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轨道可控震源:描述井间储层空间的新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引目 自80年代初开始,Conoco公司用了10年多时间成功地开发了一些新的地震方法。这些方法均是以在地球表面和井中生成圆偏振和椭圆偏振切变波为基础的。现在轨道可控震源技术可以用来帮助了解井与井之间的储层地质情况,有关远景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着。 目前用于描述井间储层空间的主要方法有3D地面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变化、测井、岩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研究井间储层地质特征的新技术--轨道震源。该技术是在地表或井下激发圆形及椭圆形偏振横波的一种地震方法。经过10多年研究,目前用该技术已能有效地了解探井之间的储层地质特征,同时对加强井间地震测量、VSP测量、物性测井(PPL)等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刘志刚  张利宝 《物探装备》2001,11(3):178-180
DGPS技术在可控震源上的应用,对提高可控震源的野外生产效率、保障设备的安全、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可控震源应用DGPS技术后,在野外施工过程中如何在保证采集资料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子三  林君 《石油仪器》1997,11(6):10-14
扫描技术是可控震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扫描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形状是影响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重要因素。理想的自相关函数是脉冲函数δ(t),而实际的自相关函数具有主瓣和旁瓣,扫描技术的目的是突出自相关函数的主瓣而压制或消除其旁瓣。为进一步发展扫描技术,文章将已经应用或探讨过的扫描技术归纳为线性扫描、非线性扫描、联合扫描、编码扫描和伪随机序列扫描五种方式,并对它们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可控震源线性扫描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可控震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对扫描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种新的扫描技术,但由于这些新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在实际的野外工作中,线性扫描的应用仍然最为广泛。因此,在便携式高频可控震源系统(PHVS)的研究中,首先研究了线性扫描技术,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线性扫描的分辨率是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可控震源法地震勘探中,勘探分辨率取决于相关子波的分辨率,而相关子波又来源于扫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此我  相似文献   

8.
9.
延东亮 《物探装备》2003,13(4):233-236
可控震源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震源状况。开工之前要对时钟、启动指令、电台延迟、震源加速度表极性等项目进行检测:施工中要对无线、有线一致性等项目进行检测并进行实时监控;施工后利用图表对震源状态统计进行评价分析和预测,并辩证地掌握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PHV—Ⅰ可控震源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震源(VIBROSEI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分辨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非爆炸性震源,其工作原理来源于Chirp雷达技术。PHV-1可控震源由自动控制系统、振动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3部分组成,其中自动控制系统是它的核心。介绍了围绕PHV-1可控震源的控制系统,重要讨论了它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结果证明它能够稳定、有效地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合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于储层描述的反射地震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用于储层描述的反射地震新方法和大庆探区的应用情况,对于大庆探区单层砂岩仅为几米的陆相薄互层储层的描述,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已很难实现,为此,我们围绕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以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为核心的储层描述反射地震技术方法。在采集上,采用高采样率,高低截滤波,高检波器自然频率,小组合基距,全部检波器深埋接收等方法;在处理上,采用分时静校正,分频叠加等方法;在解  相似文献   

12.
从SEG2002年会看油藏描述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EG2002年会所反映的油藏地球物理描述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高分辨率采集技术与应用效果,非常规波场分析,地震属性分析,与AVO分析紧密相联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基于岩石物理正演的波场反演,以及与油藏模拟相结合的四维地震油气残留位置预测等。  相似文献   

13.
储层的表征技术--北一区断东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有些区块聚合物驱过程已经完成,储层内的剩余油分布类型、区域更加复杂,而传统的开发地质储层表征技术不能充分的认识储层的沉积成因规律,特别是没有从地层的角度来分析储层各属性。在这种条件下,本文提出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作为指导,对地层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地层过程的角度对萨中地区北一区断东西块葡一组的基准面升降分析,来认识储层的几何形态、相组合和相序、岩石多样性、层理类型和岩石特征的差异等属性的发育规律,得出这些储层属性特征与地层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基准面(A/S)升高的时候,河道的宽度、厚度、有效厚度、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储层渗透率的级差、非均质性、各层序砂体相域之间的连通性都相应地变小或变差,当基准面降低时,这些储层的物性都相应的变大或变好,从而根据地层过程来描述和预测储集层的各种地质属性,对其四维成因动力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新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气藏由于储层的特殊性,常出现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高速非达西效应等现象。因此,在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分析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保角变换方法,推导得到同时考虑高速非达西效应、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将使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量减小;在同一井底压力下,随着应力敏感系数、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加,水平井产量降低。该公式对应力敏感性较强的低渗透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利用AVO(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处理过的三维速度场进行高分辨率AVO属性反演、谱分解、属性提取、波形分析等手段获得的储层信息与储层地震相和沉积相解释相结合,剖面-平面-立体处理、解释同步,赋予地震属性信息以正确的地质意义,达到对储层分布精细预测的目的。运用这一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八道湾组一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利用AVO属性反演和波形分析等处理手段得到的储层平面图与用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原理研究出的储层平面图有很好的叠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分辨率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因素,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胜利探区永新工区开发地震资料处理应用效果表明,成果剖面的弱反射层次清楚,地质信息丰富,勘探目的层的主频得到有效提高,极大提升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针对水驱波及体积系数方法的研究大多适用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对天然底水油藏水驱波及体积系数的研究较少。基于底水油藏单井水锥流动模型,从物质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底水油藏的单井水驱波及体积系数的新方法。以渤海油田A油藏为例,运用该方法计算单井不同生产时间下的水驱波及体积系数。结果表明,目前该井水驱波及体积系数具有一定提高空间,下步应进一步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系数,从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水驱开发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CR油田是经历了33年生产历史的海上老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采出程度超过40%。对该油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剩余潜力,对海上同类油田开发有借鉴意义。CR油田主力油层段是河流相沉积,且砂岩厚度远小于地震分辨能力,因此采用分频处理技术研究储层分布特征。该技术采用高次连续的边部衰减函数来拟合地震离散数据,解决了短时窗频谱分析的关键问题,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成功避免了吉布斯效应。处理结果清晰显示出了河道砂岩体的走向和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岩心分析结果进行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将这些成果用于精细储层地质建模并结合生产历史拟合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增产措施优化分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细储层预测对于海上老油田开发方案调整非常重要,关键是预测目标要明确,对储层目标体特征的认识要清楚,技术方法选择要得当。  相似文献   

19.
胜利探区济阳坳陷是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坳陷勘探目标中复杂隐蔽油气藏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勘探形势向勘探技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发展、推广、应用隐蔽油气藏勘探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识别小砂体、小断块、古潜山等复杂隐蔽地质体油藏特征及流体性质已成为油田勘探工作者近期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济阳坳陷该类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已初步形成的关键勘探技术系列,列举了典型隐蔽油气藏的成功勘探实例。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应用》2017,(1):11-14
致密砂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但致密砂岩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地层,在压裂增产改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从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出发,剖析了致密砂岩气藏压裂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并对当前致密砂岩气藏主流压裂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井裸眼滑套分段压裂和水平井无限级滑套分段压裂工艺技术最具发展前景。同时,建议将现有的致密砂岩气藏压裂工艺技术与CO2泡沫压裂、N2增能压裂等低损害压裂技术相结合,以达到压裂施工过程中储层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