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用噻唑盐(MTT)比色、(AgNORs)银染和抗Ⅲ型胶原及抗5-溴脱氧尿苷单抗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羟色胺对正常和受照NIH/3T3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2.0×10^-6mol/L的5-HT能使正常和受照射成纤维细胞数增至对照值的1.5倍;能使上述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OD值)升高至对照值的1.3和1.6倍;还可使正常成纤维细胞AgNORs数量增加至对照值的2.5倍;此外浓度为1  相似文献   

2.
利用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MMP1,TIMP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基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结果显示:25Gy(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延迟6d愈合。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与对照组相近,在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较高。在伤后3-14d,TIMP1在对照组新生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皮覆盖后呈阴性,而在照射组表皮覆盖前呈阴性或弱阳性。MMP1与TI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时相拖后。结果表明:辐射所致MMP1与TIMP1在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迁移、血管形成和瘢痕组织形成等病理过程,是辐射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照射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6Gy全身辐射对大鼠伤口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鼠背部置入聚乙烯醇海绵的切口伤为模型,研究了6Gy全身辐射对伤口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射后3、5、8d的伤口不但巨噬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TNFα和IL-1的释放以及对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节能力都明显下降,说明了创伤愈合早期伤口巨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辐射造成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辐照大蒜生长点细胞超微结构及抑制发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镜观察表明:受0.02、0.05或0.3kGyγ射线辐照大蒜的生长点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生长点细胞变长,细胞壁增厚。,微结构中液胞对辐照敏感性最强,核仁和线粒体最抗辐照,在细胞壁受损破裂情况下,仍保持基本完,萌动期的结构损伤较休眠期显著,说明通过代谢活动,使辐照损伤进一步扩大,因此细胞分裂受阻,抑制大蒜的发芽。  相似文献   

6.
PEO/PVA水凝胶伤口敷料的毒性和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证价经冻融循环处理和电子束辐射交联接技术术合成的聚氧化乙烯与聚乙烯醇(PEO/PVA)混合物水凝胶伤口敷料的性能,研究了该水凝胶膜对机体和细胞的毒性以及对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毒性作用通过仇性全身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和皮肤斑贴试验检测。细胞毒性试验应用高敏感性的成纤维细胞持续培养7d的RPMI-16402培养系统,检测细胞生长抑制和镜下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PEO/PVA水凝胶敷料没有引起  相似文献   

7.
出生15天的 C_(57)BL 小鼠接受载波频率为3GHz 的脉冲微波全身照射35天。结果表明,下丘脑线粒体对微波辐射有很高的敏感性。1mW′cm~2照射组,表现为嵴减少、模糊,少数线粒体有嵴消失及外膜破裂。5mW/cm~2照射组线粒体结构改变更明显,以嵴消失和外膜破裂为多。此外还呈现机面内质网扩张、脱粒和多核糖体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钚污染伤口的医学处理经验,包括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一些体会。对于钚污染伤口的处理应重视早期的现场应急措施。对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例,手术前应首先测定局部伤口及区域引流淋巴结的放射性活度,标定伤口组织的污染范围;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手术应在放射性监测人员的配合下进行,手术过程中要遵循放射性去污的操作规程,避免再污染。手术中、手术后除常规使用络合剂促排外,对那些伤口局部钚残留量不大又不准备再次手术的病例,络合剂局部注射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 H-73-10和 DTPA 对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在连续注入三种剂量 H-73-10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看到次级溶酶体增多,并看到一种由外膜包绕的致密颗粒,这种颗粒可能含有 H-73-10药物成分。在 DTPA 的三个剂量组,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而且不随剂量降低而减轻。通过一次注入 DTPA 后不同时间观察空泡形成过程发现,空泡变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肿胀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0.5N 的~(239)Pu(NO_3)_4 (3.07×10~4Bq)沾染大鼠皮肤伤口,观察沾染后不同时间钚自伤口吸收入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局部钚残留量的变化在450天内符合 y=0.7145e~(-0·0076x)的指数方程,而骨钚含量的动态变化在450天内则符合 y′=0.0086X~(0·5041)的方程。钚沾染伤口后的远期效应为:9只动物在伤口沾染钚后的第367—478d,有5只发生了6个骨肉瘤。骨的平均剂量估算为14.17Gy。实验结果还说明:可溶性钚沾染皮肤伤口后,上止血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钚自伤口向体内转移。在局部治疗的方案中,以手术去污效果最佳。络合剂局部注射,不仅能使伤口钚含量显著减少,而且也可减少骨钚的沉积量。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伤口沾染的事故较为常见。伤口沾染钚的事故,国内外均有报道~([1-2])。为了进一步观察硝酸钚沾染皮肤伤口后污染物在局部的残留、体内分布、远期效应及实验治疗等,做了如下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给妊娠11 d 的大鼠经腹腔单次注入氚水,使体水氚浓度分别为5.55×10~6Bq/mL和5.55×10~5Bq/mL 体水,其1 d 龄和18 d 龄仔鼠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1.6—1.7Gy和0.16—0.17Gy,可引起其大脑和小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核及核周质中细胞器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90 d 龄时上述超微结构改变已消失,但仍可见增生的胶质细胞突起填于受损的神经毡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