探的方法,从地震勘探测线的布置、施工参数的确定,到资料的综合处理和解释都进行严格的管理,最终获得了反射波信噪比高、断层显示清晰的时间剖面。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确定勘查区重点断层隐伏段的位置、断层错断的层位与深度,为城市断层危险性评价和城市发展规划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上,用源检互换的方法进行折射地震勘探是没有误差的,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无法铺设检波器而又必须进行折射地震勘探时它也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误差是不可忽略的。为此,本文从地震折射运动学的角度对水上地震折射互换法因过河钢丝绳的重量、水的流速和流向、炮点深度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解释误差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水上地震折射互换法应注意的问题。这对水上地震折射互换法的资料解释进行误差校正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南巴地区灰岩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南巴地区灰岩地震采集是2003~2004年度南江地区地震勘探的重点与难点,能否采集好灰岩地震资料,关系到整个通南巴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研究适合的灰岩区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得好第一手资料,提高灰岩地震资料信噪比,开展通南巴地区灰岩采集方法研究,对指导今后该区地震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通南巴灰岩区大量针对性试验资料分析及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部分施工测线的资料分析,总结了对该区灰岩资料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通南巴地区的灰岩区资料采集提出了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区水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煤矿开采中最重要的地质任务是探测采区内小构造的分布及其含(导)水性,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质构造,而电法勘探则用于含水构造的探测,本结合实例介绍了应用瞬变电磁法并结合三维地震进行煤矿采区水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技术及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实际应用表明,瞬变电磁法与地震勘探的综合水勘探降低了物探资料多解性问题,大大提高了勘探精度,可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水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质事业的快速发展,同一成矿区往往被分割成由多个不同法人参与的地质勘查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采用地震勘探的方法完成.地震勘探是靠连续追踪目的层反射波从而获得地下矿产信息的一种方法,对构造的解释起着重要作用,但地震勘查块段的分散性严重影响了对区域含煤地层构造的认识,因此综合相邻勘查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统一解释,基本解决了相邻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煤层底板构造形态拼合在一起时的矛盾,从而对区域构造有了准确的认识,更利于掌握煤层分布形态及煤层储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针对榆树林地区的地质特征,以三维地震剖面为基础,提出了1套地质-测井-地震相结合的三维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方法,建立起榆树林三维工区(树8井区)内杨三组岩性与反射波振幅之间的3种对应关系,经地质地震模拟技术验证,结论可靠,为了解决该区复杂的岩性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是煤矿采区首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为“绿色开采”中的“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要求提供更多、更细的工程地质、灾害地质信息,这促使三维地震应由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由浅部向深部、由单波向多波发展;资料处理和解释由叠后偏移向叠前偏移及全三维可视化、网络计算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煤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地震勘探逐步进入复杂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较大,使得地震采集干扰严重,处理静校正量大,从而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降低,严重影响资料解释的精度。本文以舒兰煤田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实的分析和研究了煤田领域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地震报告的提交提供有利的数据保障,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海上三维地震探技术的新近发展。包括1.单震源多道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指出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可获得高褶皱数据的新技术,对单震源和双震源两种技术作了分析比较。2.多船-多道海上拖缆勘探技术,认为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快速、经济的勘探,目前大多是利用两条船,每条船拖3条海上电缆进行作业。3.四维地震展望:四维地震本质上是时间推移的三维地震,它可精确地确定油气空间体积,流动方式及运移规律。目前主要  相似文献   

14.
浅海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系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三大基本环节(采集、处理、解释)的中间环节,在国际国内地震勘探招标中,现场资料处理能力是其中一项关键性指标。构建高性能地震勘探现场处理工作站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优化选择、合理配置,不仅解决了原始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而且提高了资料处理速度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矿区第四纪松散地层进行地层、构造和地下水勘探。通过以反射波法为主,折射波、面波法为辅的综合地震勘探方法较为准确地对勘探区地层进行了划分,结合钻孔勘探,有效揭露了矿区第四系地层厚度及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地震勘探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三大套岩性层,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上更新统地层和元古界基岩层,与钻孔勘探揭露地层基本一致。钻孔K1处地震法解释第四纪地层厚度为240m,钻孔勘探揭露厚度为241.37m,验证了地震勘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地震采集中的关键工艺技术一钻井成井技术是地震生产和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不同类型钻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不同岩性出露区的地震钻井方法。以黄桥地区为例,介绍了流沙、淤泥区地震钻井成井实验研究,提出使用水冲钻(清水井)成井深度最大可达23m,其它钻机清水钻进成井非常困难,以纳土配制的泥浆井钻进成井可靠,最大成井深度可达40m,从而解决了类似地区的钻井成井技术难题。明确指出三次闷井能有效地提高激发能量,提高信噪比。提出的方法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特别是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勘探在资源勘探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工程浅层勘探方面尚未见到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成功获取了探测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总结了适合浅层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程序及数据处理流程.对比研究表明:三维地震数据体基岩面形态与地质剖面形态一致,深度相对误差在6.8%以内.  相似文献   

19.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由于复杂地表地形条件的限制,使野外的数据采集成为难点,寻找一个适合野外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成为关键。本文结合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地表条件,通过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激发、接收条件,应用非线性观测系统等技术措施,来保证野外地震记录的质量,取得了高品质的野外地震记录,为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边勘查施工、边资料解释、边调整地震测线"的"三边"工作在多个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浅层地震勘探项目设计地震测线位置的及时调整,准确控制了汤东断层;在地震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两个相邻工区交界处的地质情况,合理调整了交界处的地震测线,从而准确控制了两个相邻工区边界处的断层。在这些项目中,"三边"工作的充分运用,保证了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精度高、见效快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因地震测线布设不合理造成原始数据采集不全或采集不准确而导致的地震成果解释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