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小说《人树》中,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以丰富的想象力与现代人的“家园意识”书写了人的心灵在垦荒中成长的过程。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发现怀特的作品渗透了生态审美所特有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怀特对人与自然之间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丰富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审美理想上升到一个信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苏童小说叙事的特色之一。苏童创造性地把意象的审美机制引入叙事文学领域,以意象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改变了传统小说较为单调的叙事方式,使文本具备了现代小说独有的弹性与张力。意象叙事的创作策略在苏童小说《米》中运用得最为突出,作家营构了大量繁复隽永、独具特色的意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象成为叙事活动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了更加复杂的内涵和更为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角度灵活多样.从"中立式全知视角"、"戏剧式视角"、"编辑式全知视角"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角度,并指出了不同视角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说《微笑的狼》描写一对少男少女的短期旅行,他们在旅行中进行自我身份的建构,追寻记忆中的家园.在非现实与现实相交织的叙事时空中,展现了日本战后特殊时期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特殊人群对于身份与记忆的建构,通过建构想象的流变身份,体现人物的创伤与成长.小说的记忆描写具有不确定性,并且与具体的场所相结合、与梦和幻想相结合,通过记忆对象来激发创伤记忆,呈现出小说独特的记忆书写风格,刻画了个人和群体的时代创伤.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表现方式有抒情和叙事两种。《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其剖情析采的浓厚抒情色彩吸引着历代文人,但它的叙事性却少有人关注。虽然刘勰本人并没有叙事意识,但他在《文心雕龙》中对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的系统阐述,在客观上反映了他的叙事思想。其叙事思想对后世的小说发展、写作态度、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伦之爱》显示了作家鲁迪.威伯在运用叙事策略方面的卓越才能。作品通过自由式的多角度叙事,多种文体融合杂糅,叙事者的自我表现代替了有限视角的印象记录,叙事者的风格化介入代替了叙事者的隐蔽,多层次地展示出人物性格,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詹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文坛实力派女作家,其作品《守望灯塔》荣获我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讲故事"的叙事艺术和寓意丰富的质感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魅力之所在。本文着力分析作品嵌套的叙事层和多重聚焦的叙事视角,探求温特森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林海雪原》生动地表现了解放军小分队创造的惊人奇迹,热情地讴歌了他们突破险中险,历经难中难,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故事充满浓厚的传奇色彩,引人入胜。在许多方面刻意学习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叙事模式,这是《林海雪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董说的《西游补》虽以补《西游记》的面目出现,但它不仅在哲学精神上深刻质疑了原书,而且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艺术世界。本文从其反《西游记》的整体构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梦境叙事逻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窥中国古典神魔小说曾经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失乐园》以《创世纪》中人类堕落故事为核心情节,它和《圣经》的关联不言自明,同时两个文本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本文从弥尔顿的神学思想、《失乐园》对《圣经》的神义论解读以及《失乐园》与《圣经》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失乐园》创作与《圣经》相关文本的关系作初步的探索,并得出结论:作为《圣经》叙事的复叙事,《失乐园》不是对后者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传统外壳之下的变革甚至颠覆,体现了时代和观念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蜗居》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类型,其叙事真实而又自然。这与其双线索结构和内循环的戏剧冲突有关,利用了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两种视角,熟练运用各种类型的蒙太奇手法,使得其日常性和超越性的张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科马克·麦卡锡的普利策文学奖获奖小说《路》是一部关于末日来临之后人性和生存伦理困境的故事。在《路》中,麦卡锡借助一系列不同的叙事策略如叙事修辞标点符号的变异对比、人物心理叙事空间的变迁和叙事认知的预设干扰来增加文本张力,在文本中暗自建立自己的叙事伦理,巧妙地引导读者参与伦理判断,激励着读者对文本世界的想象性参与,进而促成其文本世界伦理主题的深度建构。  相似文献   

14.
浅析格非《人面桃花》的多重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出发来分析格非沉寂十年后的力作《人面桃花》,主要分析小说中四个叙事角度。在个人的叙述话语中来构建那个乌托邦的历史,从多角度来展现主题。  相似文献   

15.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作,该小说展现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在天主教、新教、凯尔特文化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寻找归属感所经历的困惑、迷茫和思考。作品体现了浓厚的城市生态意识,作家超越了当时流行的民族主义思想,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平等,并呼吁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和种族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员。乔伊斯的城市生态理念对化解世界各地的种族、宗教文化冲突和矛盾,建设平等、和睦的多元文化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和《贵妇人画像》从其叙事手法结合中西语言的特点上看有许多异同之处。本文拟从焦视点还是散视点,流水样的向心性和立体建构的离心性,及中西文化的不同对人物定型及深度等方面来分析其相异,并从“视点”的角度分析其相同,以揭示作品的现象,还原作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玉梨魂》是清末民初言情小说重要流派之一的鸳鸯蝴蝶派开山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就受到了读者的冷遇,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对战争创伤的记忆书写,海勒以非线性叙事和重复叙事再现心理创伤.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结合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分析小说的创伤叙事,以此证明《第二十二条军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部创伤小说.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以时间和空间的异同,将第一人称叙事结构分为3种类型: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由此探讨了鲁迅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合到虚构叙事中,让其作品成为既区别于传统小说,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长篇小说《愚人船》是一部现代西方社会人际关系的百态图。透过船上怪诞人的心理世界描写,波特将西方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表现得十分到位。特里德维尔夫人拒绝承认现实的自己,沉浸在对自己少女时代回忆的迷恋中,拒绝与人交流,拒绝异性的爱慕;宗教狂格拉夫先生貌似虔诚的基督徒,实则狭隘贪财,对自己的亲人残酷无情。这些怪诞人形象都表现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身和他人的关系都产生了异化。文章拟从马克思对工业社会的异化理论延伸开去,从弗洛姆人性异化的理论观点出发,试图以《愚人船》中怪诞人的形象为切入点,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的异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