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节 《程序员》2005,(10):46-47
由于对 J2EE 有过一些实践经验,如今我的眼光更容易被来自这个世界的热门词汇所吸引。譬如说,翻开三年前的2002年第10期《程序员》杂志,我首先回想起的就是技术专题:“Web 应用的支柱——Struts”。Struts 是在2001年6月发布1.0版本.直到2003年6月才正式发布1.1版本。在我组织这次技术专题时,后来成为主流的 Struts 1.1还正处在 beta2的阶段,几乎可以算是一种新技术了。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程序员》2003,(6)
北京凌晨:看到《程序员》杂志第五期上发布的“世界一流期刊中文合集落户《程序员》”的消息,我很兴奋!对这些国外杂志早已仰慕已久,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订到,《程序员》真地为我们开发人员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前技术发展很快,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国外一流的期刊,我想你们的目的也一定是想把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介绍给广大的国内程序  相似文献   

3.
欧阳璟 《程序员》2006,(12):2-2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期刊,《程序员》肩负着引导技术趋势的责任。杂志每一个编辑对此都常常铭记于心,它也是我们用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一本面向读者,以内容取胜的专业技术期刊而言,这种责任保证了杂志的品质,并让我们成为国内软件技术发展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4.
amone社区     
《程序员》2003,(9):122-122
辽宁大连范嵩: 在中国大陆,《程序员》也许是最权威、最有代表性的专业IT刊物了,因此我身边的许多同行、朋友都将《程序员》作为首选的杂志。但是由于编程语言的繁多,技术的宽泛,导致这本专业化面向广大程序员的杂志不能面面俱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还是希望能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专”和“广”永远是对立的,但广而不专的信息才会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祝愿《程序员》拥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杨嶷 《程序员》2001,(4):80-81
《程序员》2001年第1期84页刊载了由姜边先生解答的《回文词试题解答》一文,其最终所得结果是正确的,但在效率上却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6.
栾跃 《程序员》2006,(6):86-89
在上一期(06年第5期)的《程序员》杂志里有关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系列文章中,我以自己曾经从事过的开发微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项目管理作为案例,讲解了制定开  相似文献   

7.
刘龙静 《程序员》2007,(10):I0012-I0013
薪资、福利向来是所有工薪族最关注的两大问题,程序员们也未能幸免。作为“全面关注软件人和企业成长”的《程序员》杂志,特别策划了本期薪资福利专题,全面解析2006年中国程序员的收入和发展状况。此次调查数据采集的主要渠道是《程序员》官方网站和CSDN技术社区,由于网站内活跃网友开发经验在5年以内的较多,可能会造成这部分数据稍偏高。  相似文献   

8.
《程序员》2005,(10):52-52
不经意间,5年的岁月走过去了,60本沉甸甸的《程序员》杂志也就摆在了案头,《程序员》杂志已经要过它的5周岁生日了!记忆一下子回到了2000年的那个国庆。两股力量,在同一个目标下凝聚了:来自软件开发者的技术情结;来自媒体人特有的敏锐所捕捉到的开发类期刊市场空缺,使我们有了新的想法。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之后,在经历了数次颠覆性的策划会议之后,2000年10月,《程序员》  相似文献   

9.
王斌 《程序员》2007,(10):76-77
初次接触《程序员》大约是2001年底或2002年初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的地摊上看到了2本《程序员》杂志,当时随便翻了翻,觉得内容不错,就买了下来。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具体内容不记得,只记得作者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不管Java还是什么语言,所实现的功能虽然在编程方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底层的数据原理和思想完全是相通的。当时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后来又特意找《程序员》以前各期来看,觉得许多文章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为厂商吹牛的文章,但相比其它的杂志,文章的内容确实丰富得多,也实用得多。比较适合有一定开发经验的人员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0.
梦想的十年     
《程序员》2010,(12)
1999年3月我注册了CSDN.net,因为当时我们推出了《程序员大本营》光盘,这张光盘收集了大量的专业开发资料。12月底,曾登高参考experts-exchange和delphibbs为CSDN.net开发了问答制的论坛程序。2000年5月我们已经有了5万会员,是当时最大的技术社区网站,并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正式组建公司进行运营。10月推出了《程序员》杂志试刊。  相似文献   

11.
橙子 《程序员》2006,(12):23-24
本来不希望用极其俗套的开头:“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年末。”可程序员们依然还在津津乐道地回忆05年Java10周年盏况、讨论AJAX的兴起、探讨发布日程一拖再拖的Windows Vista即将带来的改变……不觉间日程表上2007年已然在望。回头再看看走过的这一年,程序员们关心的技术动向可圈可点:CPU迈向双核时代、Java核心组件的开源……站在2006的尾巴上盘点年度收获,奋斗在中国软件产业第一线的程序员们,你们是否也交出了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程序员》杂志特别策划了本次调查,并精选了3位程序员的“总结报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海燕 《程序员》2007,(7):25-25
《程序员》杂志上一次看到David I是,他还是Borland公司的一员,随着CodeGear的自立门户,陆续推出多个重量级开发工具,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IDE。David也再次来到中国,并接受《程序员》杂志采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程序员》杂志发表专题文章“高效开发团队最佳实践”,时至今日仍然常有读者对当期文章赞不绝口于是,经过一年多之后,我们又再次回到当时的出发点。也因此,“浏览器端开发最佳实践”这个特别策划力能够在2006年最后一期与读者见面。时值IE7.0与Firefox2.0正式发布,浏览器理所当然地成为开发人员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4.
来自读者     
2008-07期《程序员》杂志封面报道读后感看了上期《程序员》杂志的封面报道之后,感慨颇多,毕竟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一直在从事我们Yahoo!一个开放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计算机产业是一个赶时髦的产业,然而OpenAPI却并非人人能赶的时髦。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许多网站,都对开放之后能否支撑快速增长的流量而心存顾虑。同时开放API可能意味着自己最具价值的数据的外流。正如Tim O'Reilly所说,而今价值已开始从软件流向用户数据,一旦开放了API,定向抓取的成本就和直接dump数据库没有太大的区  相似文献   

15.
邵致仁 《程序员》2003,(2):30-32
最近,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澳大利亚的电子邮件,寄件人是远在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读计算机专业的华人学生,他的名字叫邵致仁,他同时也是《程序员》杂志的老读者。虽然远在南半球,邵致仁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程序员》杂志和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的发展。就在最近的圣诞假期中,他抽空把自已在澳大利亚接受软件教育时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并寄与《程序员》杂志。我们在此刊出与大家共同分亨。  相似文献   

16.
常政 《程序员》2009,(4):85-87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这是《庄子·知北游》中的话,强调时光之迅捷。乍听到2009年4月《程序员》杂志将迎来第100期的消息,我脑海里一下子映现出这句格言。这一瞬间的时光,其实已有8年。《程序员》的人物报道,已完成了对国  相似文献   

17.
《程序员》2004,(8):132-132
南京李玉第7期的杂志非常不错,一些实践性的文章和实际工作非常贴近。这些文章与我这样程序员目前从事的工作产生了强烈共鸣,让我有深刻感受。另外一些视点独特的文章也非常吸引我,这些类似报道性质的文章,让现在的程序员对一些主流技术之上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程序员自身的成长也有很好的推动。北京张明本期杂志的特别策划非常好,作为程序员,我一直非常关注“移动开发”方面的文章。但是我一直非常遗憾《程序员》之前对  相似文献   

18.
侯捷 《程序员》2001,(1):114-120
《程序员》杂志邀我开一个专栏。我向来期待一本为程序员打造、以程序员为主体对象的刊物,因此这样的邀请很难推却。再加上蒋涛先生与我的私交,我于是要求自己,尽可能拨出时间来为《程序员》写稿。专栏可,以开,能不能全无间断则不敢保证。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程序员》2005,(3):8-8
致《程序员》编辑郡:作为一份公开媒体,05年2月《程序员》杂志的文章“开源项目经验谈”却让我看到许多并不完全客观的声音,初看起来甚至有些类似斗嘴。通过上期的杂志,我接触了 Jdon 和 Java 视线网站,同时也对于这个项目前前后后的一些经过有了初步了解。同样作为程序员,我认为应该更加提倡彼此之间融洽地沟通。而作为国内具有权威性的技术刊物,更应该注意文章中言语的表达。如果  相似文献   

20.
熊节 《程序员》2003,(4):23-25
在程序设计的几十年历史中,Tom DeMarco是一个应该被铭记的名字。在2003年第2期《程序员》杂志的“名人堂”,我们已经介绍过DeMarco先生的经历和成就。最近,《程序员》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对这位软件开发的“泰山北斗”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DeMarco先生透露出他对软件开发的一些深入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