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类复杂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及其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工程实际中多激励,多支承机组的柔性安装问题,建立了主被动复杂柔性隔振系统的统一动力学模型,将导纳方法推广到主动隔振分析中,采用了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对弹性板基础上主动隔振系统的传递功率流进行了分析,并从插入损失的观点探讨了功率流的主动控制策略,揭示了含有主动作动元件的柔性耦合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基于柔性基础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并用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功率流对隔振系统给定参数的灵敏度,为双层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柔性基础主动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虑主动作动器与柔性基础耦合作用的条件下,建立了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运用了结构导纳综合法推导了该系统中的功率流传递函数,研究分析了其功率流传递谱,并从功率流控制的观点探讨了其主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斜置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复杂柔性耦合隔振系统,本文对隔振器斜置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基础结构的柔性、各支承间的耦合作用的前提下,分析了机器设备-隔振器-柔性基础这一振动隔离系统的动态特性,推导了系统功率流传递表达式,并且结合工程实际对斜置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绘制了功率流传递曲线,着重分析了隔振器倾斜角度的变化对输入到基础梁功率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隔振模型中设备甚至基础被视为绝对刚性,隔振器被视为质量弹簧,无法计及基础和设备柔性以及隔振器质量等对振动传递的影响。另外,基于传统模型计算传递功率流时,需要假设设备和基础形状规则以方便获得其导纳解析式。以不规则板模拟柔性设备和基础,以空间阻尼梁替代弹簧或隔振器,建立全新的全柔性隔振系统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将整个系统离散,计算隔振器和板耦合节点处的力和速度,从而给出了输入系统和传递至基础的功率流的表达式。研究全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特性,对建立目前机械设备发展所需的隔振系统模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书磊  霍睿 《振动与冲击》2007,26(6):113-115
建立柔性基础非线性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用频率变化的正弦波模拟波浪的激励作用,船体看作是一个柔性梁,船体与安装部件之间采用非线性隔振支承。运用谐波平衡和Newton迭代方法对模型进行近似理论求解,并采用功率流对系统隔振效果进行评价,讨论了非线性刚度、阻尼以及波长的变化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刚度和波长越大隔振效果越差,低频段增大阻尼有利于隔振,高频段增大阻尼隔振效果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复杂结构安装频率对传递功率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实际中弹性浮筏复杂隔振系统 ,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扰源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 ,给出了系统动态特性结构化分析方法。根据工程中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数值计算结果 ,着重探讨了复杂结构安装频率及隔振器阻尼对支承结构柔性及传递功率流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于结构矩阵分析法,分析了多维柔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传递到柔性基础的功率流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的主动控制策略下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多维柔性系统中越过刚体振动模态的频域,是主动控制起作用的频域,在提出的控制策略中,总功率流最小化控制效果最为理想,能使共振峰值的数量和数值都得到有效衰减;垂向功率流最小化控制几乎无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程中的柔性安装问题,以广义浮筏隔振系统为例,采用子结构导纳分析法,研究了复杂机械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从功率流的观点对复杂机械系统的隔振效果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功率流传递率在评估系统隔振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实用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 ,本文对建立在柔性基础 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 ,将浮筏和基础的基频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 ,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 ;针对计算结果 ,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 ,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从振动能量传递的观点,研究柔性基础上动力机械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是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机械和电气学科的交叉性和相似性,将电路分析中的戴维宁等效算法引进到机械隔振系统功率流的计算中推导出柔性基础上设备的单层隔振系统和具有中间质量块的多源多级隔振系统传入到基础的功率流表达式。最后编程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系统地研究隔振器刚度、隔振器阻尼、中间质量块、基础厚度模量对输入到基础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船用大型动力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线谱振动是水下辐射噪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在振源设备与船体安装基座之间采取隔振措施,抑制宽频带振动的传播。针对隔振系统振动传递路径复杂而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主被动隔振器,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控制进一步衰减线谱振动通过隔振器的传递。该隔振器具有多自由度振动传递控制的特点,可避免通常存在的振动传递路径切断不彻底的弊端。该研究对隔振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以及主被动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测试,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通过结合加权误差反馈自适应控制算法和多自由度同步控制,主被动隔振可显著抑制弹性基础在300 Hz内的线谱振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子力学统计分析模型,使用导纳功率流的方法研究了隔振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振动功率流特性,并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筏体和隔振器参数变化对传递到基础结构功率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基础厚度、减小系统中耦合元件的耦合刚度和增大筏体质量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传递功率流。  相似文献   

14.
统计能量法和导纳功率流对单层隔振系统研究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单层隔振系统的基础和机器作为柔性体研究其隔振效果,采用统计能量法和导纳功率流法两种分析方法研究对比都得到减小隔振器刚度和阻尼、增大机器阻尼、提高机器和基础刚度有利于减小传递功率流的结论,和增大板基础刚度比增大机器刚度更能减小传递功率流的结论,表明两种功率流分析法的统一性,而统计能量法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浮筏隔振装置,建立柔性基础复杂激励作用下多维耦合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由于浮筏隔振系统在低频范围内减振效果欠佳,为改善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把吸振器引入到浮筏系统。利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分别建立带有动力吸振器、自调谐吸振器和主动式自调谐吸振器的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功率流为指标,研究单频激励下吸振器对浮筏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的影响。最后分析多频激励下带有自调谐吸振器的浮筏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以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为目标函数,分析主动式自调谐吸振器在多频激励下的减振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吸振器对浮筏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吸振器类型不同与安装方式不同对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斜置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动力装置隔振问题,建立复合激励下柔性基础斜置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系统传递特性矩阵及功率流传递函数。着重研究斜置隔振系统横向-横摇耦合振动特性,探讨解耦条件下的隔振效果。研究表明,合理配置支承结构参数可以实现横向、横摇振动解耦,显著降低系统的振动传递能量。  相似文献   

17.
浮筏隔振系统多维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的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复杂激励多维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隔振支撑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给出了系统的功率流谱。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复杂激励隔振系统在低频域出现多个共振峰,在高频域基础的弯曲共振模态及隔振器驻波效应使得系统功率流提高。减小隔振器刚度能明显降低系统功率流但也使驻波效应提前。增加筏体质量可明显降低系统功率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柔性基础上马达和仪器的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刚性机器-柔性基础动力耦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利用线性二次调节器理论,对耦合系统的振动功率流传递进行了最优控制。并对系统的瞬态响应与状态观测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基础柔性的情况下,用由机械阻抗给出的评价参数来评价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无法直观地反映基础的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本文建立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力学模型,从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传递功率流率和插入功率流率五种隔振效果评价参数的定义推导并给出了它们的物理参数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基础的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并以一个双层隔振系统的实例,分别就基础刚度取值对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传递功率流率和插入功率流率随激振频率变化的规律的影响,得出结论:对于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五种隔振效果评价参数对隔振效果的评价结果,受基础刚度的影响各有不相同,用力传递率评价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小,用插入损失和插入功率流率评价的评价结果有一些差异,用振级落差和传递功率流率评价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主动隔振系统中功率流的最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功率流指标描述主动隔振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以传轾到接受体的功率流量小为最优化控制目标,推导主动隔振系统中功率流传递的最优控制表达式,提出了SMR主动隔振模型基于功率流的最优化控制策略。针对工程实际中的柔性安装问题,对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主动隔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