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的控制系统不断向智能化、离散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为满足该发展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控制总线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用单片机AT89C52、CAN控制器SJA1000、网络芯片DM9000A等实现了远程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PC/104-CAN总线接口卡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为核心,研究PC/104-CAN接口卡应用的各个环节。分析CAN总线接口电路,研究编制PC/104-CAN接口卡通信程序的方法,构建监控系统的CAN总线分布式通信网络。应用表明:CAN总线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性好、能满足现场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TMS320C32型高速CPU为核心芯片的电动机智能保护装置,介绍一种通信节点将运算处理后的实时和故障信息通过SJA1000型BASICCAN独立控制器进行传输,然后通过CAN总线与嵌入CAN芯片的Web服务器将CAN总线网络传送的数据传输到Internet上,从而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多点监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独立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的井下多电机综合保护器的设计过程.围绕综合保护器核心控制器AT89C52型单片机和CAN控制器SJA1000,介绍了多电机综合保护器的组成及功能,重点讨论了SJA1000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该系统能对电机故障进行综合保护,实现实时监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5.
CAN总线在机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hilips公司的SJA1000为例,介绍了CAN现场总线的特点,控制器的功能、结构和CAN2.0B总线协议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一个基于CAN总线的火车机车监控系统,及其系统性能要求、系统硬件构建、软件设计思路和应用结果,由此说明CAN总线的优点及其用于工业现场控制系统的一个通用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现已被应用到各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从高速的网络到低价位的多路接线都可以使用CAN总线。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独立CAN控制器SJA1000的通信设计,由单片机来控制SJA1000的发送、接收,通过双绞线来实现节点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大中型医院静脉输液网络化与智能化,设计了一种利用CAN总线和无线技术的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执行机节点、CAN总线网络、主节点、无线数据收发系统、控制主机等。无线通信模块采用2.4 G的nRF2401通信芯片,而CAN总线通信模块采用SJA1000和PCA82C250,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与其他节点通信。试验表明所设计的CAN总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均能正常工作,数据传输错误率为0%。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在雷达整机操控及故障检测系统中应用。首先给出了CAN总线的特点以及协议,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操控和故障检测的流程。本文的分布式监控系统采用总线型结构,其中上位机采用VxWorks系统,下位机采用单片机加上SJA1000控制器组成的系统,来收集各个节点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总线对总线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总线上的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继而出现电路的复杂性提高、可靠性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阐述了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通信模块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以PCA82C250作为通信模块的总线收发器,以SJA1000作为网络控制器,并以STCSTC89C51单片机来完成基于STC89C51的CAN通信硬件设计。文章还就平台的初始化、模块的发送和接收进行了设计和分析。通过测试分析证明,该系统可以达到CAN的通信要求,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型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型温湿度数据在线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现场数据采集模块和USB~CAN转换接口模块。现场数据的采集是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外接温度传感器AD590和湿度传感器HM1500,通过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将数据发送到CAN总线上;USB—CAN转换接口模块是以ATmega 162芯片为控制单元,外接FT245BM USB通信芯片及SJA1000控制器,实现USB—CAN接口转换。整个系统的终端设备为监控PC机,用户软件采用VC^++语言编写,可以实现现场状态监控、上下限报警和中断接收数据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现场总线控制器SJA1000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特点,给出了CAN控制器SJA1000的总线接口电路、初始化程序、接收及发送数据程序框图。同时对CAN总线接口硬件电路作了详细描述。该电路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较高、电路简单实用。是开发其它CAN总线产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SJA1000芯片Motorola总线模式与EPP的配合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AN总线控制器芯片SJA1000的Motorola总线模式的时序,结合增强并口(EPP)协议的4种数据传输周期特性,设计实现了一种硬件实现容易、数据传输速率高的CAN总线监控节点。可作为EPP和其它具有Motolora总线模式芯片的接口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CAN总线技术教学中的实验方法和体会.SJA1000的PileCAN模式能充分发挥CAN的先进特性.设计SJA1000与80C51系列微处理器的接口程序是学习和掌握CAN总线技术的一条有效途径.采用汇编语言编程可更易理解CAN总线标准的实现.通过SJA1000内部寄存器的设置、自检测试、双点通信和多点互联等,这样由浅入深的实验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由于采集信号多,信号传输复杂,往往不能保证终端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将CAN总线应用到汽车行驶记录仪设计中,采用了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CAN总线收发器TJA1050,实现了汽车行驶记录仪闽的远程多点数据通信.给出了汽车行驶记录仪CAN总线接口电路硬件设计原理和软件设计流程.CAN总线的使用,提高了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稳定性,使得汽车行驶记录仪数据传输更为可靠,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CPU测控系统中,要求数据传输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CAN总线技术进行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方案.以单片机AT89C52,CAN控制器SJA1000以及DSP芯片TMS320LF2407为例,介绍了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CAN通信系统设计,并给出接口电路和编程.试验证明,利用CAN总线实现双CPU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信号在CAN总线中有效传输距离有限,为此对采用CAN总线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ARM处理器和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方案。通过由LPC2148和EM310组成的电梯终端将电梯的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经GPRS网络及时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然后经由监控中心上位机软件的操作,实现了电梯的远程监控,解决了信号传输距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磊 《中国数据通信》2014,(16):112-113
CAN总线技术是当今通讯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详细介绍ATmegal 16L单片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CAN控制器SJA1000和CAN总线专用隔离控制芯片CTM8251T设计AVR单片机的CAN通讯系统硬件电路,并编写相关的软件程序。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工程》2016,(7):71-75
针对航天领域对通信系统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FPGA、SJA1000和PCA82C250的冗余CAN总线通信节点设计。介绍了CAN总线冗余方式的选择原则,详细给出了采用控制器级冗余方式的通信节点硬件设计和FPGA控制程序设计,重点对SJA1000初始化流程、收发报文处理过程、SJA1000错误处理过程和链路热备份条件下的数据选择策略进行了说明。通过FPGA程序仿真,验证了收发报文时SJA1000的控制时序,进行了高低温条件下的节点传输性能测试和冗余数据处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节点工作稳定性高、实时性强,适用于航天和航空等高可靠性要求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嵌入式Win CE中CAN总线控制器的驱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总线是一种具有国际标准且性价比较高的现场总线,在当今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简要地介绍了CAN总线及其控制器SJA1000的工作原理和Win CE下流接口驱动程序的相关知识.采用Win CE流接口驱动程序实现对CAN控制器访问并操作,并详细地分析了SJA1000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并使用Platform Builder将驱动编译进内核,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为进一步开发嵌入式Win CE操作系统系统下CAN总线设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底层硬件驱动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种智能CAN总线中继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以C8051F021为主控MCU和SJA1000为CAN总线控制器的智能CAN总线中继器的接口电路及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