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创建已经从浙江推广到全国范围。本文基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通过业态、生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的方式塑造新型特色小镇,充分彰显小镇特色。其中,业态特色是基础,生态特色是本底、文态特色是灵魂、形态特色是载体。文章还结合杭州云谷小镇案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展现"四态"特色,塑造适应新兴产业生长、集聚的新空间、新载体。  相似文献   

2.
尊重和顺应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关键要统筹好城市的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形态是城市的脸面,业态是城市的骨架,文态是城市的气质,生态是城市可持续成长的本底.四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构成城市科学发展有机整体.坚持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融合发展,既注重速度,更注重品质,才能使城市发展更有质量、城市文化更具品位、城市特色独具魅力. 完善形态.城市形态,展现着城市风貌、承载城市功能的硬件支撑,城市的建筑群落和基础设施,是它的外在表现.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严格依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肃查处违法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与此同时,注重系统推进,把构建尺度宜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的城市活动空间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快优化供水、排水、燃气、环卫、停车场站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居住功能、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小镇规划多着眼于特色的建构。在此背景下,寻求构建一种基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和地区人文特色、以产业发展为主导方向的低碳活力小镇建设路径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芽溪为例,以一脉相承和创新引鉴作为规划思路,通过同类型案例研究,确定"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四态融合的小镇发展路径,并着重构建山水共融、弹性化的海绵生态城镇,形态强化可识别性、归属感和认同感,业态强化生活、旅游、运营三位一体,文态强化民族元素、非遗元素、融合元素和体验元素的传承,以期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场镇改造是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工程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壮大产业支撑、推进农民集中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四川省成都市东山第一驿站茶店镇一般场镇改造规划为例,从四态融合理念出发,对现状问题、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一般场镇改造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5,(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日益增长,对游憩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研究首先梳理了城市户外运动休闲空间的概念和演化历程,提出了户外运动休闲空间的分类体系;其次基于业态、生态、形态和文态的"四态"融合理念,构建了相应的规划技术框架;最后分别从差异化引导、"四态"融合和评估反馈机制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旨在为休闲时代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的优化配置、功能引导和产业链接等宏观战略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7,(4)
文章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变迁为主线,在解析"互联网+"与传统村落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形态重塑、文态传承塑新、生态维育保护、业态融合提升和组织动态架构的传统村落复兴路径,并结合陕西省礼泉县官厅村的实践,对互联网优势在智慧村落、产业培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倩 《山西建筑》2014,(13):3-4
通过对成都市郫县沱江河进行调研,分析了该区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对其两岸的整治策略,以期为该区城市内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和良好载体,全域旅游面向区域多个村庄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社会参与,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平台.因此,乡村振兴可以尝试突破单一村庄规划或产业规划的单线思考,基于区域整体视角统筹区域内各乡村发展.文章以温州市泽雅镇为例,依托全域旅游构建,提出"文化IP引领"理念下,多元文态与形态、业态、生态四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体系.通过四大具体策略振兴乡村新文化、新空间、新产业、新景象,进而促进全域乡村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的新模式。“公园城市”强调绿色空间作为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与城市建设空间在功能和用地等方面混合布局,即“公园化城”;也强调以绿色空间为载体,统筹生态、功能、景观、业态、活动组织等多维要素的共同营造城市氛围,提升城市的活力、吸引力和开放度,即“场景营城”。提出5种典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类型;提出“生态嵌合、形态耦合、仪态契合、业态混合、活态聚合”“五态协同”的公园城市场景营造策略;并运用“五态协同”理念就5种典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具体营建运营策略进行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0.
唐毅 《山西建筑》2012,38(27):30-31
结合成都东郊工业区的改造实践,通过对城市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的更新及建筑空间、景观与生态、城市小品的设计,阐述了城市工业旧区的业态调整、文态打造、生态修复、形态美化的旧城有机更新方式,有利于今后类似旧工业区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余迅  卢求 《时代建筑》2004,(1):124-125
“中国当代建筑展”于今年10月10日至12月20日在德国莱茵河畔著名城市杜塞尔多夫市“建筑之家”举行,此次展览在德国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圆满成功。近二十家中国大型设计院和中小型建筑事务所参加了此次展览。这次展览是由“德中建筑协会-DCB”及德国最大的北威州建筑师协会AKNW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12.
朱莹  王伟光  陈斯斯  张依姗 《规划师》2013,29(8):113-117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快速推进和全国新农村建设浪潮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与之相应的"美丽乡村"规划也逐步在浙江省内开始推行。但从目前已编制的各类"美丽乡村"规划看,其基本上为单个村庄的规划或由几个村庄组成的线性规划,而针对片区型的、范围较大的总体性规划相对较少,缺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把控。因此,研究以衢州市衢江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该规划的总体编制框架、主要规划内容等的具体剖析,探讨"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为国内同类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4)
领袖、组织、媒体、参观、会议等几个方面的合力作用,使"农业学大寨"运动成为当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对当今党的政治传播机制创新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都市村庄”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农民工"的聚集地——"都市村庄"的基本状况出发,关注社会变迁时期这一特殊的社会身份集团,对其产生原因及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引起社会和规划界的重视;并就应对措施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LOHAS酒店和永续旅游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 欧华尔“IN的一家”生态公寓酒店项目是回应世博园和世博生态城自然保育原则,低碳家庭式度假酒店,健康生活方式,永续型旅游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今日工程机械》2011,(17):68-70,22
为指导和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2011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8月18日,住建部决定向全国刊发报告,并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涵盖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和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筑业,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的下游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费晓春 《工程质量》2005,(10):11-13
作为一项工程的开始,招标投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建筑企业里大量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本不完善的竞标机制倍生隐患.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并兼采国际先进制度,是工程行业迫在眉睫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古代造园者的眼里,山、水的运用有着复杂的大于形式美的价值取向。正因为此,中国古典园林才有别于西方古典园林,彰显出具有明显东方审美的特征,成为世界园林设计体系的一支奇葩。对这一价值取向及其作用进行探讨,借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镇化时期武汉市“两规合一”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涵  吕维娟 《规划师》2012,28(11):79-84
在我国特有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均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由于在规划体系、技术平台、指导思想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差异,"两规"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武汉市自2 0 1 0年开始,在规划体系融合、现状信息合一、核心内容协调和管理体制合一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主要目标是发挥国土与规划合一的综合管理优势,推动"两规合一",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城市建设中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的精神与要求,提出四点看法:(1) 树立并深化认识“建筑科学”大学科的理念;(2)发展“建筑科学”全才,普及城市、建筑、园林的基本知识教育; (3)以自然宇宙观指导城市、建筑、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发展;(4)以发展园林化山水城市做为城市建设的目标, 加深对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的认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