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氨酯》2016,(3)
正鞋底用聚氨酯树脂,又称为聚氨酯鞋底原液,是制备聚氨酯鞋底的原料,其产量仅占所有聚氨酯产品的5%左右,但在鞋底材料中性能独特,发展迅速,成本不可取代的优秀材料。本文主要从原料、供需、出口等方面介绍目前PU鞋底原液的市场概况。(1)PU鞋底原液的制备方法PU鞋底原液根据所采用的多元醇不同可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聚酯型的强度、耐磨、耐撕裂、耐油性能好,而聚醚型的耐水解、耐霉菌、耐挠曲、耐低温性能好。目前,市场上仍以聚酯型鞋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2017,(10)
<正>PU鞋底材料具有舒适、轻便、防滑、弹性好、强度高、耐磨、耐油性能好等特点,相较于其他鞋底材料,如:PVC、RB、TPR、EVA,更具备全面性和广泛适用性。鞋底用聚氨酯原液可分为聚醚型和聚酯型两类,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聚酯型的强度、耐磨、耐撕裂、耐油性能好,而聚醚型的耐水解、耐霉菌、耐挠曲、耐低温性能好。目前,市场上仍以聚酯型鞋底原液为主,但随着国内聚醚原料及工  相似文献   

3.
新型聚醚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型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合适的丰预聚体,合成了可用于鞋底材料的聚醚型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材料。与聚酯型和传统聚醚型鞋料相比,该新型聚醚鞋料在低温性能和耐挠曲性能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艾栓 《聚氨酯》2008,(9):74-76
介绍了聚氨酯微孔弹性体鞋底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剖析了聚酯型鞋材和聚醚型鞋材等不同品种在性能上的差异性及其优劣程度,介绍了醚一酯混合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降低密度、全水发泡及光降解变色等几个生产过程中的突显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艾栓 《山西化工》2006,26(3):52-54
介绍了聚氨酯微孔弹性体鞋底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剖析了聚酯型鞋材和聚醚型鞋材等不同品种在性能上的差异性及其优劣程度,介绍了醚-酯混合型聚氨酯鞋底材料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降低密度、全水发泡及光降解变色等几个生产过程中的突显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型聚醚聚氨酯微孔弹性体鞋底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聚醚聚氨酯微孔弹性体鞋底材料的反应体系、反应原理和使用性能,着重分析了主要原料: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发泡剂、扩链剂、催化剂、匀泡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鞋底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新型聚醚聚氨酯在中底和组合整底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型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鞋底制品,并对影响其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三官能度聚醚及接枝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适量引入,可显著改善鞋底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鞋底料发展状况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聚氨酯鞋底料特别是聚醚型聚氨酯鞋料的发展前景和研发过程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对比了EVA鞋中底与PU鞋中底的性能,介绍了国外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几种聚醚型聚氨酯鞋底料。  相似文献   

9.
以浇注型聚酯或聚醚聚氨酯弹性体为柔性材料,铁或铝金属为刚性材料,采用5种粘合剂,进行了粘接实验。实验数据表明,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较高时,柔性材料与金属粘接的剥离强度最高可达31 kN/m,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与金属粘接比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粘接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微孔聚氨酯鞋底原液的发展、现状及市场情况,提出了国内微孔聚氨酯鞋底原液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三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1,4-丁二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表明,硬段质量分数超过50%以后,伸长率降低,交联时间对聚氨酯(PU)弹性体整体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在保持异氰酸酯指数为1.0和MDI含量不变的条件下,把1,4-丁二醇和聚醚多元醇的羟基摩尔比提高到1.50:0.33,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拉伸强度及硬度先增大后减小,伸长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耐热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催化合成了甲苯二异氰酸酯的部分三聚体异氰脲酸酯,然后与聚醚二元醇反应,用二步法手工浇注成异氰脲酸酯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产物中异氰脲酸酯的存在。根据用二正丁胺法测得的NCO基团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异氰脲酸酯的质量分数,用热重法分析了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普通聚氨酸弹性体相比,合成的改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Line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based on polymer polyol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one-shot technique. The hard-segment content of the polyurethanes, the chain length of the base polyether, and the styrene/acrylonitrile content and/or the ratio of the polymer polyols were vari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equivalent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早期P03G聚醚的合成方法,详细叙述了美国杜邦公司有关P03G聚醚、聚醚酯和聚醚胺等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聚氨酯(脲)弹性体、合成润滑油、清漆和底漆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P03G聚醚的改性及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曹琪  刘朋生  魏华 《弹性体》2002,12(5):14-17
用液化改性MDI、聚醚多元醇为原料,ED或BD为扩链剂,合成一系列不同硬段结构的聚氨酯弹性体,并对这些聚合物进行了红外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溶解性能的研究,并就其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聚醚型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聚氧化丙烯多元醇、二醇扩链剂和多异氰酸酯为原料,用一步法工艺制得一系列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讨论了多元醇组分平均每个羟基所对应的链段的相对分子质量(MOH)、平均官能度以及异氰酸酯种类对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化MDI或粗MDI与聚氧化丙烯醚配合使用可以制得邵D硬度大于65的聚醚型高硬度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无机填料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N-20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用1,4-丁二醇为扩链剂,填充经超声波分散、偶联处理的不同无机填料,分别合成填充型聚氨酯(PUR)弹性体。研究了填充型PUR弹性体的耐磨性、力学性能以及填料在弹性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无机填料在PUR弹性体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不同,碳化硅主要提高了弹性体的耐磨性,而陶瓷微珠、玻璃微珠在增强增韧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聚醚型吸水膨胀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亲水性聚醚多元醇(PPE)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的预聚体,与混合扩链剂制备了吸水膨胀聚氨酯弹性体。实验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醚(PEG)与聚丙二醇醚(PPG)的物质的量比为6∶4,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NCO)的质量分数为5.2%;采用混合扩链剂,且1、4-丁二醇与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比为2∶1,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质量分数控制在8%时,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吸水膨胀率高,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多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分别对预聚反应时间、温度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并对影响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几个因素如预聚体中NCO质量分数、水分含量、NCO与OH摩尔比、聚醚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后熟化时间等进行了研究。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5)℃,预聚反应时间1.5 ̄2h。聚醚多元醇含水质量分数<0.05%,NCO与OH摩尔比1.00 ̄1.03,后熟化时间≥4h。  相似文献   

20.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depends strongly on physical intera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tress-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olyester or polyether segments in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polyurethane elastomer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 chemical structure for the soft segme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hysteresis loss, extension set, modulus) and the stress-induced crystalliz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