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热交换器在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特制的热交换设备,伴随着空调系统的运行,新风和排风进行全热交换,排风排掉的能量由新风带回,既降低了能耗又及时补充了新鲜空气.分析了全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其节能原理及节能效果,得出全热交换器在能耗大的空调系统中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纺织行业工艺及环境对车间内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空调系统的不断完善,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纺织业设计中影响空调节能的问题结合某纺纱厂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燃料性质复杂多变是当前循环流化床机组运行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现场应用过程中发现:利用锅炉风量-氧量热量信号计算得到的燃料发热量信号动态特性好,但存在较多干扰并且静态误差大;传统BTU(煤热值)校正计算得到的燃料发热量信号静态误差小,但滞后很大.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燃料发热量信号进行融合,即将风量-氧量热量...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节能系统中,对空调系统采取节能措施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措施,现在,地缘热泵空调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在空调节能中被广泛地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将地表浅层的热量收集起来,作为热量源,然后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在建筑内供热和供冷的效果,从而能够节约能源。但是,在热泵空调系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就会导致在对热泵空调系统进行调节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在使用热泵空调系统的时候就要采取方法进行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5.
研究回收排风潜能的新型液体除湿空调装置,通过回收排风潜能,降低系统中直接蒸发喷淋水的温度,使除湿处理后的空调送风得到降温加湿,达到空调房间所要求的送风温度、同时,空调排风的利用降低了再生空气介质的温度和含湿量,提高了再生溶液的浓度.实验证明,在上海湿热的夏季里,该装置用温度为80℃左右的热源驱动,可以直接获得18℃、相对湿度90%的空调送风;系统的热力系数为0.8,电效比为8.6,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使用数值计算中的有限差分法,计算出了多孔砖墙体在夏季标准设计日的传热量、空调冷负荷,分析了保温层设置与否对墙体传热量、空调和采暖负荷的影响,计算出了墙体保温后的节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湿热地区设置空调的实验室的空调能耗比常规公共建筑的空调能耗要大得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空调系统中排风引起的空调新风能耗占比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功能独立的“新风-补风”系统,较大程度地减小湿热地区实验室所需的新风量和新风负荷,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该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多联机+新风”空调系统相比,基于分功能设计的“多联机+分功能新风-补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率达到了65.8%。  相似文献   

8.
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的工作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利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排风的能量,降低新风处理能耗,设计出一种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搭建实验系统,讨论该装置在8种运行工况、3种不同工质下的工作特性,分析工况和工质对其换热量、温度效率和性能系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公共建筑换气能量回收的要求,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室内外温差增大对其换热量和性能系数有利,对温度效率不利.该装置夏季工况的性能系数可达11.07,冬季工况的性能系数可达23.82;以R32为工质时,该装置的性能优于R22和R152a.  相似文献   

9.
地铁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高,温和地区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大,为节能重点。地铁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呈现“模块化”特点,其设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尚不清晰。2018年11月,对昆明市3座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室内热环境开展实测,测试参数包括各房间的送、排风量,空调送风温度,通风送风温度,通风排风温度。实测数据表明:各房间送、排风量,换气次数与设计值差异较大;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普遍远高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新风井处的新风温度不能代表各房间的送风温度,送风机及风管传热导致的温升不可忽略;房间室内温度普遍偏低,其中,有人员常驻的房间室内温度集中分布在20~24℃,无人员常驻的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最低,且存在较多低于规范规定范围下限的情况,非空调房间室内温度受室内发热量、换气次数、室外气象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空调喷淋室送风时挡水板带一定的过水量,同时适当降低机器露点来增加送风焓差,降低送风量.根据纺织厂不同车间设计状态,分析过水量和风量节约的定量关系.以织造车间(相对湿度75%)为例,风量可节约35~45%,从而既降低了空调室设备和土建投资,又大大降低风机的运转能耗.其次本文还提出过水量还可以节的夏季设计冷量,并用计算机计算了江南某地连续三年的整个夏季送风带过水量和不带过水量时的总用冷量比.最后本文分折了冬季送风带过水量对空调过程和加热量的影响.总之,纺织厂的各类车间,在风道不滴水的前提下,应利用较大的过水量,以利节能.  相似文献   

11.
改进粘胶长丝车间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纺丝机在1个工作日内或1个落丝周期内,排毒气系统处于开启时间或封闭时间分段计算,然.后求该时段的平均值来确定粘胶长丝纺丝车间送风量,送风量是原设计的58.1%~65.8%;同时,通过采用纺丝机专用空气幕,改进车间空调通风系统,将空调系统改为机内重点、车间辅助的空调方式,节约空调新风能耗达25%~69%.  相似文献   

12.
用于生态工业园的冷热电联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态工业园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园区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来发电,柴油机排放的烟气用于吸收式制冷和生活用热水,缸套水废热用于除湿。研究表明,新系统具有更优良的热力性能,化石能源的相对节能率达到34%,比原系统高14个百分点。沼气发电节省了1.5%的重油,低品位废热除湿提供了42%的冷负荷,节省了原系统中空调的电耗。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在液体除湿中的应用以及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互补能够使生态工业园获得优良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公共建筑的电耗已接近城市建筑电耗的50%,而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3%~45%.大空间是公共建筑的特点,减少大空间的能耗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关键.大空间按照规范设计一般是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为了提高大空间节能效果,应针对不同大空间采用不同空调系统.对于体型复杂,空间大小不规则,空间高度大于5 m以上的大空间仍采用常规一次回风(无再热)全空气系统;对于体型比较规整,房间吊顶净高在4 m左右的大空间宜采用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通过对武汉450 m2大空间,净高4 m的办公室应用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系统的夏季工况分析,对照常规一次回风(无再热)全空气系统,证实新风换气机加风机盘管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全热回收装置节能42.84%,且当室外设计参数朝着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的方向变化时,节能效果及室内参数将朝着有利于全热回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暖通空调(HVAC)和生活热水是酒店建筑的能耗大项,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决定了是否能达到节能环保的关键所在.文章分析了目前酒店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热平衡及节能运行的机理,利用全年往地下释吸热量的差值制取生活热水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提出了采用既能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又可满足生活热水需求的空调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联合运行方式的方案,并结合具体酒店的工程实例,对其热量需求及经济费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联合运行的全年热量不平衡率为2.48%;后期维护费用远远小于其他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风系统的通信机房空调节能降耗技术,采用多种手段对通信机房空调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节能降耗改造,通过对不同节能特性产品的有效整合,在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合理调度下能取得最佳节能降耗效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太阳能空调的应用类型和常用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原理,对太阳能空调、供热和生活热水系统的综合应用进行探讨,选用合理的储热储冷设备和辅助热源,使系统能够实现最佳的供热供冷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开式地表水源热泵动态取水温度限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开式地表水源热泵,取水能耗是决定系统节能性的关键因素.在水源热泵机组能耗模型、取水能耗模型等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式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的能效耦合模型.基于节能率及水泵能耗的规律特点计算得到了不同的冷却塔出水温度下,不同水泵扬程下的动态取水温度限值,建立了开式地表水水源热泵动态取水温度限值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相对传统空调的节能率.  相似文献   

18.
燃煤锅炉过高的排烟温度不仅使锅炉效率大幅降低,而且使脱硫系统耗能、耗水加剧,导致除尘器效率下降,同时使得风机、除尘器寿命缩短。对一种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的投用模式方案进行了分析。该方案通过回收排烟热量、加热凝结水及二次风,提高了锅炉效率。经测算,在设计工况下,该方案将降低发电煤耗约2.424 g/kWh。测算结果论证了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投用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和实施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