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稠酒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稠酒的稳定性、口感和风味的影响,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添加剂,为稠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稠酒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稠酒放置过程中有分层产生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选择了琼脂、羧甲基纤维素钠、乳化剂、淀粉等作为添加剂,来提高稠酒稳定性.根据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对影响稠酒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米稠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米为原料,采用糖化、发酵二步工艺,研究了黄米稠酒酿造过程中诸因素的变化,确定了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制成了具有浓郁清香、醇正及稠酒特有风味的清亮型黄米稠酒。另外,在本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第三类微生物存在,这类微生物主要参与稠酒风味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玉米稠酒的风味特征及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稠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对总离子图谱采用随机Xcalibur工作站NIST2002标准谱库自动检索各组分及综合分析,鉴定出了35种挥发性组分,并初步确定乙酸乙酯可能是稠酒风味的主要物质.同时,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稠酒中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经标准氨基酸图谱的回归分析,证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各氨基酸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9,RSD小于3%,线性相关性较好,稳定性好,可用于玉米稠酒中氨基酸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稠酒中含有14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高于啤酒和薏苡仁酒,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高于FAO/WHO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喷射混凝土用添加剂IVA,进行了IVA对不同品种水泥增稠效果比较及回归分析,借助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IVA分子的吸附“架桥”和液相膜空间网络综合作用的增稠机理,并对添加剂减少回弹的作用机理等作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来源的甜酒曲的微生物区系作了分析、检测和鉴定,检测出甜酒曲中存在大量的革兰氏阴性球菌。研究表明:在稠酒发酵过程中,不仅存在糖化菌和发酵菌两类菌的作用,还存在形成稠酒特有风味物质的第三类微生物的参与,而这类微生物与细菌有关  相似文献   

7.
就绿豆稠酒的生产工艺过程逐一做了探索,选择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对影响该产品稳定性、风味、色泽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实验分析测得其主要理化指标为:酒度(20℃,% v/v)∶3.5±0.5,糖度(g/100m l)< 10,蛋白质(g/100m l)> 1,保质期≥180天,该产品既具有稠酒特有的风味,也具有绿豆固有的色泽及清香味,适合四季饮用,是一种清凉蛋白型低度酒饮料  相似文献   

8.
异氰酸酯增稠端羧基不饱和聚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端羧基不饱和聚酯和乙醇胺制备聚酯的羧酸复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增稠剂对其进行增稠.通过树脂的粘度变化、羟值变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对这种新型增稠体系的增稠性能和增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CO基团与羧酸复盐上的羟基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而增稠,增稠效果与增稠剂用量和增稠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型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低压片状模塑料的3种单一增稠体系,讨论了各种增稠剂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性能的影响情况。分析对比了各种增稠剂在增稠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采用联合增稠剂的方法,即将碱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用氧化镁)与结晶树脂、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与结晶树脂联合增稠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研究表明,联合增稠剂的增稠效果比单一增稠剂的增稠效果要好,更加符合低压模塑的粘度和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型酚醛SMC增稠技术及增稠机理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酚醛片状模塑料(P-SMC)的增稠技术及增稠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酚醛片状模塑料,B2O3和ZnO的混合体系是较好的增稠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讨了B2O和ZnO对酚醛片状模塑料的增稠机理,分析表明B2O3对树脂有较好的增稠作用,而ZnO不但对树硝没有增稠效应,反而延缓B2O3对树脂的增稠。  相似文献   

11.
家庭自酿与正品的红葡萄酒中钾含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葡萄酒中高钾含量会造成葡萄酒pH值过高,导致酒体颜色不稳定。用火焰光度法和电位测定法对正品和丹东振安区家庭自酿红葡萄酒含钾量和pH值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和研究了钾含量对酒体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正品酒的钾含量为256.96 mg/L,自酿酒的钾含量为829.02 mg/L。自酿酒pH值比正品酒高出0.63,酒体感观呈现出混浊、有沉淀、色泽不明艳、不稳定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12年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并应用差异性分析、变异系数法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解决了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的方法,找到了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得到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等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葡萄酒的成分复杂,是划分葡萄酒品质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178个葡萄酒样品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葡萄酒属性13个,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葡萄酒品质评判模型,利用LIBSVM工具对高维复杂葡萄酒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优化和解释,分类结果准确率高达98%,从而对葡萄酒品质快速有效的评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pH示差法及Folin-Ciocalteu法测定并比较了蓝莓果酒和蓝莓浸泡酒中花青素和多酚的含量,并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测定了蓝莓果酒和蓝莓浸泡酒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蓝莓果酒比浸泡酒具有更多的花青素和多酚,以及更强的抗氧化性; 以脂肪乳复制高血脂动物模型,测定了蓝莓果酒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蓝莓果酒能显著降低T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方法评价葡萄酒质量。葡萄酒数据来自于认证阶段的物理化学分析测试,其中输入变量是11个,输出变量是葡萄酒质量,共得到1599个的红葡萄酒样本和4898个的白葡萄酒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并且具有可视化的优点。这对于改进酿酒品酒评价和葡萄酒生产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对根据消费者口味细分目标市场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汉画中,汉代酒文化可见一斑,许多汉画反映出酿酒、沽酒、饮酒等场景;常用的酒具有瓮、樽、卣、耳杯、壶、勺、碗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汉代饮酒蔚为成风,自娱、侍客、舞乐百戏及祭祖敬神等场合都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较明显的差异:在酒的用料与品类上,中国最具特色、最著名的是用粮食酿造的粮食酒;西方则是用葡萄酿的葡萄酒.在酿造工艺上,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复式发酵法;西方以料为核心,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法.在酒文化的核心上,中国视酒为工具,意不在酒;西方视酒为艺术品,意就在酒.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物产、原料和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茶树花资源,充分发挥茶树花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研究了白酒与茶树花一起泡制茶花保健酒的酿制工艺,比较了不同茶树品种的茶花和不同酒精浓度的基酒对茶花保健酒质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茶花保健酒的加工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 结果表明:利用福鼎大白种的茶花泡制的保健酒品质最好;基酒酒精浓度在20°和30°的品质较好,酒精浓度高于50°的质量较差;泡制时间一般在90~120 d;茶花保健酒的酿制工艺为:茶花干制—基酒调制—酿制—过滤—装瓶;茶树鲜花可以直接和白酒泡制茶花保健酒,方法简单、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籼米酿制发酵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籼米酿制发酵酒的难题,本课题采用诸种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单纯采用籼糯搭配以提高支链淀粉的含量未能改善籼米发酵酒的品质;采用酶制剂及活性干酵母对解决籼米发酵酒存在的问题作用不大;喂浆法有利于解决籼米的蒸煮难题,但其酒品风味上尚有不足;同时采用喂浆法和发酵平衡剂,可以酿制出合格的籼米酒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