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采用浸出法制油过程中,提高大豆出油率,降低粕中残油是鉴别浸出效果好坏的最重要标志.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多次研究和生产实践,(包括对生产工艺改进、调整,主要设备挖潜、改造),力争达到降低粕中残油目的.一九八二年通过技术改造,对大豆预处理车间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主车间浸出器更新改造,降低粕中残油.一九八三年以来形势越来越好.粕中残油降低幅度较大,达到粕中残油0.64%.  相似文献   

2.
分析影响平转浸出器粕残油的几个主要因素,介绍了在生产实际中改进平转浸出器结构, 调整工艺参数以降低粕残油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粕残油是油脂厂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入浸料质量、入浸水分、浸出温度等工艺参数 ,以及采取提高沥干效果和间歇式大喷淋法浸出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浸出粕残油的目的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石民 《中国油脂》1998,23(6):5-6
介绍高含油油料(棉仁)一次膨化浸出制油影响粕残油的主要因素,以及降低粕中残油各主要工序,如剥壳、软化、轧坯、蒸炒、膨化、浸出、蒸发的操作指标、方法。  相似文献   

5.
粕残油是油脂厂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入浸料质量、入浸水分、浸出温度等工艺参数,以及采取提高沥干效果和间歇式大喷淋法浸出等措施来达到降低浸出粕残油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何建华 《中国油脂》1998,23(4):17-18
浸出器的负压沥干能够降低湿粕含溶,从而有效地降低粕残油,节省蒸脱机的蒸汽消耗。为此,探讨了一种负压沥干浸出器的原理及其结构,并对湿粕含溶与粕残油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异丙醇与不同烷烃组成的混合溶剂对冷榨脱皮菜籽饼浸提效果发现,环己烷的浸提效果仅次于正己烷,但从经济角度考虑,采用异丙醇和环己烷作混合溶剂对冷榨脱皮菜籽饼进行浸提研究.改变浸出料液比、异丙醇和环己烷的体积比、浸出时间和次数,在62℃的条件下进行浸出,对浸出粕中的残油率、浸出杂质进行检测,得出异丙醇和环己烷混合溶剂浸出冷榨脱皮菜籽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异丙醇和环己烷的体积比3:1,浸出时间60 min,浸提次数1次.粕中残油为0.74%,二次浸提粕中残油降为0.20%.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正己烷、甲基戊烷为浸出溶剂,采用四级逆流浸出方式从浸出效果、浸出油品两个方面评价了两种浸出溶剂对浸出膨化大豆料的影响。浸出效果方面,考察了浸出混合油质量分数、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浸出油品方面,考察了浸出毛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色泽、微量组分以及残留溶剂,并与正己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基戊烷各级浸出混合油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提油率高;甲基戊烷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分别为(19.00±0.45)%和(0.57±0.08)%,正己烷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分别为(20.65±0.20)%和(0.71±0.01)%;两种溶剂浸出毛油脂肪酸组成无差异,甲基戊烷浸出毛油酸值、总含磷量、残留溶剂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均较低,而角鲨烯含量较高,具有精炼损失少、节能优势。研究表明新型溶剂甲基戊烷是替代正己烷作为浸出溶剂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预榨菜籽饼膨化,整理入浸物料的性状,解决了进口油菜籽加工中许多问题。结果表明:预榨饼直接浸出的粕残油在1.3%~1.5%,湿粕含溶为25%~38%。通过膨化后浸出的粕残油降至0.6%~1.0%,湿粕含溶降至15%~20%。提高了出品率,降低了蒸汽消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浸出工艺、设备、操作方法及操作参数等生产实践和分析研究,加以总结分析,给出了影响粕残油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对工业生产中降低粕残油,提高出油效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食用油中掺入非食用油的鉴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系统地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掺入矿物油、桐油、大麻籽油、蓖麻油、巴豆油、青油、亚麻仁油等7种非食用油、矿物油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对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成分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于回收泄漏石油的非织造吸油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泄漏破坏自然环境 ,危害公众健康 ,污染饮用水且扰乱经济。用吸油物质来机械回收泄漏区域的石油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措施之一。非织造吸油材料具有微小孔隙且强度高 ,能在某些恶劣条件下使用。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完整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结合将带领新产品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3.
DHA藻油在花生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2%、0.7%、16%、20% DHA(来源于DHA藻油,DHA含量按35%计)净含量的花生油的保质期;考察了20% DHA净含量的花生油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感官品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DHA藻油的花生油在62℃条件下放置28d后,过氧化值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  相似文献   

14.
对菜籽油中添加棕榈油的看法很多。有的认为添加后冲淡了菜油的固有滋味;常温下固脂析出,影响了外观。有的认为这是销售商为了赚钱把低价棕榈油向高价菜籽油中掺,是投机行为。还有其他的看法。此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添加后是一种调合油,增加了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提高了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我们认为,学术界应该展开讨论:希望科技工作者及广大食用者踊跃发表不同的意见,我们愿意提供版面刊登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蒜精油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大蒜精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花生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花生油应尽量贮存于低温条件下;VC、柠檬酸、酒石酸对大蒜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大蒜精油与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好于只添加单一抗氧化剂的效果;使用0.2%大蒜精油和0.04%大蒜精油+0.005%PG为花生油的抗氧化剂时,可使花生油在20℃下的贷架寿命由4.2个月延长至24.3个月和14.1个月。  相似文献   

16.
Fry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cooking procedures and is still among the most popular ones for food prepara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fried foods are consumed often and with pleasure. During frying, part of the oil is absorbed by the food, thereby becoming part of our diet; most interestingly,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approximately 50% of total fat intake is provided by cooking fats. Olive oil is the key lipid compon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the health‐promoting effects of which have been largely attributed to olive oil intake. Olive oil is unique among vegetable oils due to its desirable lipid profile and some of its minor components. Scientific evidence now indicates that during frying olive oil behavior is usually equal or superior to that of refined vegetable oils. Herein, an overview of virgin olive oil performance under frying is give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fate of olive oil microconstituents. The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foods fried in olive oil are also review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油脂沉淀现象,综述了葵籽油、卡诺拉油等沉淀的组成、性质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初步探讨了防止沉淀生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食用植物油掺入矿物油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叙述食用植物油掺(混)入矿物油食用后对人体的危害,所引发的食物中毒案例以及对矿物油的鉴别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和橄榄油样品中均分离并鉴定出8种脂肪酸组分,主要含有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接近,但各脂肪酸含量略有差别.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差异较大,油茶籽油样品角鲨烯含量最高为0.156 g/kg,最低的只含有0.077 g/kg,平均值为0.117 g/kg.而橄榄油样品角鲨烯含量最低的有4.511 g/kg,而最高的达到8.401 g/kg,平均值为5.78 g/kg,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为油茶籽油中的近50倍.油茶籽油和橄榄油中β-谷甾醇含量差异不大,油茶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高于橄榄油.油茶籽油中仅有1个样品含量最低,为1.08 g/kg,其他样品含量都在2.0~3.5 g/kg区间,平均值为2.422 g/kg,而橄榄油样品中β-谷甾醇含量较高的2个样品分别有2.05 g/kg和2.09 g/kg,其余样品含量均在1.0 ~2.0 g/kg之间,平均值为1.534 g/kg.油茶籽油样品中β-谷甾醇含量为橄榄油样品的1.58倍.  相似文献   

20.
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椰子油和棕果油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混合油脂的热力学特性变化与棕果油掺杂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椰子油和棕果油的DSC图谱具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棕果油的添入,混合油脂吸热峰的左侧逐渐出现一个新峰,同时峰值温度(T_(peak))、峰尾温度(T_(end))以及融化焓(△H)也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_(end)、T_(peak)和△H3个变量与棕果油掺杂量之间呈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利用△H对掺杂量进行甄别的可靠性最大,可决系数(R~2)为0.997 2。DSC分析是甄别椰子油中棕果油掺杂的一个有效方法,具有便捷、快速以及准确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