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需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织机筘幅发展趋向宽幅化。狭幅织机不断被淘汰,宽幅织机在逐年增长。目前国际上有梭织机公称筘幅一般在120~380厘米之间,无梭织机公称筘幅一般在130~580厘米之间。对于我国来说,目前生产中面广量大的棉织机仍是1511型44英寸有梭织机占多数。但是近十几年来,在1511型基础上也发展相当数量的1515型56英寸、63英寸、67英寸、75英寸不同幅宽的织机。织机筘幅向宽幅发展是目前织  相似文献   

2.
日产公司在美国设立的织机介绍陈列室,展出一台小型的(103英寸宽、68英寸深、53英寸高)筘宽为59.1英寸的织机。织造40支棉纱、经纬密度为130×72的平纹织物,车速为400转/分。这台织机是LA21S-4—150型。LA21F-4-150型是织长丝织物的。其筘幅与LA21S一4-150型相同,但织机总宽度狭1英寸。  相似文献   

3.
我厂设计的DZ-P型弹簧提综装置,可在1511、1515型织机上安装使用,六页综以内织物翻改品种时,只需调换踏盘即可,该装置在我厂1515型56英寸织机上安装337台,并在75英寸织机上试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1511型(44英寸)织机的走梭板弧度和钢筘弧度是极其必要的,其理论和实践也早已得到大家的承认。然而,对1515型(63英寸、75英寸)织机的钢筘弧度的必要性,却不十分明确。有的认为:随着布机幅宽的增加,钢筘的弧度可有可无。中国纺织机械厂生产的1515型(63和75英寸)织机就是没有筘弧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GA615型织机的问世,1515型织机已相形见拙,一些机构性能已不可比拟。近年来,我厂在新扩织机进行选型时,注重织机的性能和设备技术先进程度,分别新增了上海织机二厂的1511MZA-56英寸织机96台和中纺机厂的GA615-56英寸织机120台。经三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效果显然较原1511、1515型结构合理,性能优越,技术先进。本文旨在总结GA615型织机的主要改进部分的使用情况,并且就该机的不足与如何完善定型,提出探讨性建议,可供生产或使用厂定型、选型时参考。一、GA615型与1515型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我厂在1984年第三季度,为了扩大出口,增加效益,更新了116台75英寸织机,生产宽幅织物。为使前后工序设备配套,对SGA101-180型高速浆纱机进行了改造,改后适应了1515型75英寸织机生产要求。一、车头部件调整和改造原设备SGA101-180型高速浆纱机,适应的织机最大幅宽为72英寸,不适应75英寸。为此,对SGA101-180型高速浆纱机车头部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具体作法是:在不变动  相似文献   

7.
目前织机由原来普遍采用的44英寸筘幅逐渐向56英寸、63英寸、75英寸等宽幅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厂安装了112台63英寸筘幅织机和180台75英寸筘幅织机。根据使用44英寸织机的经验,考虑了有关因素,确定了112台63英寸筘幅织机的排列尺寸如图1。  相似文献   

8.
56英寸宽幅织机,有的是用44英寸织机改装的,有的是新设计制造的,如1515型-56英寸。在老厂改造中,机器排列限于条件常常不大合理。但对新厂设计,排列1515型-56英寸宽幅织机,必须在满足生产条件下,排列得既经济合理,又科学实用。我们在设计中,得到一些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研究。一、工艺排列设计的基本原则1.尽可能考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按工艺流程、工人操作、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纺织机械厂研制的GA616-180型厚重织物织机于1988年1月12日通过技术鉴定。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有些织厂在1515型织机上织制厚重织物(主要为牛仔布和羽绒布),但一般只能在56英寸织机上织制牛仔布,若在75英寸织机上进行,其坯布重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要求,所以,少数纺织厂则从国外引进剑杆织机来满足出口品种的需要。据此,中机厂为了解决1515型织机不适应  相似文献   

10.
我厂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结合技术改造,将狭幅织机改造成1515型-75英寸的阔幅棉织机,其中较大一部分配有TK212-1400针的提花开口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断经自停装置常有失灵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坯布的下机和入库质量及织机的设备完好;从下机质量日报表分析来看,我厂坯布的断经匹扯分经常最高。为此对75英寸织机与44英寸织机的经停装置  相似文献   

11.
在制织幅宽47英寸13/13(45×45)涤棉细布时,使用织机以不窄于56英寸为宜。我厂将42英寸的1511型织机改为52英寸,共312台进行制织。上机后筘幅已到最大限度,内侧边撑盒(L49×50)紧接纬纱叉支持 J  相似文献   

12.
改造加宽为56英寸的主要原因 1972年我厂为适应外贸出口和市场向宽幅化发展的要求,更新安装1515M型56英寸织机500台,开车七年多,所产45×45 110×76 47英寸涤棉细布,坯疵较少,白坯出口和印染加工出口均受到用户好评。但该机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特别是制织涤棉细布条影较深,成了改善实物质量的障碍。1979年为创名牌产品,开始研究用1511 G型44英寸织机改造加宽为56英寸(以下简称1511 G型56英寸织机),制织涤棉细布的试验,在两台样机上取得预期效果后扩大10台,经过鉴定又增装30台,截止1980年8月底共开出160台,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逐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三年我们厂生产的“冰山牌”棉的凉坯布在香港市场上倍受欢迎,但港商要求我们多生产一些56英寸宽幅坯布。如采用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生产的1515M型定型设备,占地面积大。经过我们详细核算,根据我厂7.8柱网需要拆去44英寸织机三台,才可以安装56英寸织机二台,如果安装500台56英寸1515M型织  相似文献   

14.
一、改造成55英寸织机的设想我们要织50英寸宽的布,如果将1511G型44英寸织机改造为56英寸,由于原厂房柱距为7.8米×6米,要合理排列,就必须减少机台,这样就没有经济效益。在不减机台的原则下,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改成55英寸织机,采用点啄式纬停,挖掘筘幅潜力,可以织50英寸~51英寸宽的布,机台进行合理排列,虽然装梭弄、马达弄小点,但熊正常进行生产和维修,这给老厂实现技术改造闯出了新路。二、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标准的55英寸布机要织50英寸宽的布,是没有把握的,尤其是制织缩率较大的织物,问题就更大,针对这一问题,大胆设想,进行改  相似文献   

15.
我厂1982年在1515型56英寸织机上生产21~S×21~S 108×58 47英寸纱卡时发现走梭板磨灭较为严重。1984年在1511型44英寸织机上生产T/C50/50 16~S×10~S 84×28 36英寸双经帆布(用小粉浆浆纱)时走梭板磨灭也相当严重。1985年在新安装的96台1515型75英寸织机上生产30~S×30~S 68×68 63英寸细布时,走梭板磨灭十分严重,走梭板磨灭的最大深度达3毫米,引起大量轧梭,造成大量的轧梭次布,出口合格率很低。1986年3月份出口合格率只有67%,为此,我们对走梭板磨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1×4)多梭箱织机上,改用大梭大纡是提高织机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对采用大梭大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结合本厂的实践进行一些初浅的分析。一、梭子尺寸改大后,机械上改革与调整 1511 S型-52英寸和1515A型-63英寸织机,原设计用14(1/2)英寸梭子,现改用15(1/2)英寸梭子,两种梭子的尺寸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六、喷气织机的实例记载(美国报导)(1)居内美国用正在鉴定的2000型织机专门研究毛巾织物,其穿筘幅宽可达180厘米(71英寸)而运转速度为360纬/分。在83年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将展出一种低功率型(从3千瓦下降到2.2千瓦)的织机,对一般型式的幅宽也将增加到280厘米(110英寸)。(2)英维斯塔在美国六家工厂中,大约有2000台这种  相似文献   

18.
现有棉纺织厂利用44英寸织机厂房,更换56英寸或75英寸织机增加出口创收外汇能力,在难于改扩建厂房的情况下进行老厂改造。在原来柱网尺寸条件限制下安排较宽织机是比较困难的。今介绍不同结沟和柱网尺寸厂房的织机工艺排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海第卅六织布厂为了适应112英寸阔幅自动织机的生产需要,对原有G142-180型浆纱机机头进行改阔,并改革了传动及织轴卷绕装置。经过三年多运转使用,效果良好。今年以来,为了适应1511M—44”自动织机生产需要,又进行了改革,使这台浆纱机不仅能浆78英寸和98英寸阔幅织轴,而且还能同时浆两只38英寸中长化纤织轴。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  相似文献   

20.
我厂于1980年7月从瑞士引进36台PU型85英寸VSD120KRD1型织机。其中,85英寸指该机最大幅宽为85英寸即216厘米;VSDKR指冲孔纹板控制四色多臂开口;120指投梭时间主轴在120度位置;D1指该机使用轻薄型普通梭子。从1980年到1992年10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机工作性能可靠;对产品的适应性广泛;操作方便;产品质量超过有梭织机,效率高:因机械结构合理,制造精度高,所以机物料消耗小,噪音低。一、片梭织机对产品有广泛的适应性片梭织机适应于各种原料毛纱的织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